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报道了多地出现中小学小卖部招租金额过大现象,部分学校小卖部租金一年上百万。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近日印发了《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
教育部官网截图
其中,《指南》明确提到, “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但是家长们对此意见不一,有家长支持这一做法,但也有家长表示并不太赞同,“学校里有个小超市,孩子们买水会方便很多,天气热或者是体育课下课,顺路去买瓶水这不是很正常的嘛?”
6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制定《指南》,规定了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在基本要求、组织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保障、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动保障、卫生环境建设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指南》明确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营养与健康学校的建设,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可参照执行。
《指南》第二十五条规定: “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不得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不得对含糖饮料、调味面制品等零食进行广告宣传。”
《指南》截图
那么,《指南》的意义在哪里?
根据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介绍,上述《指南》的制定将促进营养与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从食品安全、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口腔健康、视力保护和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提出规范化要求,以全面促进学生健康;
另一方面是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以中小学校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和推广,营造校园健康氛围,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营养与健康意识;
此外,通过营养与健康学校这一窗口,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传递链,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加快全社会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指南》是强制性执行文件吗,发布后将如何使用呢?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表示,《指南》是作为学校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合理膳食指导、创建健康氛围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性文件, 鼓励学校参与,不是所有学校强制性执行。但是,如要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则应当依据本《指南》全面落实相关要求。
同时,《指南》的发布旨在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健康。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工作由地方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各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推动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
在#中小学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和超市#标签下,有家长明确表示支持:不允许在校内设置小卖部和超市是可以的,杜绝小卖部和超市肆意“诱惑”孩子们, 但同时应该允许孩子们自己带适当的零食。在“吃什么零食”问题上,父母需要适当把控。
但也有家长觉得这种做法是因噎废食,小卖部有存在的必要性,尤其对课业繁重的中学生而言。
网友评论截图
网友表示,不太能接受取消学校小卖部这一提议,“学校里有个小超市,孩子们买水会方便很多,天气热或者是体育课下课,顺路去买瓶水这不是很正常的嘛?”
同时,网友提到,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下课买个饼干、面包、烤肠,垫垫肚子也好, “我觉得重点应该是狠抓校内小卖部商品质量,避免小作坊三无食品、康帅傅、粤利粤这种不合格的食品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