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20 汨 罗 江
猿愁鱼踊水翻波 自古流传是汨罗
本是一条不大江 洞庭汨罗城旁过
只因屈原在此沉 伟大诗魂誉中国
元前二百七八年 大将白起率秦兵
一举攻破楚都城 长驱直入占洞庭
屈原时年六十二 极度悲痛绝望中
怀忧自投汨罗江 投水何处说不同
一说在江入湘处 不远之地罗渊中
后人为纪念屈原 后来改称叫屈潭
一说是在一港口 离屈潭有十里远
传说投几次不死 怀抱沉沙命归天
后人即将此港口 取作沉沙港名传
屈原投水后情况 正史无载民间传
传说甚多成风俗 端午包粽划龙船
还有仙匠铸金头 汨罗江上水倒灌
* 汨 罗 倒 流
每年端午节前后 汨罗江有奇特景
下游之水慢上涨 不是往下注洞庭
而是涨至玉笥山 气候原因使其成
长江上游回暖时 两岸积雪速消融
江水猛然间陡涨 浩浩倒灌入洞庭
湖水倒流汨罗江 形成壮观奇特景
民间相传此现象 屈原投江后形成
听到屈原自沉后 百姓心里极悲痛
人们划船日夜捞 一直顺江闯洞庭
惊动洞庭老龙君 屈原爱国且真诚
龙君感念令水族 兵将立即全行动
四处寻找屈原尸 亲笔修书紧急请
长江龙君来相助 调遣峨眉融雪冰
两个时辰找到尸 洞庭龙君极感动
借水掀起如山浪 托着屈原尸体行
倒灌汨罗玉笥山 当时屈原双眼睁
袍服完好唯头部 失去半边不见影
洞庭龙君掐指算 害其所为黑鱼精
速令兵将将它拿 乱石堆下活埋精
石堆每年都增高 年久磊石山成形
屈原尸体捞上岸 放在沙洲上吹干
此地后称晒尸墩 伟大诗魂千古传
* 金 头 疑 冢
屈原尸体吹干后 便被移到屋里面
其女其姐众乡亲 悲痛欲绝泪涟涟
为使屈原得安眠 女嬃首饰全部献
半个金头补屈原 九九村寨都跑遍
找了九九个金匠 为补金头无人敢
大家一筹莫展时 来位金匠非等闲
鹤发童颜手艺高 很快铸好金头面
屈原头颅速补好 天衣无缝人人赞
人们问其尊姓名 老者拂须笑开颜
家住高高白云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五十年前有名姓 如今人已伴丘山
说罢霎时飘然去 原来人伴山是仙
人们得知老金匠 五十年前已升天
随后大家将屈原 安葬俊逸汨罗山
家乡流地众百姓 纷纷前来作祭奠
为防坏人盗陵墓 女嬃连夜又大干
罗裙兜土筑疑冢 一个未成累昏眩
翌日清晨醒来时 发现眼前奇迹现
拱起新坟十一座 与其真坟难分辨
故楚三闾大夫墓 十二石碑竖坟前
统称为十二疑冢 至今仍在汨罗山
这些疑冢是谁造 人们传说是神仙
女嬃孝心感上天 派来神仙灵迹现
也有说是跟屈原 资江飞来凤凰干
它们后来在洞庭 落脚湖边一座山
此山即是凤凰山 亭亭玉立洞庭畔
后人为了祭女嬃 玉笥山上将庙建
庙内塑造女嬃像 手撩罗裙兜土忙
汨罗山改烈女岭 取土大坑称楚塘
据说那年楚塘里 满塘荷花放清香
出其污泥而不染 屈原人格闪光芒
* 屈 祠 八 景
屈原死后人们在 汨罗江边把庙建
据说建庙始汉代 后又多次重修建
清朝乾隆二一年 移至江北玉笥山
便是今日屈子祠 临江而立映青天
三进三厅对称式 传统布局很美观
史记之屈贾列传 木刻一组正殿悬
日月争光额匾题 两旁悬挂嘉对联
湘阴郭嵩焘撰写 三十四字赞屈原
骚可为经雅颂传 俨向尼山承笔削
风原阙楚补湘沅 不劳太史采輶轩
清代同治第八年 著名书家虞绍南
重书历代各碑文 列于祠中倍称赞
屈原巨型金身像 巍然矗立在后殿
屈子祠旁有八景 都与屈原密相关
屈原常在玉笥山 汨罗江边渡船亭
他与渔夫促膝谈 诉说自己忧国情
吟颂诗句抒情怀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后人便将渡船亭
改名称为独醒亭 乾隆年间有变更
屈子祠移至山后 其右移来独醒亭
一九八零年重修 茅盾题匾含深情
赵朴初亦题额匾 秀逸字体耀独亭
玉笥山西玉水溪 原为木桥两岸系
当年屈原常来此 浣缨濯足在此地
吟唱山歌抒真情 沧浪之水清清兮
缓缓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浊兮
欢欢可以濯吾足 后人改建石桥立
并且取名濯缨桥 游人雅兴常至此
洗濯帽子与头巾 以对屈原表敬意
屈子祠右有小丘 状如卧虎似雄狮
面江而踞为骚坛 乾隆二十一年立
八旬老翁黄德然 慷慨捐钱来修葺
万年知县王立槐 亲撰刻碑骚坛记
四角小亭迎游客 青石碑在亭中立
离骚全文碑上镌 额匾赵朴初亲题
所以命名为骚坛 在此创作离骚诗
屈原当晚在土丘 哀民生之多艰时
四周哭声一大片 突然狂风猛刮起
原是楚国众冤魂 听到离骚感愤极
离祠不远桃花洞 山里人传为仙地
原来是为一土洞 一年屈原中暑病
一老渔夫将他送 至此静养配药攻
三天即愈解病苦 从此土洞出大名
即成避暑祛病处 桃林繁茂洞口生
桃花仙洞即成名 现在洞口已无影
尚有数珠桃树存 后人尤感屈原情
山上建起屈祠后 渔夫后代又行动
念及屈原爱怕热 便凿一条暗地洞
从屈子祠神龛底 一直通到桃花洞
山南还有望爷墩 居高临下视野阔
传说屈原外出时 女儿女嬃常来坐
在此盼望他归来 牵挂之情难描说
屈原自沉那一天 女儿内心极忐忑
天天站在土墩望 始终不见爹身影
等到第十天盼来 爹爹尸体已发硬
为纪女嬃此土墩 即把望爷墩来称
五月十五实难忘 汨罗两岸俱欢腾
端阳龙舟赛以后 这天还有赛一程
东南还有绣花墩 女嬃在此望父墓
精心绣制父遗像 绣像刚成命多杵
一群官兵凶凶来 要掘屈原之坟墓
欲抓女嬃来辨认 她将绣像紧抓住
紧贴胸前在山后 塘边用剪刀自殁
鲜血染红池塘水 塘水从来未干过
从此再也难蓄水 剪刀池子由此说
还有一处寿星台 百姓为屈祝寿垛
* 怆 江 无 草
除了屈祠八景外 纪念古迹还两处
一是汨罗山下面 招屈亭在江边矗
传为宋玉和景差 学生为屈招魂处
二是汨罗江下游 江潭地位最特殊
屈原住在玉笥山 常到这里来散步
钓鱼吟诗赏美景 屈原投江悲事出
人们祭奠屈原时 凭吊也要来此处
司马迁写屈原传 来此寻访多感触
放声痛哭恸草木 树木花草都萎枯
后闻司马迁受刑 发愤著书史实录
不久含恨离人间 汨罗百姓到江潭
沉痛祭奠太史公 并诵其屈原列传
狂风突来卷草木 此地从此草不见
寸草不生实可叹 后人不仅留感言
千古史公流涕处 至今无草怆江潭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