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专家就成都防疫措施提“紧急建议”后,副省长表态:充分吸收建议
11月8日,成都不少市民收到通知,要连夜做核酸检测。
当日,“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之女、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主任医师陈芙君,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李佳圆,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汪川,三位华西专家发布联名信,对成都当前新冠疫情防疫提出紧急建议。
华西专家们指出,第一,对“黄码+核酸必检”进行科学性和必要性评估,社区筛查的范围应遵循一定的界限,以感染者长期停留的地区为主场所,其他地区是否有必要开展大规模筛查,需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评估:1. 目前成都市流行的状态是点状暴发还是已经蔓延流行?2. 根据基站覆盖范围确定的筛查人群的筛查资源耗费与成效比如何?
华西专家认为,根据成都市目前报告的病例特征来看,在扩大感染者社区筛查后,7天报告病例累积增长至18例,病例分散各区,但病例之间传播链清楚。目前流行状态亟需专家评估,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
华西专家们还指出,应该关注由于黄码范围扩大的社区筛查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卫生资源耗费、公众恐慌情绪增长和人民正常工作生活被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应考虑该措施在今后新冠疫情长期的常态化管理中的可持续性。
“目前封控时采取的措施较为粗糙,对居民的解释工作欠缺,造成居民普遍恐慌和不满。应就封控区居民关注的封控理由、封控期间采取的核酸检测频次、封控时限及相关依据等问题,第一时间予以柔性告知。有条件时,应对封控的范围和时限进行成效评价,制定针对不同社区流行态势(例如,已形成社区流行、7天内未发现续发感染者,等)的分级精准管控措施。”专家们指出。
该建议书内容经网络披露后,引发了成都市民广泛关注。我们在此摘取部分网友留言:
1、科学防疫,专家多做好的建议,讲究社会经济发展与防疫统筹,这才是常态化的管理。
2、终于看到一篇科学理性的分析建议。时空伴随者真的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招,一旦赋上黄码,影响到的是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工作,大人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学,而被黄码的原因都不知道是什么,因为并没有中高风险旅居史!为了换回绿码,半夜三更骑着电动车去医院采核酸。希望政府把工作做到实处!
3、理性。因为黄码被社区安排浩浩荡荡地排队做了核酸,最后很多人却没有收到报告。去做第二次的时候问为啥过了30多个小时了还没有报告呢,回答你,这次肯定会有。浪费了公共资源不说,人心也搞得惶惶不安。
4、这次看似不凶猛,但是被时空伴随者整恐慌了,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希望可以更科学一点,更明智一点去面对这个事,可以参考上海以及其他城市的处理方法,愿成都早日恢复正常。
5、终于有专家发声。一早就担心时空伴随极可能发展为事实上的全员核酸,造成资源挤兑、公众恐慌,扰乱经济活动和正常生活,背离精准防疫的初衷。任何事情都需衡量代价与收益,讲科学,别反智。
6、终于看到了一篇理性的建议,支持有序科学的防疫,不放松警惕,但是,不惜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要是为了挣表现夺眼球就有点那啥了 …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就不说了,时空伴随者这种理论就真的……让本来就亟待恢复稳定的社会波澜又起,换来的只是一个热搜头条,和平添民众恐慌。
7、有病,该隔离该治疗无可厚非,绝大多数人是非常配合的。但人在家中坐,“黄码”天上飞。忽闻变“黄恐”,滋味不好受哇!时空伴随者之“黄码”科学依据和实践效果在哪里?大规模高频次的核酸检测造成的“聚集”感染怎么办?这样搞下去经济停滞,市民生活混乱,心理焦虑,人心惶惶,终究不是一件各方都愉快的事。当然这篇文章能够存在,也昭示了成都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开明包容,值得点赞!我爱成都,祝福成都未来更美好!
8、坚持科学的防疫政策,而不是创造出所谓的时空伴随者给义务人员增加工作量…首先目前成都确诊的患者中,全都是之前病例关联的,没有所有时空伴随者成黄码确诊的;其次国家防疫政策的密接、次密接的标准也并不是这样…
专家们的建议,也引起了四川省高层的重视。根据媒体报道,受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委托,11月10日,副省长杨兴平主持召开公共卫生专家座谈会,听取公共卫生专家对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建议。
其中,提出建议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主任医师陈芙君,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李佳圆、卫生检验学教授汪川三人,均受邀参加了这场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专家们建议,应根据疫情态势因时制宜,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策略,力求科学、精准、高效;用大数据支撑防控工作,做到精准赋码变码,持续做好核酸检测组织工作,切实发挥药店及诊所“哨点”作用,同时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杨兴平听取建议后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准确研判全省疫情防控形势,充分吸收专家意见,持续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更加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忙而不乱、忙而不漏、忙而不慌、忙而有效,坚决有力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