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朝真村的唐秀琼一家,在喜庆的鞭炮声和乡亲们的祝福声中,兴高采烈地从临时租赁的出租屋搬到了亮堂的新家。至此,该镇2020年“8·11”洪灾受损房屋全部重建、修缮完毕,74户群众全部入住新房。
“让每一名群众都住上安全坚固的好房子、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游仙区仙鹤镇党委书记何昇林表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仙鹤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受灾房屋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将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图为 游仙区仙鹤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与使用业务培训会)
因“房”施策精准帮扶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以前的老房子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不仅阴暗潮湿,而且住着也特别没有安全感。每当遇到雷雨天气,全家人都担惊受怕,根本没有办法正常睡觉。”唐秀琼告诉笔者。在外务工的儿子和儿媳一家只有过年时才回来,但自己的小孙子却以“害怕”为由,不愿在老家长住。如今,新盖的小洋楼宽敞明亮又通风,门前还有一个小院,她终于不用担心小孙儿会又哭又闹的嚷嚷着要走了!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唐秀琼就有翻新房屋的打算,但迟迟没有动工的关键在于费用问题,在原址上重建一栋小楼需要近15万,而这对笔钱对于唐秀琼一家来说却是天文数字。2020年“8·11”洪灾中,由于连续的强降雨,在大雨的冲刷下,唐秀琼家的老屋多处发生坍塌,她家被列为受损房屋改造重点对象,随即进入该镇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清单。
(图为 游仙区仙鹤镇朝真村唐秀琼房屋受灾时的场景)
据仙鹤镇副镇长邹刚告诉笔者,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仙鹤镇利用这一政策机遇,按照贫困户优先、居住户优先、危险系数高优先的“三个优先”原则,建立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清单。同时,除通过向区应急管理局争取资金帮扶外,该镇还采取党员群众募捐一部分,企业单位赞助一部分、居民自筹一部分的“三个一部分”方式进行资金筹集,有效解决改造中资金短板的问题。
“如今,新房盖好了,政府补贴的6万元也全部到账,是党和政府让我有了现在这温暖安全的新家!”唐秀琼激动地说,政府补贴的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家庭负担,否则后半生只能在还债中度过。
“ 清零”行动按时按质让群众搬进暖心房
在仙鹤镇,受益于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的还有几十户,家住柏林社区的王琼芳也是其中一员。经过整体修缮加固,老宅摇身变成了“钢筋铁骨”的安全屋。
(图为 仙区仙鹤镇镇村干部检查唐秀琼房屋建设施工情况)
“从动工的那天起,镇村干部几乎每周都要来我家指导施工,从施工安全到施工质量,处处严格把关。”王琼芳谈及自家房屋的改造,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逢人便夸赞“居住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这得益于仙鹤镇党委政府对该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得益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
(图为 游仙区仙鹤镇受灾房屋重建)
“2020年“8·11”洪灾,对全镇74户群众房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需纳入重建的房屋有72户297间,需要修缮的房屋有2户5间。截至目前,完工率达到100%,涉及的167名群众全部搬进了新房。”据仙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商俊成介绍,自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实施以来,仙鹤镇党委政府将其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来抓,采取“一村一册、一户一方案、一周一更新”的工作方式,全面推行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清零”行动,通过绘制工作作战图,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力促每一处改造工程都成为安全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真正让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图为 游仙区仙鹤镇朝真村村民唐秀琼搬入新房)
“每个危房改造项目如何统筹推进,从改造前的选址,改造中的质量把关,再到最后的基础设施配套,我们都有一个实之又实、稳扎稳打的‘作战方案’。”该镇应急办主任梁志勇深有感触地说道,根据每户不同情况坚持实施“一户一方案”,科学施工,清楚记录了改造工程动工时间、工程进度等相关信息,便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的跟进和监督。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通过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该镇2020年的74户受损房屋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2021年涉及的78户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通讯员:严光涛
联系电话:15280952515
单位:游仙区仙鹤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