昨(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107岁作家马识途人民日报撰文谈长篇小说<红岩>》一文,纪念长篇小说《红岩》自1961年正式出版60年。
截图:“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由于马识途此文的篇幅较大,笔者只好摘录少数段落以飨网友,然后谈点儿自己的读后感。
——长篇小说《红岩》自1961年正式出版,到今天已60年了。对于它,我总是心怀一份特殊的感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见证了这部小说从酝酿、修改到定稿、出版的过程。
——可惜,他们中的许多人倒在了黎明前夜,没有机会亲历我们祖国的日新月异、繁荣昌盛,也没有机会目睹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而我,作为一个步入107岁、有着83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替他们见证了这梦圆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重新谈起《红岩》,谈起那些出生入死的革命往事,让人感慨不已。
——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罗广斌被捕,关进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监狱。在狱中,他参与并见证了战友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大规模屠杀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志士,纵火焚烧渣滓洞。几百革命志士,只有极少数人逃了出来。
——罗广斌出狱后不久,我在重庆见到了他,他向我讲了很多当时狱中的情况。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让人动容。不久后,他和狱中幸存的其他同志在重庆、成都两地向青年作报告,产生了很大影响。
——《红岩 》作者曾不止一次地说:“《红岩 》这本小说的真正作者是那些为革命献身的先烈。”这并非谦虚。小说中最动人的情节、最令人崇拜的英雄,都有现实依据和人物原型。小说凝结着烈士们的鲜血,真正是一本“血写的书”。而革命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也终究得到了历史的回响。长篇小说《红岩》一经出版,便被全国各地读者争相捧读,风行一时,甚至在海外也广为流传。据说,迄今为止,这本书已有过千万的发行量,成为最受欢迎的革命历史小说之一。
笔者读后感:写在纪念《红岩》正式出版60周年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出生在四川省忠县石宝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他曾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
2016年12月29日,四川省作家协会决定推举马识途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20年7月5日,马识途宣布封笔。
笔者是在20岁那年读了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之后,才知道该书的作者马识途,是出生于四川本土著名的老一辈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心中便平添了对“老马识途”的敬佩之情。
《清江壮歌》也是一部讴歌革命烈士的长篇小说,书中再现了在昔日斗争岁月中,党的地下工作者们在斗争中的艰苦环境。特别着重表现了贺国威、柳一清等共产党员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但笔者在读《清江壮歌》之前,早在16岁时就已读过同是讴歌革命烈士的长篇小说《红岩》,对《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更是敬佩有加。
罗广斌也是重庆忠县人,著名作家;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与罗广斌合著《红岩》的作家杨益言,是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之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与罗广斌合作写成《红岩》一书。2017年5月19日10点25分,杨益言逝世,享年92岁。
长篇小说《红岩》两位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是在1948年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笔者更为关注罗广斌的主要原因,是感叹《红岩》一书的两位作者之死何以会“一哀一荣”?尤其是罗广斌,被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期间,仍然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罗广斌策反狱警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罗广斌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孰料当年没能死在国民党的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罗广斌,却在文革初期因受“革命群众”举报诬陷为党的叛徒,居然再次被囚于渣滓洞,并因难忍迫害而自杀。罗广斌一生的经历,令人闻之,无不唏嘘,长嗟短叹......
罗广斌之死回溯
当长篇小说的《红岩》出版,并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后,罗广斌是既作为该书作者之一,又是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之一这两重身份,以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便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青年们崇拜的英雄。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那段特殊经历,使他的日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风光。也就是说,在《红岩》出版之后,他的名气虽然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因为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那段经历,总是构成让“革命群众”不放心的历史问题疑点。
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总是压抑的。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被压抑了许久的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于是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便是他成为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在文革群众组织两派公开决裂之时,攻击他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周扬黑线上的人物”“与黑帮分子沙汀、马识途等关系十分密切”“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铁杆保皇分子”“山城头号政治大扒手”。
1967年2月5日,建工学院红卫兵将罗从家中绑架并抄家。2月10日,传出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自杀的消息。
在“四人帮”垮台后,罗广斌的家属和许多朋友对他的死因均表示怀疑,并提出申诉。据马识途的回忆,每次他和罗广斌的爱人胡蜀兴在一起谈话都说到这事。胡蜀兴认为说丈夫自杀而死实在没有根据。
据马识途回忆,罗广斌被文革造反派抓走后,他的妻子一直不知道下落。不过,在罗广斌死的前一天,有人送来一张罗广斌亲笔写的纸条。纸条上说“他一切还好”,要他的妻子带钱和粮票去见他。
由此可见,他是准备在监禁中和革命造反派长期斗争下去,哪里有一点儿自杀的迹象呢?凭罗广斌的性格,在自认必死在国民党监狱渣滓洞的他,当年还总是那么乐观活跃,而现在不过是革命造反派抓了他,那么他凭什么要自杀呢?
据罗广斌的妻子说,罗广斌死后有人来通知她,说罗广斌已经跳楼自杀身亡就要送火葬场了,要她去看一下。罗广斌的妻子胡蜀兴闻言大惊,匆匆赶了去。奇怪的是,只叫她在远远的地方看一下,不让她走近。
胡蜀兴看到了罗广斌头上有一个大裂口,便要求在没有检验尸体、作出结论前,不能送火葬场火化。但是那些革命造反派根本不听她的,也不许她跟去,便匆匆地火化了。
(注:本文素材,选取自网络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