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3215|评论: 0

读碑记:桃龙清同治《军火碑记》的历史背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4月,北川赵兴武先生给我发来几张碑拓的图片,我即与兴武先生说,您可以写点解读文字。他说,没时间。我说,我可以先把图片上的文字抄录成文档,这样您可以节省时间。第二天我就将抄录的文字电子稿发给了兴武先生。中秋前夕,我问他那几篇碑文梳理得怎样了,他说,还一直没有时间。正好,我这段时间工作不多,又把这张几张图片翻出来,尝试作一点粗浅的解读。
但是,要解读这些碑文并非易事。一是石碑的石质较差,碑文漫漶较多,内容已不完整;二是北川地处偏僻,可资参考的文献资料极少。尽管如此,结合能够看到的相关资料对这些碑文作一点解读,也很有意思的事。

一、《军火碑记》原文

军火碑记
□□□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此后世编联保甲之由兴也。
不备而相助无具,则枪炮之设不容缓矣。今我阜□□□(为)□(此)
县主批示,□约保,饬命造治旗锣枪炮刀矛,故我同人□(集)
今诸物已备,□(其)□(捐)□□(姓)□(名)列于后,永垂不朽耳。
□邓□兴□□□□□
□□□□□□□□
大清同治元年七月初八日  谷旦
(“□”为患泯难辨的文字。碑文由竖排变为横排。)

北川桃龙九成号  清同治《军火碑记》.jpg

碑文大意:古人说,出入相互为伴,遇到外来的侵害或灾祸时,协同看守瞭望,彼此提供帮助。这就是后世之所以将村、寨编联成保、甲,以壮大势力的原因。如果毫无准备,拿什么东西相助呢?所以,置办枪、炮等装备已刻不容缓。当今皇上早已颁旨,县长也作了批示,命令我们制造旗帜、锣、枪、炮、刀、矛等,因此我们积极筹办。今天,所需材料已全部准备妥当,现将捐助人姓名等一一罗列并镌刻于石碑之上,使这一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而不会磨灭。
立碑时间为清同治元年七月,即公元1862年。

二、清同治前期石泉(北川)及周边局势

人们为什么要积极筹办军火自卫互助呢?让我们看看立碑前后的北川(石泉)及周边社会局势,从中就不难找到答案。
清代乾隆以后,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了白莲教、李永和、蓝大顺等声势浩大的农民造反运动,社会极度动荡和恐慌,生灵涂炭,人民深受其害。

1.白莲教匪的劫掠

清魏源《圣武记·川湖陕靖寇记五》记载:嘉庆五年(1800)初,清王朝成都将军德楞泰与一路烧杀掠抢进入四川龙安府的白莲教匪在涪江上游今平武、松潘、北川、江油一带展开激战,白莲教匪在马蹄冈大败,数千人被歼,数名首领被活捉,从此势气锐减。稍后,高天升、马学礼率匪和裹胁的老百姓二三千人从甘肃进入平武、松潘一带抢掠。四月,四川总督勒保为了围剿这支教匪,派遣川北镇总兵薛大烈扼守水泉关,切断其逃往甘肃阶州、文县之路。派遣重庆总兵百祥进剿松潘之敌并在松潘大败匪众。教匪高二、马五率众围攻总督勒保营帐,双方攻防相恃一夜。这时,从贵州率兵前来增援的贵州安义镇总兵施缙正好从今北川禹里向平武扫敌前进,由此与勒保对教匪形成夹击之势。看到援军到来的官军兵勇士气大振,向敌阵猛烈冲杀,崩溃的匪众为了夺路而逃,便向施缙部强烈反击,施缙所率贵州兵大多为临时招募的新兵,还未训练就奔赴战斗,因经验缺乏而顿时阵脚大乱,混乱之中施缙被矛刺中阵亡。剿灭这些教匪后,勒保分兵扼守江油、北川(石泉)、安县等地的要冲地段。
施缙,又作“施瑨”,陕西定边县人。清嘉庆《定边县志·人物志·孝友》说:施缙寄居云南昆明城世恩坊,入云贵督标当兵,骁勇善战,任贵州安义镇总兵。嘉庆五年攻打四川教匪,在龙安府竹子山阵亡。
这段战史,清道光《龙安府志·武功》也有记载。
施缙阵亡的竹子山,在龙安府什么地方呢?则还有待考证。

2.蓝大顺等匪的掠扰

民国《北川县志·兵防纪事》说:咸丰十年(1860)夏,蓝大顺以四五十万之众围攻绵州一带,并命令统领、女匪谢大脚率四千余众于四月初围攻安县县城(今北川县安昌古镇),安县县城一带民众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逃往石泉县城(今北川禹里镇)避难。蓝大顺率百余匪由安县草鞋街前往北川侦探虚实,走到曲山关时,只见羊肠一线的道路挂于悬崖绝壁之上,因峰奇壁陡,不敢贸然轻入,北川县城才幸免于祸。

清咸丰十年(1860),茂县所属上五村(今属北川县青片乡)联合叠溪山后的羌民共千余人,抢劫、烧毁麻窝、白什等场,并沿大鸭渡而下,欲攻坝底堡。坝底学堂的老师唐堃召集乡勇(青壮年男性),并联合马槽乡勇,在白什场的石门洞据隘防堵,并以土大炮轰击,羌民才溃退而去。唐堃率众追至上五村,与对方相持数月,才将其翦灭。 

清咸丰十年(1860)冬月下旬,土匪赵四帽顶集众千余人进入坝底堡,肆意抢劫烧杀。民团首领唐杰势寡不能敌,竟然被土匪用土炮轰死。这支土匪后来被绵州官方和民团打败,匪首赵四帽顶被擒获后押解北川。审讯中,赵四帽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然后押至龙安府(今平武)被处决。

清王闿运《湘军志·川陕篇》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蓝大顺部残匪攻掠浦江、崇庆、双流、彭县,然后分为两部,一部往东北直趋绵州(今绵阳),经江油、平武,然后转北,掠石泉(北川)、彰明(今属江油),龙安府经历(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夏锡霖、署江油县知县李东被杀。另一部往东经什邡、汉州、中江、遂宁,然后转南,掠安岳、内江、隆昌、富顺。所经之地,受到官兵和民间团勇的袭击。

3.蓝大顺匪血洗安县县城(今北川县安昌古镇)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蓝大顺率数十万众(号称百万),围攻绵州城(今绵阳)时,派出一股围攻安县县城(今北川县安昌古镇)。当时,川西局势极度危急,时任梓潼知县的张香海,因四川总督知其有才堪用,被紧急调任安县,以加强安县的防备。张香海一到任,就逐一检查城墙和物资的准备情况,并全力整顿,弥补短板。不到一个月时间,蓝匪就攻入县境。张香海率城内民居和民团乡勇殊死固守。四月十一日,有匪徒凭借城东的山峰登上城墙,然后潜至城南用地雷把南城墙炸崩一个缺口,县城终落匪手。城被攻破,张香海率众与敌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而阵亡。与他一起阵亡的,还有跟随他的师爷金长麟及子(候补巡检)金钊等。师爷金长麟,来自以名人和师爷辈出而闻名的绍兴。张香海二月二十日到任安县知县,四月十一日阵亡于县城。
据嘉庆《安县志·忠义》统计,在蓝匪血洗安县县城中,阵亡或被杀,有名有姓者约500人。
清余鸿观《蜀燹述略》张香海简要传记《张安县》说:安县的城墙低矮、规模又小,仅有的城中壮丁难以担当防御。蓝匪李长毛、谢寡妇率众围攻四五日,付出了伤亡千余人的代价,但仍被张香海击退。愤激的蓝匪围攻更急,并在城中朱某的内应之下,用地雷把城墙炸开了一处约五丈宽的缺口。刘同和武举中率众阻击,杀敌三百余人,于巷战中阵亡。与匪巷战,伤亡惨重,张香海、典史戴俱等“公职人员”几乎阵亡殆尽,史称“贼屠其城”。蓝匪被官兵援军击溃后,人们四处捉拿内奸朱某,终于在彰明(今江油)将其擒获,之后被处以“磔刑”(将肢体分裂)。
张香海的好友、新繁龙藏寺含澈雪堂和尚《吊张牟子司马》诗云:
与君作知己,往来方二春。读君之著作,知君之为人。
上足报廊庙,下足安黎民。父母保赤子,不愧宰官身。
谁知大天地,造化难咨询?咸丰辛酉夏,绵州遭烟尘。
君官所属邑,相依云齿唇。是时妖焰恶,澒洞如奔轮。
木大拔不易,先翦旁荆榛。安城小如斗,素无坚固因。
豺豕侦知熟,十万同日臻。填山复塞野,累卵谁代陈!
城中一无恃,民弱单且贫。惟君婴城守,贼劲少不伸。
力持数昼夜,卒无相救邻。仰天再三叹,志矢为张巡。
生死与城共,刀踞甘如醇。我为作长歌,歌罢为吟呻。
天南守土者,安得皆君伦?殊堪酬禄养,而全忠节臣。

张香海留下了不少的诗作,后人整理为《牟子全集》传世。

三、《军火碑》的官方政策背景

清嘉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进入四川,李永和、蓝大顺造反等,带来了局势的极度动荡。清政府在镇压造反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操练民间武装(团练、乡勇之类),民众自筑堡寨以自保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围剿蓝大顺造反前后,曾一度颁布政策加以鼓励和扶持。如四川总督勒保上《为川省办理团练、酌定经费章程事》,不仅陈述了理由,而且还列出了具体的操作《清单》。这些坚壁清野、修筑堡寨作为乡民自卫依托的措施,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认可。但是,清政府对民间操练“团勇”、建寨堡自卫的政策也时常变动,时禁时允。周询(1865-1950)在《蜀海丛谈》》中即说:“咸丰末年,川省兵乱日亟,各厅州县士绅为谋自卫计,相与举办团练,以资防堵。其款则由有业之家按地丁底数加派。”或由政府给予资助。但北川(石泉)地瘠民贫,政府税收入不敷出,也罕见有钱的大户人家,户户筹钱,或多或少,人人出力,是解决这种集体自卫的主要办法。
清同治年间,可能是北川(石泉)历史上民间修筑寨堡最多的时期,但由于资料缺乏而难以肯定,不过是推论而已。另一个修筑寨堡最多的时期,是民国二十三、四年(1935)之交的时候。
(2021年10月1日)


本文参考文献

清魏源《圣武记·川湖陕靖寇记五》:
其勒保所剿龙安之贼,遣薛大烈扼水泉关,杜其折窜阶、文之路,遣百祥败贼于松潘。而高马二贼合攻勒保营,相持竟夜,适施婿由石泉迎剿而至,与大军夹攻。大军夺山冲压,贼奔溃,突施婿兵,夺路而走。施踏所将贵州新兵未练,阵动,施踏中矛死。初,上以施婿江口之捷,赏贵州兵一月钱粮,至是勒保请停其赏。闰四月,贼奔老林,勒保分扼江油、石泉、安县之路。贼数日无从掠食,而广厚复以甘肃兵严守白水江,不得北渡。五月,贼复折人番地,路险,骑踏毙。七十五病愈,与阿哈保败贼于旧关,于新寨,进围诸番地之铁炉寨,贼乘雨夜窜。勒保乃回川北,而遣阿哈保、七十五冒参赞德楞泰旗帜追击。贼尽弃牲畜枪矛亡命山谷,由卓泥土司番地北走眠州,闻官军追急,复走秦州。

清嘉庆《定边县志·人物志·孝友》:
“施缙,绶弟。寄居云南省城世恩坊,入云贵督标行伍身,历戎行,素称奋勇。历官贵州安义镇总兵。嘉庆五年征四川教匪,于龙安府竹子山上阵亡。”

民国《北川县志·兵防纪事》
“咸丰十年夏,蓝大顺以百万之众围绵州一带,令其统领女匪谢大脚率四千人于四月初破安县城。民众之避难来石者,扶老携幼,络绎于道。蓝逆率百余匪由草鞋街来窥北川,至曲山关,见道路羊肠,奇峰陡壁,不敢轻入,邑幸免于乱。
是年冬月下旬,土匪赵四帽顶集众千余人入坝底堡,肆意劫毁。团首唐杰势寡莫能敌,竟被轰死。后为绵州官吏、曲团擒获,送帽顶于北川,讯供不讳,乃解龙安正法。
十一年,回匪之变,擂雷场遭焚毁之祸。是年,茂属上五村与叠溪山后番民合千余众,焚掠麻窝、白什等场,沿大鸭渡而下。时坝底文痒唐堃集乡勇,联合马槽乡勇,于白什场之石门洞据要隘,以土大炮轰击,番民败走。追至上五村,又相持数月,始得殄平。” 

清王闿运(1833-1916)《湘军志·川陕篇》
咸丰十一年九月,秉章受印成都。乙未,寇焚城走浦江,略崇庆、双流界,入彭县。壬寅,分两部,一东北直趋绵州,走江油、平武,折北走石泉、彰明;一东略什邡、汉州、中江、遂宁,折南走安岳、内江、隆昌、富顺。所过逃散,民团营兵往往狙击斩虏。蓝大顺遁去,所部遂微。

清同治《安县志·职官》
“张香海,字牟子,山东蓬莱县举人,以梓潼县于十一年二月二十署任。蓝逆于四月十一日攻陷县城被害。事另载忠义门,时县无官五月。

清祝介(生卒不详)《蜀乱述闻》
“是时蓝军围锦州,提督占泰自罗江皂角铺赴援,被擒不屈,死。遂陷安县,杀知县张香海;遂至赵家渡,杀总兵李莫粲。”

清嘉庆《蓬莱县志·忠勇》
“ 张香海 署丰都知县,咸丰十一年黔匪窥安县,大吏知其才,飞檄调署,及抵任,稽查城垣军需,均无所恃,乃力为整顿。甫阅月而贼已入境。众寡不敌,再战不利,贼以地雷攻之,城遂陷,率众巷战,死之。赐祭葬,赠直隶州知州,敕殉难地方及原籍建立专祠。”

清同治《安县志·人物·忠义》
张香海“咸丰十一年辛酉二月调署安县未逾月,蓝逆出绵州,分股攻围县城,县无援兵,公督团昼夜登陴固守,城东阻山不数武。贼登山击守者潜以地雷轰崩南城隅,四月十一日城陷,公死之。幕友金长麟及子候补巡检金钊等殉之。”
金长麟,字砚农,浙江绍兴府人,为知县张公幕友。蓝逆分股攻围县城,幕中客皆逃,公独不去,曰:“吾与张公交最深,事危而去之,非义也”城陷为贼所杀。
金钊,字小农,长麟之子,援例捐巡检,指川候补。蓝逆攻绵州,公来安省父,未几,贼至。公率团登陴从县公固守。城陷,或劝出走,公曰:公在此,曷归乎?与父同死。父子俱葬西崖之麓。


清余鸿观(1846-1906)《蜀燹述略》

吕驿。吕公讳豫江,绵州魏城驿驿丞。咸丰辛酉三月二十八日,滇逆蓝大顺围绵州。二十九日,破魏城驿。公及把总杨某均巷战死。先是梓潼令张公香海,办城团甚周备,以二月调安邑。四月初九日,贼陷安邑,张公香海死之。十一日陷彰明,十二日陷江油,知事李公柬又死之。自绵州围后,三县连陷,而魏城实先受害。土匪四起,远近骚然。至八月十五日,骆抚军督师大破贼于绵州,余贼始西窜而去。

张安县。张公讳香海,字牟子,山东蓬莱举人。咸丰戊午,知梓潼县事,颂声载道。
大府知公仕学兼优,调省襄校文闱。辛酉三月署安县。时蓝逆弃遂宁,围绵州。州牧唐公炯督率有方,守陴严密,逾月不下,始分股扑属县。公到任甫一月,贼骤至。城素低狭,只四百余垛,城中壮丁不敷役。贼党李长毛、谢寡妇等分队驻瘙龟滩,距县十余里,烽火相望。公昼夜登陴,率众堵御。贼环攻四五日,公轰毙千余。贼愤激,日夜加攻,外援不至,督守益力。无何城内有朱生某,与贼通谋,塞城上炮眼为内应。贼用地雷轰城,城袭五丈许。汛弁刘同、武举钟杀贼三百余人,巷战死。公及典史戴俱遇害,贼屠其城。先是公恐城不能守,遣儿媳少女赴省,故公死而举家无恙。贼退,众发朱某奸,捕之急,窜入彰明,拴获磔之。繁江释雪堂有吊张牟子司马诗云:“与君作知己,往来方二春。读君之著作,知君之为人(自注司马手着《牟子集》十二卷)。上足报廊庙,下足安黎民。父母保赤子,不愧宰官身(司马曾以〈如保赤图命澈颜〉句)。谁知大天地,造化难咨询?咸丰辛酉夏,绵州遭烟尘。君官所属邑,相依云齿唇。是时妖焰恶,澒洞如奔轮。木大拔不易,先翦旁荆榛。安城小如斗,素无坚固因。豺豕侦知熟,十万同日臻。填山复塞野,累卵谁代陈!城中一无恃,民弱单且贫。惟君婴城守,贼劲少不伸。力持数昼夜,卒无相救邻。仰天再三叹,志矢为张巡。生死与城共,刀踞甘如醇。我为作长歌,歌罢为吟呻。天南守土者,安得皆君伦?殊堪酬禄养,而全忠节臣。余浒村曰:“公有守土之责,而卒以身殉,城亡与亡,固其宜也。而《采葑集》载:‘安城破时,公微服杂稠人中奔走,为卖菜佣所识,遂遇害。’其言似出情理之外。犹忆光绪戊寅予主讲同文书院,时雪堂自京师回繁,寄余《绿天诗钞》中有吊张司马诗,附载于此。读雪堂诗,而公之死节益明矣。公为同邑何麓生观察荐卷房师、观察诗集中,亦载有吊公殉难诗,尤激昂详尽,惜未携入行箧,异日当补录之。”

周询(1865-1950)《蜀海丛谈》:
“咸丰末年,川省兵乱日亟,各厅州县士绅为谋自卫计,相与举办团练,以资防堵。其款则由有业之家按地丁底数加派。”
“石泉县知县,系无字简缺。距省城四百余里,不当大道。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二百五十里,与平武、茂州、彰明、安县等邑交界。县境多山,田土硗瘠,民贫而政简。有石纽村,相传即大禹诞生处。每岁地丁银三百九十余两,杂税银十三两。县署设佐治之员一,曰典史;学官一,曰训导。知县养廉银六百两,契税盈余三四千两。石泉古名北川县,民国后仍改名北川。”
(抄录的参考文献,尚未校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6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