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很会用时髦的词汇。
我在上面说“用这些功夫,仔细想想广安到底有什么优势和独特之处、可以在哪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提出真正的有益建议,不比因为未来不确定之事争吵好吗?“——这是”躺平“吗?
只会张嘴等喂食,那是幼鸟和巨婴的特性。
又说到高铁,那就以高铁为例来说说。 (声明:绝不否认已经规划或正在规划的经过广安的高铁,只是借高铁这件事来说一个道理。)修不修高铁,不是本地说了算,既有铁路集团经济效益的考量,也有高层政府整体布局的安排。加入你问”某个高铁为什么不过广安“?但人家可能要问”某个高铁为什么要过广安“?这就是问题的一体两面。双方都会思考,单纯职责”某个凭啥不过广安“显得很幼稚。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人家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已经有了什么经济人文的成果和产生了什么经济的预期,以此来说服人家”某个高铁应该过广安“、”某个高铁过广安就是双赢“。
看看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地方:宜宾有五粮液、泸州有泸州老窖、绵阳德阳有老的新的轻的重的各种工业、川西有优秀的旅游资源、达州是既有的川陕交通重要节点……当然广安也有广安的发展势头,比如新兴的各类现代工业,怎样把这种势头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现代生态农、养老休闲、农村旅游业等等)延续下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才是广安”筑巢引凤“的魅力。
说到新兴的工业,不得不说到前锋。对于成立前锋区,我的理解是当初为了支持前锋的工业发展而为之。但是才刚刚有点苗头,很多人就高喊要将区政府搬到闺阁”抱团发展“。在前锋已经投入巨资的情况下,搬迁政府不能不说是耗资不菲的大事,不是轻易喊句口号就会实施的。
再说,有的人认为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扩大”主城“。试想在经济产业没有发展的情况下,就算新区政府建在奎阁,”主城“能够扩到多大?消费能够拔高多少?有外来人口吗?本地人能够不外出打工吗?出去打工的人能够保证不流失吗?而且,外出人员流失的那部分,往往是某个角度比较优秀的人,因为他们有能力在外面买得起”贵房子",而回流的,恐怕有多少人是“不得已而回来”的。
我也想起了一个时髦的词语:“内卷”。如果广安自己的产业不能长足发展、产品不能畅销外地,只知道扩大“主城”,也只能是广安人赚广安人自己的钱。
等到外出打工的广安人越来越少,等到广安大部分人可以在广安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时候,“主城”自然会扩大,而且人口结构也更加合理、优化,消费也会越来越兴旺。看看发展的好的地区,哪个不是伴随着外出打工人员慢慢减少的过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