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63|评论: 0

[心灵鸡汤] 任何集团、群体,“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复制链接]

任何集团、群体,“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健康

传递:爱地球  爱万物  正能量

从汉代开始,由于帝王治国,早就已经从道治逐步下滑到了人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智治,下滑到了五德治世中的智治状态,这种治国的方式是仅以帝王个人的智识治国,这也就是“人治”历史时期。帝王智识用事,唯己唯欲取用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内容,从各方面扼杀道德文化的延续,这一现象发展到汉代后期,已经进入了极为典型的状态。此时,张道陵顺天应人,在东汉末年创立道教。他从显态构筑起了道德精神的防线,强化和巩固了《德道经》所蕴涵的道德文化精神。张道陵所创的天师道“正一教”随着历史的发展,终被人们所接受,被元代前的帝王们所认可,一度成为国教,从而产生了盛唐之治和早期宋朝的兴盛时期。使民族的道德精神在人文文化领域得以延续与发展。


  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道德精神食粮,自从有了外族入侵统治中华以后,特别是宋朝的理学之风将道德精神虚化、将孔孟思想教条化以后,就逐步进入了匮乏的历史时期。从金国入侵建立元朝开始,道德精神日渐式微,人们的道德观念更加淡漠了。道随世变,此时产生了以王重阳、邱处机为开派的全真教。这一教派的“出家式”和“宫观式”,与正一道的全民式道教“居家式”相比较而言,粗看似乎是一种退步,不利于道德精神在全民中的传播。但是,实质上对道德精神在民族中的传播和延续,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更有利于在外族入主中原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更好地维系道德人文精神在民族中的延续与发展,使道德精神不至于在外来精神思想的冲击下,完全断灭与消失。历史发展到今天也证明,这一形式的变革,具有它不可低估的作用。


  道是永恒不变的,形式却在顺应自然变化之中不断地改变。“有之以为利”将始终在“无之以为用”为统帅的前提下,随时随势而变化。中华的历史,有道德则昌盛,离道德则动乱。不看历史,不用道德精神分析历史,我们就不会明白其中道理。任何集团、群体,“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这是自然法则,人力难为。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这个道德精神真正产生和发展的必然历史,从而在必然之中顺应其中的自然变化。

配图:玉至



front2_0_7786730_FmY6iW0mQ3eOkFMKrdix1nQd3CeS.1635688091_21_48_12.jpg
front2_0_7786730_FhMJ-WQUXDQ9CMo9J1WegZ-F0Ukl.1635688091_21_48_12.jpg
front2_0_7786730_Fjv6-WOjeLQhENCfMzoPMvdD_Pb4.1635688091_21_48_1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