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122|评论: 15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复制链接]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向导
——教师主导论实质仍然是教师决定论

          苏联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教师主导地位,符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解释。

         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事物内部各方面因素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方面,有决定事物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支配和主导其他因素的作用,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主要方面相对,接受矛盾主要方面的支配和主导,对事物性质及其发展产生次要影响的其他因素,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美国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奥巴马公然宣称美国要成为南太平洋的主导力量。十分明显,美国依靠着强势的军事和经济地位,自认为有支配和决定南太平洋重大事物的影响力,先进的海空制空能力就是他主导地位的依托。

        毫无疑义,虽然奥巴马没有说称霸南太平洋,但是所谓美国在南太平洋的主导地位,实质就是在南太平洋重大事务的决策和主宰地位。苏联三十年代提出教师主导地位,其实质上就是传统教育的教师决定论的另一种说法。

      长于阐释经典的许多专家,在21世纪继续坚持推行教师主导论,为了维护教育权威的一贯正确,巧舌如簧地把“主导”解释为“引导”,甚至说成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向导”服务。

      试问,这种美化奥巴马“南太平洋的主导地位”关于“主导”的解释,能够掩盖美国气势汹汹的“炮舰政策”吗?说美国先进的海空炮舰长驱直入南海,是为周边诸国人民做“向导”服务,诚恐连奥巴马也不好意思自圆其说吧。

独立思考勇于实践造就创新人才

          现行高考招生,考高分,一靠勤奋二靠记忆,科举和考卷,成就天才功名。

          爱迪生幼年考试不佳,学校以其愚笨,令其退学。在火车做小买卖,奇思妙想,接连动手实验,一生发明千余,世人金叹至今福泽人类。

          相对论物理大师,幼年也是考试成绩不佳,及至成长,独辟蹊径,驰骋思想,广及环宇星河灿烂,现代物理无出其右。

         古人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学富五车为天才,不仅片面,而且多不成大器。

         中央教科所,多年跟踪调查,文理科高考状元,学界科研领军,实践创造独当大任者鲜。

          是故对比分析,创造人才,必须博采信息,联系实际,动手实验,自由思想冲破羁绊,敢为人先者终有大成。

          因此,潜心研究教育方法,深化讨论师生关系,提出教师为向导新教育思想,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在互助合作和“自理自立自治”集体活动中,勇于实践锻炼成长。

         2018.11.8撰写提案,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夸美纽斯班级制,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学校学年三段分期连续教学新的全民终生教育制度。
IMG_20200318_104205.jpg
8p4oOi0Eh1znCJxq.jpg
X3E1fkcJfGHY99ro.jpg
mmexport1621334281804.jpg
378b75dc3257de626f407dc5cf2fe8c7.jpg
RvhyTFh8ukCUcnnH.jpg
1ygQLW4f8fRzurOk.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3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07: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2015-01-25  |  zilixy

  【秦】请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晓行】欢迎秦老师发起并参与讨论。

晓行私下认为,如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客体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人之外的其它“学习资源”?

不知作者和各位同仁怎样解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欢迎大家参与秦老师发起的讨论。

【秦】什么是”客体“,我已经问了很久,始终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

您说: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为什么是客体? 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之间,是什么关系?

【濂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得以普遍发展,通过学习和了解前人积累的科技文化知识,辅导青少年更快捷更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服务。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束缚),而且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已。

从上述观点考量,无论学校的正规教育,或者社会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任何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是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n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2780-1-1.html

【秦】你说: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客观世界指的是什么?

【濂水】所谓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体。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秦】   提一个简单的问题:直观教学时,事物和知识,那个是认识的对象呢?         在我们的教育学中,都把事物作为教具,目的是认识知识。如果学习时,认识的对象也是客观世界,那么,知识当是工具,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我一直怀疑这个问题,因此才提出来。一直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我的问题。

【濂水】 人类在生产力发展初始阶段,文字还没有产生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积累,原始状态的人类教育(学习)只能是青少年跟随有经验的中老年参加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探索、感知、模仿和言传身教。这里就包含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和需要也可以称做知识。而且,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试试看)检验和应用,才得以证实、修正、发展并且产生实践的意义。

十分明显,有经验的中老年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这种传帮带的作用就是教育(学习),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按照马克思说就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十分清楚,有经验的中老年(老师)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学生),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他们相互之间本来是友好平等合作关系,只不过有经验的中老年是先生先知,没经验的青少年是后生后知,先生为后生理所当然地提供了榜样和向导服务而已。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随着生产力发展渐次产生记录语言(经验)的文字,此后又产生了甲骨文、竹简、纸张、印刷朮,进而有了書籍、报纸杂志,有了教材、黑板、算盘、计算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等。这许多层出不穷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的东西,无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产物和工具。

但是,人类曾经漫长的暴力驱使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历史时期,掌握暴力机器的统治者视被驱使的劳动者为工具,统治者的强烈支配欲望和暴力強加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类的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扭曲,误以为强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弱者,管理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被管理者,抛弃或者掩盖了人类本来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互助、合作、友爱的人际正常关系。

上世纪苏联斯大林暴力专制统治尤为惨烈,三十年代苏共中央文件规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党的驯服工具。凯洛夫解释教师主导论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法律的性质”。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中国师范院校教材,教师主导论挤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看风使舵修修补补仍然无法自圆其说,造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思想的混乱。我们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希望教师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向导服务,以求正本清源推动教育深化改革。

比如地球仪,其中包含人类认识地球(客观世界之一)的丰富知识,事实上是一个立体的教科书,可以直观地帮助人们认识地球,了解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间接经验)。我们把地球仪叫教(学工)具,人们学习(认识)的对象(客体),应该是地球(客观世界之一)而不是地球仪。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08: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穷尽的宇宙万物客观规律的探索认识是人类存在发展的过程而非造物主预设
          麦克风是人们科学实验的产物,它符合力学和声学的客观规律。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在遵循客观规律运行,客观规律的运行交错衍化无穷无尽。
         人类不断探索和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人类科技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但客观规律的认识如同浩瀚宇宙,层层深入和扩展没有穷尽一样,人类探索和认识客观规律也就没有穷尽。
          何况,每个人生命短暂百年,了解间接和直接经验十分有限,仰望浩渺宇宙迷茫与日俱增,悲叹人生如白马过隙而宇宙万物及其结构复杂奇妙,于是陷入造物主操弄人类不可知的迷信无可逃离。
-52d0881dd782d8c88b5311c3490d2974.jpg
mmexport1629118876227.jpg
8p4oOi0Eh1znCJxq.jpg
743e3db9c9558721a7e98b8ac77a18c7.jpg
mmexport05339433d3b6eb98798d232f7443981a_1631781199493.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08: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意义的人的主体存在的意义
         凡是独立具有新陈代谢系统的生命体即是一个主体,从单细胞生物到灵长类哺乳动物,简单生命到复杂生命的逐步进化也就是生命主体的进化,但这种主体都是生物学意义的主体,是不完全的非哲学意义的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过程所产生的,具有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生命主体的意义。
           只有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交往和交流,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劳动生存方式产生的“真善美”不断战胜动物生存方式产生的“假恶丑”,使人类逐步摆脱野蛮的动物世界“残杀掠夺寄生”的弱肉强食的的丛林法则,人类不断从物质和精神的束缚中得以自我解放,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智慧如花绽放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
M5evnZmrwL32NyJi.jpeg.jpg
forum.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0 22: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课堂
——对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思考
http://bbs.xxy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11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种积极探究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把要学习的知识置于一个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所坚持的判断和信念。

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
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118368694
         受教者的被动性使学生觉得课堂成了"现代精神地狱",人的主体性迷失了,学习没有成为活生生的文化创造活动反而成了一种讨厌的累赘,一种使人片面发展、窒息心灵的反文化、反教育活动。
         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种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并积极探究的过程。

教师未必是主导但一定是主体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722/c1053-27342384.html
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一方是主体,必得以另一方是主体为条件。这是相互解放的关系、相互成全的关系,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赞誉的师生之间“和谐的、富于人情的、相互关怀照顾的关系”。

英语阅读课程改革内容依托教学探析
https://www.baywatch.cn/jiaoyulunwen/kechenggaigelunwen/76633.html
“依托式”语言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在注重学生内涵式学习的同时,还能加强其动脑能力的开发,对挑战大学新生的“二元论思维”,打破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帮助学生获得自主思辨与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用重在启发、引导,使学习成为自主、思索、动脑和创新的过程,所以该教学方法适用于整个专业教学阶段,也不止局限于阅读课程。

社会文化理论下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实践
https://www.baywatch.cn/jiaoyulunwen/kechenggaigelunwen/76633.html
具体来说,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受者”,更不是问题的“回答者”,而是课堂写作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行动者”;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这一教学主体的变化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笔者最近听了一些课改观摩课
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6506244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种积极探究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把要学习的知识置于一个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所坚持的判断和信念。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之美
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1073938652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种积极探究的过程。

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90024ae30102z6i0.html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传输的过程,还是积极探究的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1 17: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初探

https://m.zxxk.com/article/718358.html

探究实验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为学生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使学生在针对问题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mmexportf4d4fa08befcdb79b741703875a0e230_1633918228285.jpeg
mmexport3d4bdf674319fb16e21d51b861ffec3d_1633918235491.jpeg
mmexportd83333638a7f43d529b2d9794c0f576d_1633918214488.jpeg
mmexport4a2eda4db0a9bfc6eb86c21d3cc0953b_1633918203981.jpeg
mmexport6438ba368737939904be84d5b0cd2f39.png
mmexport3616783c6b2f71ad2491b6ac78ee1f3d.jpeg
mmexport16041162315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1: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是“引导”而非“主导”
http://zy.mzedu.gov.cn/space/index.php?id=148987&r=space%2Fperson%2Fblogwap%2Fview
           教育的出路不在“教师中心”,而在于去除“教师主导化”,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这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真正的分野。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08: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1992江苏洪泽江苏石油学校,设计组织并首创“向导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证明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可行性。
b2p79dd5.jpg
0870k5fe(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1: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圣吉:教师应当教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6ff266b0102x4jp.html
彼得·圣吉认为,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应该承担向导的角色,而不是主导。传统的教育体系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而这往往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彼得指出,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教育教学的关注点应当从更好的教师转向更好的学习者及他们的成长。
mmexportccb65fde2c0df1edc817192b69a938dc_1632226937194.jpeg
mmexport9e679e1250339826822d0ff7c58d2875_1634871732143.jpeg
mmexport16041162315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0: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主贴续
[秦]濂水 发表于 2015-1-29 01:27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
          知识是工具,认识的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
         夸美纽斯十分强调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作用,他说:“我们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们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能看到事物本身是最好的,还可以制造范本、图象或模型等教具以为教学之用”。提倡实地观察。
         地球仪是教具,用它来学习知识。而获得知识的目的是认识地球仪,从而间接认识地球。
         知识和地球(地球仪)相比,知识应该是工具,认识的客体是地球。
         您能断定:  知识肯定不是客体吗?

[秦]夸美纽斯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直观性原则。“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
       文字和事物是什么关系?

[濂水]事物是客观存在,人类在交流中用声音来描述事物和对事物的想法,于是产生了语言,而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工具)。
因此,文字是人类书面交流中描述事物及人类对事物想法的工具之一。

[濂水]发表于 2020-11-23
       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把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的认识记录下来,就是经验和感受。这种经验和感受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补充和修正,逐步接近事物的真实情况,加以整理和记录,就是人们交流中相互传播的“知识”。
       可见,“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产物,因而“知识”具有人们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知识”需要不断深化和修正,不可能等同于客观事物,只能在学习和交流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因此,记录“知识”的课本、著作和其他载体,都是辅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和方式,而不能取代人们认识的客观事物。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告诉学生“知识”是前人实践中认识事物的“间接经验”,需要学生深入实践去再认识,所以智者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Screenshot_20201013_130733.jpg
IMG_20211127_105205.jpg
IMG_20211127_123202.jpg
IMG_20211202_193520.jpg
mmexport163836750627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18: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二)师生关系的发展
第一阶段: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视教师为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主宰人物,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由此形成了教师中心说。
第二阶段: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竭力弘扬学生主体论,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向导”,这就形成了学生中心说。
第三阶段:以前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家为代表,认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便有了主导主体说。
第四阶段: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组织“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只有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向导服务才能确立学生学习和实践主体地位,促成学生批判继承间接知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各地教师应用和讨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思想,教育领域逐步形成新的共识。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4 10: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因斯坦到3岁才会说话 爱迪生12岁还不会阅读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4-23/2243993.shtml
宽容的多样化的可选择学习和实践的学校,才会容纳爱因斯坦和爱迪生这样发育迟缓的天才,不会埋没混迹于街巷或者穷乡僻壤村舍闪耀若明若暗智慧的孩子。
3q3bkp72.jpg
46005e6e209444168afae0229dfeb8bf.jpg
343be70404db4a2ecc082b70f97be40f.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4: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应该是向导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c55036401012iun.html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楼主| 发表于 2022-2-20 05: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实验“向导教学法”,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在教育领域逐步取得广泛共识。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提出“课堂革命”,实则即是废止满堂灌,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教师引导,与“向导教学法”主旨和实践无二。
           我很欣慰,各地教育厅发文,推动“课堂革命”。有人发问,我国何时开始主体性教育实验?回答曰“江苏石油学校”云尔。尽管高层鸵鸟政策,既成事实胜于雄辩。
         在教育学领域,我做了大量研究实验,事实上早于北师大和华中师大,毫无疑义已经走向教育领域主流。
         但高层视若无睹,被某些人把持话语权,主客体互换云云,造成教师新旧概念思想混乱。
         我为此,不断写文章辨析,批评谬误正本清源,但发声不易道路曲折。
          总体来讲,教育学领域,我所主张“教师向导论”日益形成共识,苏联凯洛夫“教师主导论”有人混淆概念自圆其说。   
         但目前课改不再讲“教师主导”,还有待深入剖析肃清其“教师决定论”的实质,其压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个性发展,成为堵塞国家创新力喷发的高压阀门。

 楼主| 发表于 2022-2-20 11: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K12论坛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向导教育学的基本思想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309996&page=1&extra=page%3D1#pid4092697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旨在教师积极为学生批判继承间接知识提供向导服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教学设备包括教材是师生(合作)使用的工具。

         长久以来传统教育,说“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在主体教育讨论中,有人撰文称:以课本为本,甚至荒唐地说“以教材为主体”。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主体是人的生命的活力,而不是不定量数词。
         通过K12论坛讨论,澄清了师生关系和教学过程真正的人的认识过程的主体与客体。
         直接经验的探索是这样,间接经验的批判继承仍然是这样。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就是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及其包含的规律(真理)。

1、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2015-01-25|zilixy

  【秦】请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晓行】欢迎秦老师发起并参与讨论。

晓行私下认为,如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客体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人之外的其它“学习资源”?

不知作者和各位同仁怎样解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欢迎大家参与秦老师发起的讨论。

【秦】什么是”客体“,我已经问了很久,始终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

您说: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为什么是客体? 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之间,是什么关系?

【濂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得以普遍发展,通过学习和了解前人积累的科技文化知识,辅导青少年更快捷更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服务。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束缚),而且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已。

从上述观点考量,无论学校的正规教育,或者社会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任何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是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n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2780-1-1.html

【秦】你说: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客观世界指的是什么?

【濂水】所谓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体。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秦】 提一个简单的问题:直观教学时,事物和知识,那个是认识的对象呢?   在我们的教育学中,都把事物作为教具,目的是认识知识。如果学习时,认识的对象也是客观世界,那么,知识当是工具,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我一直怀疑这个问题,因此才提出来。一直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我的问题。

【濂水】 人类在生产力发展初始阶段,文字还没有产生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积累,原始状态的人类教育(学习)只能是青少年跟随有经验的中老年参加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探索、感知、模仿和言传身教。这里就包含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和需要也可以称做知识。而且,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试试看)检验和应用,才得以证实、修正、发展并且产生实践的意义。

十分明显,有经验的中老年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这种传帮带的作用就是教育(学习),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按照马克思说就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十分清楚,有经验的中老年(老师)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学生),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他们相互之间本来是友好平等合作关系,只不过有经验的中老年是先生先知,没经验的青少年是后生后知,先生为后生理所当然地提供了榜样和向导服务而已。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随着生产力发展渐次产生记录语言(经验)的文字,此后又产生了甲骨文、竹简、纸张、印刷朮,进而有了書籍、报纸杂志,有了教材、黑板、算盘、计算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等。这许多层出不穷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的东西,无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产物和工具。

但是,人类曾经漫长的暴力驱使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历史时期,掌握暴力机器的统治者视被驱使的劳动者为工具,统治者的强烈支配欲望和暴力強加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类的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扭曲,误以为强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弱者,管理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被管理者,抛弃或者掩盖了人类本来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互助、合作、友爱的人际正常关系。

上世纪苏联斯大林暴力专制统治尤为惨烈,三十年代苏共中央文件规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党的驯服工具。凯洛夫解释教师主导论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法律的性质”。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中国师范院校教材,教师主导论挤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看风使舵修修补补仍然无法自圆其说,造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思想的混乱。我们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希望教师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向导服务,以求正本清源推动教育深化改革。

比如地球仪,其中包含人类认识地球(客观世界之一)的丰富知识,事实上是一个立体的教科书,可以直观地帮助人们认识地球,了解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间接经验)。我们把地球仪叫教(学工)具,人们学习(认识)的对象(客体),应该是地球(客观世界之一)而不是地球仪。

2、《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主贴续
[秦]濂水 发表于 2015-1-29 01:27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
    知识是工具,认识的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
   夸美纽斯十分强调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作用,他说:“我们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们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能看到事物本身是最好的,还可以制造范本、图象或模型等教具以为教学之用”。提倡实地观察。
   地球仪是教具,用它来学习知识。而获得知识的目的是认识地球仪,从而间接认识地球。
   知识和地球(地球仪)相比,知识应该是工具,认识的客体是地球。
   您能断定:知识肯定不是客体吗?

[秦]夸美纽斯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直观性原则。“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
   文字和事物是什么关系?

[濂水]事物是客观存在,人类在交流中用声音来描述事物和对事物的想法,于是产生了语言,而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工具)。
因此,文字是人类书面交流中描述事物及人类对事物想法的工具之一。

[濂水]发表于 2020-11-23
   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把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的认识记录下来,就是经验和感受。这种经验和感受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补充和修正,逐步接近事物的真实情况,加以整理和记录,就是人们交流中相互传播的“知识”。
   可见,“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产物,因而“知识”具有人们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知识”需要不断深化和修正,不可能等同于客观事物,只能在学习和交流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因此,记录“知识”的课本、著作和其他载体,都是辅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和方式,而不能取代人们认识的客观事物。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告诉学生“知识”是前人实践中认识事物的“间接经验”,需要学生深入实践去再认识,所以智者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47kpab2d.jpg
mmexport9e679e1250339826822d0ff7c58d2875_1634871732143.jpeg
D54F2575664EB585BD08DEABBA0B506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5: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是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合理阐释了主体教育实验中师生的正确关系。虽然学阀仍然不愿意改弦更张接受新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却必然成为21世纪一切教育方法改革的灵魂,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学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
689dc1ca7bcb0a4635a600ef2e63f6246960afcb.jpg
52aczqy6.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