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务员考试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202万,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也创下最高纪录,达到了180万。 最高的一个职位,报考录取比高达2万:1。
不仅仅是报考者众多,而且名校毕业生纷纷涌入。多年前,一批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毕业生涌入某新一线城市一个街道办,曾引来一片惊呼。现在,不再惊呼的原因,是已经稀松平常了。不仅仅是余杭,各地都出现了一批高学历,著名大学的毕业生涌入基层街道。比如武汉某街道一个985博士加盟。
报考者众多,而且名校毕业生纷纷涌入,公务员热只说明了一点:公务员是现下性价比最高的职业选择之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已经占到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但可选择的地方却越来越有限。
公务员为代表的体制内,不仅薪酬待遇不错,社会地位高,更重要的是,还意味着稳定。持续近两年的疫情,让更多的人明白,稳定多么重要,意味着什么。
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招生3800人,研究生招生9000余人,从进清华的机会上来讲,研究生远远大于本科生。对于许多著名高校,研究生的招生量已经全面超越了本科。30多年前,清华北大在内著名高校本专科招生大多仅有1000多人,甚至不足1000人,而研究生少之又少,往往不足1/10。换句话说,每年的机会就只有这1000多。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进入清华北大的机会显然已经超过了10倍,其稀缺性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当初对落户政策调整时,不断强调应届本科的原因之一。
去了深圳中学,去了余杭街道,媒体舆论颇多质疑,但是如果去的是西藏,青海,新疆,估计就没有多少人质疑批判了。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大学毕业生,也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选择一个薪酬待遇不错,比较稳定体面的工作有错吗?对于积极支持边疆,到艰苦地区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应该给予褒奖,表扬鼓励,给予特别的尊敬。但对于这种有着比较现实选择的同学,我们也需要给予足够的包容,至少没有错。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远大志向与奉献精神,因此,不应该道德绑架清北等名校毕业生,他们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状态的权利。(陈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