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九寨沟召开,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这也标志着历时4年,由蜀道集团下属四川路桥川交公司承建的“8.8”九寨沟地震景区恢复重建项目胜利完成。
三期工程熊猫海隧道通车
2017年8月8日,7.0级强震让“人间仙境、童话世界”九寨沟景区遭受重创,老虎嘴至原始森林段损毁严重,全路段塌方。9日下午15时,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川交公司抗震救灾救援队接到指令,立即组织由80余名抢险队员、50多台抢险设备组成的抢险救援先锋队火速驰援。救援队冒着余震不断、滑坡飞石砸落的危险,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抢险救灾经验,在国道544线九寨沟漳扎镇(沟口)至九寨天堂神仙池路口突击抢修一条长度144米的钢棚洞,清理垮方道路,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11月30日,救援队再次接到指令,仅用了10天抢通了老虎海至原始森林全部便道。在抢险过程中,救援队运用轻质泡沫土等新型施工材料快速地完成了镜海道路的临时建设,为震后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了保障,获得了当地政府、人民群众的称赞。
异型断面混凝土一次成型浇筑工艺
九寨沟既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景区。考虑到最终都要面向广大游客开放,九寨沟管理局在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安全的前提下着手重建工作。2018年4月起,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先后中标九寨沟景区恢复重建共三期项目。第一期项目工程包含:沟口至长海段(长30.863公里)的景区道路,30公里综合管沟及沿线5个停车场(23134㎡)的路面改造;扎如至纳得道路(8.965公里);荷叶寨至尖盘寨道路(7.7公里)。第二期项目工程包含:景区诺日朗至五花海(长3.9公里)的景区道路恢复,道路沿线4公里综合管沟下地,孔雀河至则扎洼寨4.5公里的给水管铺设,265米的镜海停车场支线道路恢复及镜海停车场(3417㎡)的路面改造;栈道及休息亭(诺日朗至五花海):木栈道长6879m,风雨廊道285m,休息平台5616㎡,休息亭851㎡。第三期项目工程包含:景区五花海至原始森林段景区道路12.928km恢复重建,道路沿线综合管沟(包括污水管、电力管和通信管)以及原始森林停车场路面改造,新建五彩池停车场和扎如寺停车场;黑角寨道路4.928km恢复重建。
大美风景道路
三期项目全线位于景区内,面临环保要求极严、安全风险极大、施工难度极高的“三极”挑战。项目按照九寨沟管理局“预防为主、分类实施、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的原则要求,全力抢救受损景点景观,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景区道路灾后重建工作。一是党建引领,技术攻关。项目全体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力行、主动作为,结合党员“1+N”管理要求成立党员技术攻关队,刻苦钻研可行性施工专项方案,开展了衬砌台车模板系统、框架系统等研究,研制出适宜的内外模台车,开发出大坡度、大温差条件下异型断面混凝土一次成型浇筑工艺,并组织九寨沟景区震后重建隧道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安环为先,严守“红线”。项目始终把安全环保置于最头等地位,坚持安全环保技术交底,坚持安全环保每日巡查、专项检查及隐患排查“两个100%”全覆盖;通过QQ群、微信群和宣传册等展开宣传,采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育培训,开展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油污染防治。三是保护环境,引进“四新”。项目广泛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采用格宾挡墙+挡墙绿化方案,将挡防工程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采用高性能生态基材,防侵蚀喷播解决上边坡生态修护问题;引进综合管网、泡沫轻质土、地螺丝、环氧基锌护栏等新工艺和新材料很好的保护了景区生态环境。
二期工程诺日朗至五花海栈道、休息亭施工
为确保工期,项目统筹管理,克服施工有效时间短、交叉施工杂、材料运输难等困难,通过短程攻关抢抓有利时机,现场作业人员24小时三班倒,人停机不停,全面提速。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项目仅用5个月完成产值3.89亿元,于2018年底完成了一期项目工程任务;2019年5月完成二期道路施工,9月完成全部栈道的修建任务。2021年9月22日,三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熊猫海隧道经过1年的奋战在规定时间内贯通,打破了长期限制景区发展的交通瓶颈,为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奠定了基础。
一期工程路面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