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510|评论: 0

[内江新闻] 转:这五年内江以民生为本,绘就甜蜜底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五年:内江以民生为本,绘就甜蜜底色

——内江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五年成就综述


882ef069-5d05-471a-ae4a-6fbf6ebf56fe.jpg.1

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团年饭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萍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座甜蜜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五年来,内江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入手,投入821.74亿元,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甜城百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兜牢民生“底线”

连片的秧田里,成群的白鹅和鸭子在嬉戏;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上,太阳能路灯提升村庄的格调;产业园里,务工的村民忙得热火朝天……昔日贫困的隆昌市古湖街道大云村,通过积极探索集体发展项目,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发展高品质水果种植、绿化苗木种植等,在脱贫路上实现了“蝶变”。

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要解群众燃眉之急,更要保障民生长久幸福。

近年来,内江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等3000余人,组织动员3.5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走出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先后投入各类资金86亿元,加大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出行难等问题,大力发展产业,培育文明乡风……民生红利持续释放。

数据显示,自内江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以来,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815户、危房改造2.4万户,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硬指标”全面达标。全市21.78万名贫困群众、30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9020.5元、年均增长24.7%,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支出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资金27.5亿元,帮助近7万人解决临时生活困难。

夯实教育基石

拔地而起的教学大楼、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体育场、先进的远程教育课堂……漫步内江六中新校区,记者看到的是日益完备的教育设施,感受到的是翰墨书香的文化氛围。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质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夯实基础、化解超大班额、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内江用五年时间作答这张试卷——

着力攻坚克难,补短板暖民心。以“清单制+责任制”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8050”攻坚任务、内江一中扩建、内江师院新校区建设等补短工作,先后投入教育建设资金77.75亿元,累计新(改、扩)建学校648所、新增学位13.83万个。实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免尽免,落实“七长负责制”控辍保学一人一档,累计为54.18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7.2亿元。培育中职专业40个、高职专业48个,加大产教融合力度,累计使用341万元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802人次、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408人。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暨队伍素质提升年”行动,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践诺守诺机制。建成全省首批教师专业发展试验区,成立名师工作室12个,培训教师8万人次,补充教育人才5179人。注重精神激励与待遇保障,遴选领航校长8名,6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30名教师获省级荣誉,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2.64亿元。打造法治教育基地2个和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118所,配备法治副校长565名,探索学校联盟破解“小升初”难题,创新“契约”管理模式。

铺就百姓健康路

“先诊疗后付费”,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远程会诊,为患者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就医费用;大力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计划,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过去五年,内江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养老机构达190家、床位达1.8万张。城乡养老保险覆盖超200万人,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率先实现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用”和扫码就医,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稳步推进。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推进药械集中带量采购,112种药品平均降价59%。消除所有地方病,人均预期寿命由76.89岁提高至77.55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在做优做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内江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和实施了一批重点医疗卫生项目。新建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区和市二医院门诊大楼,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5.44张增加至7张,新增三级医院3家,建成三级疾控机构2家。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

号,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建设就业快车道

就业是生计,更是尊严。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就业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五年来,内江就业创业工作,民生精彩之笔跃然纸上——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构建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完善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切实稳定和扩大就业。创新开展“三进三帮”稳就业行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开展就业培训13.98万人次,促进新增城镇就业24.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全省领先。

做优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把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持续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八大行动”和返乡下乡创业“回家工程”,不断提升农民工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1.30万人,常年输出农民工稳定110万人以上,根治欠薪成效明显,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人社扶贫成果显著,帮助6.22万贫困劳动力通过务工就业脱贫,务工收入占贫困家庭收入逾六成,成为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1.62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4.11万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抓实住行“小事”

享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住有所居,心有所安。五年来,内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11.8%、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0.2%、商品住房均价年均增长9.5%。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3.4万套,分配公租房2.5万套,向2.2万余户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492万元。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24.8%的城镇常住人口家庭享受了住房保障。

要想富先修路。内江地处成渝两个特大城市几何中心、成渝主轴南线,居中独厚、四通八达,是川渝首个同时纳入成都、重庆“半小时高铁圈”的城市,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枢纽和货物集散地。经过多年努力,正加快构建“11条铁路+13条高速公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县县通高速,即将县县通高铁。随着成渝高铁提速到350km/h,内江成为川渝首个同时融入成都、重庆“半小时高铁圈”的城市;随着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在全省各地市(州)中率先迈入“双高铁时代”,从内江乘高铁当天可直达北上广等地。

文化繁荣惠民生。五年来,全市共举办文化惠民活动3500余场次,120余件文艺作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文物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扎实开展。张大千博物馆、市文化馆、市体育中心等建成开馆,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揭牌投运。

回眸过去五年,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内江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擘画出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崭新蓝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8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