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撩开夹门关的面纱》
第四篇:滚滚铁流的风采
第七章 重要的红色人物(上)
第一节 指挥夹门关战役的总司令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4时21分),原名徐象谦,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生,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参加了北伐和广州起义,1929年受命开创鄂豫边区根据地,1932年底开创川陕根据地。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出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
1935年11月6日(农历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南下的4军、30军、31军93师、9军25师等部,分别以德成、永炎、漳树、拔起、提高、抽权、崇安、道州、经理、抗义、西山等政治部为代号,分三路相继进入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和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活动的镇乡境内。1935年11月13日——1936年2月27日,红四方面军进驻夹门关,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率领二万余名红军,与顾祝同、薛岳、刘湘等20万名国民党军展开决战。在夹门关设立中纵队指挥部、红30军指挥部,成立村、乡和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组建群众组织,设立后勤供给部、野战医院、革命法庭,成立红军大学;指挥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红军在夹门关战役(史称百丈关大战)中,“共毙伤敌15000余人,自身伤亡近万人”,在夹门关普写了气壮山河又可歌可泣的篇章。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杨德顺、王修之等517名夹门关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
1914年农历5月初五卯时生,今天台山马坪村7组(东关房,又名东官房)的王功信老人说,徐向前的部队是农历10月20日,从镇西山那边来这里的。红军没有来之前,国民党一直宣传红军来了要满堂烧杀……所以,徐向前的部队一来,这里的老百姓就都跑完了。我家什么都没有,我和父亲王善勤就没有跑。徐向前的部队就到处宣传、喊话说,我们是红军,我们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徐向前的部队在山这边喊,国民党的部队就在山那边喊,互相对着喊。我跟徐向前一起去动员老百姓回家。老百姓回家后,红军在这里成立苏维埃政府,我父亲王善勤就在苏维埃政府(永乐寺)里给红军煮饭。当时苏维埃政府(永乐寺)里设有红军团部,设过团部的地方还有陶坪、东关房、肖家湾。中关房是红军堆放粮食、弹药的地方。红军指挥部是1936年的正月十几头从东关房撤走的,徐向前和几位红军首长在最后才撤走的。撤走时,徐向前和几位红军首长提出要和老百姓换衣服穿。我就找了几套老百姓的衣服跟他们换穿。我是和徐向前换穿的衣服。徐向前走后,我发现徐向前的衣服里有文件和印章,就从大垭口往高兴石塔寺方向去追,一直追到镇西山下才追上徐向前,把文件和印章交还给了徐向前。徐向前很是感动,就写了一个字条给我,同时在笔记本上将此事记录下来……当时跟徐向前一路走的有王如刚、王修枝等四、五个人。
据王功信芳邻的老百姓讲,从2000年起,中央警卫团的余参谋就经常开着车、带着战士来看望和慰问王功信,给王功信送些油、米、肉等生活用品。
第二节 指挥夹门关战役的副总指挥王树声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项家冲人。1923年春,考入麻城高等小学,在校加入该校马列主义研究会。1925年春,受聘在本乡教私塾,任乘马岗初等小学校长。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 1935年10月8日至10月20日,实施《绥丹崇懋战役计划》时,在绥靖、崇化、丹巴、抚边、达维和懋功击溃杨森、刘文辉6个旅,俘获歼敌3000余人。1935年10月24日至1936年2月27日,实施《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计划》时,他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副总指挥兼中纵队司令员,配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中纵队政委兼30军政委李先念,分别以德成、永炎、漳树、拔起、提高、抽权、崇安、道州、经理、抗义、西山等政治部为代号进驻夹门关。坐镇前线指挥部百丈关栖霞寺,配合夹门关中纵队指挥部、红30军指挥部,成立村、乡和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组建群众组织、勤供给部、野战医院、革命法庭、红军大学;在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中,红军“共毙伤敌15000余人,自身伤亡近万人”,在夹门关普写了气壮山河又可歌可泣的篇章。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杨德顺、王修之等517名夹门关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
1936年6月,与红军第2、6军团会师,第二次北上。1945年10月,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49年5月,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7月,兼任鄂豫皖边剿匪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湖北军区部队和三野、四野各一部,彻歼灭了大别山国民党残匪,活捉敌中将总司令汪宪以下1.5万余人。1950年5月,任湖北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参加徐向前主持的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的领导工作(至1973年结束)。1961年2月,向中央军委副主席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汇报《合成军战斗概则》、《连以下步兵战斗条令》、《空军飞行条令》的制订情况。1961年至1963年,主持筹建军事科学院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成为对干部进行军兵种知识和合成军知识教育的基地。
1974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1987年,家乡人民根据王树声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麻城烈士陵园。书籍有《王树声传》、《王树声征战豫西》。
第三节 坐镇香严寺指挥战斗的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湖北红安人。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931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政治委员,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43年1月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1945年10月任中原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1月任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9月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83年6月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35年11月6日(农历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南下的4军、30军、31军93师、9军25师等部,分别以德成、永炎、漳树、拔起、提高、抽权、崇安、道州、经理、抗义、西山等政治部为代号,分三路相继进入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和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活动的镇乡境内。1935年11月13日——1936年2月27日,红四方面军进驻夹门关,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率领二万余名红军,与顾祝同、薛岳、刘湘等20万名国民党军展开决战。在夹门关设立中纵队指挥部、红30军指挥部,成立村、乡和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组建群众组织,设立后勤供给部、野战医院、革命法庭,成立红军大学;指挥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红军在夹门关战役(史称百丈关大战)中,“共毙伤敌15000余人,自身伤亡近万人”,在夹门关普写了气壮山河又可歌可泣的篇章。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杨德顺、王修之等517名夹门关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战斗开始后,我骑马赶到这里,观察情况,现场指挥。30军指挥所在百丈附近一座小山包上(夹门关香严寺的大雄宝殿里),我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才摸到,见到了李先念他们……”
1922年3月27日零时出生,邛崃市夹门关渔坝村6组的杨洪彬说,他亲眼目睹了红军在马祖寺内,成立邛名边苏维埃人民政府,选举邛名边苏维埃领导。红军派人拿着“令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与国民党“模范师”激烈战斗。他说,记得红军在马祖寺里召开了三次会议,具体是什么内容,只听说是在选举苏维埃领导,其他的内容就不知道了 。
1920年4月初8日出生,邛崃市夹门关渔坝村6组的杨昌仁说,他家就住在马祖寺旁边,经常和伙伴一起到马祖寺里去玩耍,和红军混得很熟,去检红军的锅巴饭吃。经常在家烧开水泡老鹰茶跟红军提去,看到红军在马祖寺内成立政府,选举“江孃”为邛名边苏维埃主席(女,副主席),成立洗浆队、欢迎队,教唱“一把扇儿溜溜,两把扇儿连连……十把扇儿……”。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经常到马祖寺政府里参加会议的有:母亲杨杨氏以及韩联学的父亲韩永勤、杨兴俊杨兴继的母亲王能芬、杨兴树的父亲杨昌勤、杨兴才的父亲杨学海、杨兴俊杨兴继的父亲杨光斋、杨兴国的父亲杨升……
杨昌仁是红军通讯员。由于家中只有一个靠打草鞋卖为生的母亲,相互舍不得,就没有跟红军走。红军走时,杨昌仁为红军背东西到名山新店,然后回家。回家后,杨昌仁一直在家务农。
第四节 封官许愿诱降不了的特区书记余宏文
余宏文(1904年?月?日——1935年?月?日),化名余三弟、金福生、余济民、陈济民、陈伯峦,宜宾县观音场人。早年就读于荣县中学、叙属联中、资阳中学、成都华西大学。1924年,经赵一曼烈士的姐夫、四川早期共产党员郑佑之介绍,加入共产党。1925年10月10日,在观音场南华宫举办“提灯会”,号召农民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反对苛捐杂税。1928年2月,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因遭军警搜捕通缉转移去五通桥,化名余济民,参加组织和领导犍为盐业工人罢工。1930年打入国民党21部“特委会”任秘书,1932年任中共成华东区区委书记,1933年4月任中共邛(崃)大(邑)县委代理书记,1933年农历后5月初10日即公历7月2日,调上川南抗捐军工作,化名陈济民。在危难中率部活动于王店、夹门关一带。
1934年,任中共四川省委侯补委员,邛(崃)大(邑)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建立中共邛大特区委,任书记又化名陈伯峦。是年12月,因叛徒出卖,他与何曼修被抓捕。敌人在刑讯逼供失败后,又把余、何请至县长客厅,以封官许愿诱降。他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作为一个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怎么能卑躬屈节于国家民族的败类!?”1935年春,敌人叫他笔供。他趁此挥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攘外必先安内”的阴谋,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不久被毒死狱中,遗体埋于邛崃城西。
1958年9月成都市西城区人民委员会给余宏文颁发了烈士证明书。著有自传体小说《清泓》和《可怜的玉凤》,《清泓》一书1957年由大众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崃山文艺》曾予刊载。
第五节 毛泽东、林伯渠、徐向前的贴身警卫员杨德顺
杨德顺,又名杨德胜(1906年3月——1989年5月),龙脑河村(祖籍今邛崃市夹门关杨湾村)人。毛泽东主席的生活警卫员,林伯渠主席的贴身警卫员,保卫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高级首长特别分队的副队长,红30军89师264团一营二连的班长、代理连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农业学校总务主任、中央党校五部总务科长、农场主任,开江县县长,望江军工机械厂厂长、化学工厂厂长、军工厂(1970年改为重庆化肥厂)党委书记、望江皮革总厂、塑料厂党委书记、重庆市市委委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离休。1989年5月在重庆病逝。享年83岁。
杨德顺的父亲年轻时,在今邛崃市天台山镇龙脑河村学铁匠。师傅家只有一独生女。师傅见杨德顺的父亲,是一位可以托付女儿终身的人,便招杨德顺的父亲为上门女婿。杨德顺的父亲婚后生有二子,长子叫陶杨清,次子叫杨德顺。因为家庭贫寒,杨德顺的父亲将幼小的长子陶杨清,过继给夹门关杨湾村一组的陶姓人家作女婿。杨德顺的父母病亡后,杨德顺从今天台山镇龙脑河村搬回老家夹门关杨湾村一组居住,生活在胞兄陶杨清家中。
1930年,杨德顺在夹门关北岸街大昌号当学徒。大昌号是夹门关最大的商号,主营高利贷、金融、百货、烟馆、地产、武装,股份人有大恶霸吴驿俊、刘昌弟、米增义等。1935年10月,大昌号内掉了一碗大烟,掌柜的硬诬赖是杨德顺偷走的,要杨德顺拿钱赔补损失。在那年月,一个当学徒的有饭吃就不错了,哪有钱拿来填这个黑眼窝,赔补这个不明不白的损失?掌柜的便将杨德顺捆绑起来吊打,想从干竹槁里熬出油来,师兄罗国甫站出来鼎立佐证,掌柜的不得不将杨德顺放了。煮熟的鸭子都飞了,掌柜的怎能不气恼?于是,大昌号将杨德顺和师兄罗国甫解雇了。
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夹门关地区,在大南乡、长川乡、太和乡、天台乡、名山县中峰乡等夹门关地区成立村、乡、区各级苏维埃政府时,杨德顺和师兄罗国甫马上参加了红军,编入红30军89师264团一营二连。杨德顺被选为邛名边苏维埃政府武装自卫队长、支前运输队长。夹门关战役期间,杨德顺在红30军89师264团一营二连,担任过班长、新兵连代理连长,参加过啄子山、四包山、黄桶坡、月儿山、白果沟、中峰、朱场、黑竹关的战斗。
1935年11月,红30军89师264团选拔政治可靠、精强力壮、精明干练、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熟悉夹门关地区各条路线的战士,组成特别警卫队护送高级首长离开夹门关地区。杨德顺入选成为特别警卫队的副队长。1935年11月24日下午8时,从香严寺红30军指挥部、马祖寺中纵队指挥部、倪坪264团团部(倪会亭家)出发,保卫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中纵队指挥部的首长们,经太和尖山寺八步石,到天台山东关房红31军91师师部。
红军北上期间,杨德顺担任护送总指挥徐向前和红30军首长的工作,一直到陕北。在陕北,杨德顺调中央警卫团工作,主要是跟毛泽东主席当生活警卫员。杨德顺长得人高马大,在不能骑马行走的地方,杨德顺就背着毛泽东主席行走。半年之后,毛泽东见担任陕甘宁边区主席的林伯渠,工作行走极不方便,就调杨德顺去跟林伯渠当贴身警卫员。杨德顺说,他的名字由杨德胜改为杨德顺,就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所改。
抗日战争期间,前线急需大批干部,杨德顺先后被调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农业学校总务主任、中央党校五部总务科长、农场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杨德顺担任过“川干队”总务科长、陕南郧西县支前供应科长、西南服务团五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等职。
1945年解放军南下四川,杨德顺担任贺龙62军的后勤部长。重庆解放后,杨德顺担任重庆市军事管理委员会委员、人事处长职务。1951年至1952年间,先后担任过开江县县长、望江军工机械厂厂长、化学厂厂长、军工厂(1970年改为重庆化肥厂)党委书记、望江皮革总厂、塑料厂党委书记、重庆市市委委员等职。1972年离休,1989年5月在重庆病逝。
杨德顺在1952年、1957年、1964年,曾多次回故乡邛崃市夹门关任坝村,给乡亲们讲起1935年红四方面军,试图在天(天全)芦(芦山)宝(宝兴)名(名山)雅(雅安)邛(邛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设想;讲起徐向前、李先念等在夹门关任坝村香严寺内,指挥夹门关战役的过程;讲起他在邛名边苏维埃政府里工作的一些事情……
第六节 徐向前元帅的向导何万发
何万发(1912年3月——1990年?月),四川省芦山县太平镇坪溪村人。红四军方面军中纵队指挥部向导、红31军91师新任师长叶道志(即叶道之,原10师政委,新四军东进干部队支部书记)的警卫员。
何万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0余岁就在豪绅家当长工,干着从芦山县太平镇背东西到邛崃县火井镇,换取大米等日用品后又背回芦山县太平镇的苦活。1935年11月8日,何万发参加红军。1935年11月13日,何万发和同乡6名青年一起,给总指挥徐向前当向导,从芦山县太平镇出发到夹门关。同行的有红31军91师新任师长叶道之、中纵队保卫局长曾传六等红四军总部100余人。由于从芦山县太平镇到夹门关的道路,全是羊肠小道且非常崎岖,极其难走,不能骑马。何万发和同乡6名青年,就用滑竿抬着徐向前走。翻过镇西山,徐向前见道路不再那么崎岖了,便坚持不坐滑竿要骑马。何万发和同乡6名青年便听从指挥,让徐向前骑马行军。徐向前一行到达夹门关香严寺时,已经是夜很深了。
在镇西山,何万发曾为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新任师长叶道之牵过马。在夹门关战役期间,何万发成为叶道之师长的警卫员、贴心人,同叶道之师长一起参加了夹门关战役。叶道之师长是个有政治、军事、文化素养的儒将,对上级和下级都极其平易近人,待同志如亲兄弟。
1938年,叶道之师长和何万发,经过延安抗大学习后,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叶道之的职务不变,另担任东进干部队临时支部书记。何万发仍然是叶道之的警卫员、贴心人。由于张国焘叛变革命,叶道之和何万发受到了怀疑,遭到了冤案的迫害。叶道之所带领的东进干部队,被秘密监视起来。接着,叶道之被贬为新四军一支队第四团团长。叶道之愤慨地说新四军不用他,他要回八路军。随之而来的是叶道之被贬为特务营营长,被闲置在一旁。
1939年,叶道之和何万发相约要逃回延安,结果在半途被捉回,叶道之的一个警卫员被当场打死。接着,叶道之被秘密处死。何万发在经受九死一生的残酷刑罚后,被新四军项英部的一个下级指挥员私放了。何万发昼伏夜行,打工、讨饭,按原来的长征之路,历经四年才回到了家乡。
回来后,何万发变得半疯半傻。解放后,由于何万发保留了许多证件,被安排到四川省芦山县政府工作。他整天萎萎靡靡,无论是对待上级,还是对待下级,表情都是冷冷漠漠的,态度都是唯唯诺诺的。从不主动与人说一句话,无论别人问他什么,或对他说什么,哪怕是别人骂他的话,他的回答自始至终都只有三个字“是是是”。他害怕当官,一叫他当官,他就如同害了瘟疫一样。政府每月给他几十块钱,每年给他一套衣服,他又回到了老家。
在采访时,笔者对何万发同志说,你跟共产党打下了江山,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你是老红军、老党员,也就是这天下的主人。你所遭受的迫害都过去几十年了,叶道之将军和你所遭受的迫害,中央已在1986年平反了。你为什么还萎靡不振,心有余悸,这么胆小怕事?他看着我们,苦苦地笑一下,说,你们年轻人,不懂!
何万发同志每当想起和徐向前元帅、叶道之师长在一起时的生活,他心里就发寒,就痛苦。每当看见海椒,就浑身发痒,就想起当年在徐州,被自己的战友使用酷刑,将一洒水壶海椒水一次性地倒进他喉咙的情形;就想起在徐州,被自己的战友吊打、弄得九死一生的情景来……但是,每当与何万发同志说起,他给徐向前元帅当向导到夹门关,给叶道之师长牵马,与叶道之师长共同生活三年多的战友情谊时,何万发同志却显得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1990年,何万发同志病故于四川省芦山县太平镇坪溪村。病故前,四川省政协陈大河、徐恒瑜等同志,曾对他进行过专访。这些专访材料,以及创作的当年徐向前元帅在邛崃的多幅作品,如今都陈列在中央军事博物馆里。
第七节 参加夹门关战斗的“人民功臣”张熙臣
张熙臣(1919年?月?日——1990年?月?日),今邛崃市太和乡冯坝村4组人。1935年11月6日(农历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南下的4军、30军、31军93师、9军25师等部,分别以德成、永炎、漳树、拔起、提高、抽权、崇安、道州、经理、抗义、西山等政治部为代号,分三路相继进入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和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活动的镇乡境内时,加了红军。
1935年11月13日——1936年2月27日,红四方面军进驻夹门关,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率领二万余名红军,与顾祝同、薛岳、刘湘等20万名国民党军展开决战,在夹门关设立中纵队指挥部、红30军指挥部,成立村、乡和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组建群众组织,设立后勤供给部、野战医院、革命法庭,成立红军大学;指挥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时,担任红9军25师75团通讯员、战士。红军北上期间参加了长征。参加过多次战斗,在甘肃会宁战斗中负伤截去左下肢(二等甲级)。
抗日战争时期,在关中分区担任荣校制鞋厂、延安制鞋厂股长等职。1943年1月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西北军政委员会向他颁发了“人民功臣”勋章、“解放西北纪念章”、“独立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先后在合川、新繁、大邑等地休养,199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