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政府指导价的实施或逼近,此前“一对一授课,1小时1000元”的“天价”补习班或将成为历史。
继浙江金华、海南之后,12月10日起,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教育厅联合制定的《关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按照《通知》要求,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为20元/课时·人次,拟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如果再结合机构收费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规定,也就是说,按20元/课时·人次上浮10%来算,家长每次缴费或将不超过1320元。
不过,这对于机构老板们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有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线上机构来说,20元/课时·人次的价格或许能够活下来,“但是也站在亏本的边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表示,价格过高当然应该遏制,但是价格过低,也未必是好事。
要想让政府限价切实发挥约束力,就不能与当前教培市场的真实价格水平相距过远,否则容易出现价格双轨制,更直白地说,就是可能导致形成“黑市价”。
四川最新政策:
线上学科类培训每课时拟20元/人次
不得变相收取资料费等其他费用
四川此次出台的《通知》,专门针对义务段线上学科类培训。
关于家长、教培人士关注的收费问题,文件里这段话是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基准收费标准为20元/课时·人次,培训机构在基准收费标准上可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
线上标准课程时长为30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
意思就是说,线上培训机构若给孩子安排30分钟一节的线上课程,政府建议这节课每人收费20元,最多不能超过22元,最少没有下限,机构自己看着办。
那如果机构每节课给娃娃上20分钟,能不能收20元呢?
不行,《通知》明确说了,20元/课时·人次就是按照线上标准课程时长(30分钟)定的,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
举个例子,30分钟20元,每分钟大约0.7元,上20分钟课,政府建议收13.3元,最多收14.6元。
那机构如果也是按照30分钟收20元的标准收费,其他方面再收点材料费行不行呢?
这也不行!《通知》专门强调,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要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高或变相提高政府制定的培训收费标准,不得在培训费外另行收取资料费、材料费等其他费用。
而且,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也就是说,假设上浮10%,按每节课22元计算,60(课时)×22元=1320元,线上机构一次收取的费用超过这个数额,多半就涉嫌违规了。
机构负责人:
线上机构每人每课时20元能活下来
但也站在亏本的边缘
看到这个消息,成都锦江区的张女士觉得很惊喜,家里娃娃从3年级开始补习数学,现在读6年级了,每年花在补习上的都是几万元,“线上一节大班课都是一百左右,线下课更贵。”
不过,张女士也有些担心,“线上课程便宜倒是便宜了,但价格这么低有机构愿意干吗?招得到好老师吗?课程质量还有保障吗?”
机构老板们普遍觉得“这个价格很难做”。成都某机构负责人吴女士就对记者不断摇头,“价格还是有些偏低”。
吴女士的培训机构主要招收小区周边的孩子,招收人数相对有限,“如果一个班收不到10个人,(这个价格)连老师工资都开不起。”
她算了笔帐,假设收10个孩子,除去周末,平时每天上一节课(这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每天就是200元,一周1000元,一个月下来能收4000元,“成都一个月工资四千,而且还是天天晚上工作,哪个老师愿意干?更何况,对老板来说,支出肯定还不止老师的工资。
不过,成都另一机构负责人刘先生觉得,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接受,“比起线下课程,线上课程的成本相对少一些。”
刘先生认为:第一,《通知》没有针对特定的班型,如果是在线大班课直播课,老师的工资一般占学费的三分之一,人越多,分摊下来的成本越少;第二,在线录播课程也是在线课程,比起在线直播课,录播课可以无限回放,成本更低;第三,比起线下机构,在线教培机构的老师可以在家直播或录播教学,学员在家收看,还省了高昂的场地费。
当然,在线机构的成本肯定也不止老师工资,比如播放平台的信息渠道费就不便宜,以往动辄一节课上万。但是,刘先生认为,随着线上课程实施政府指导价,平台的渠道费也会随之降低。
虽然支持“双减”相关政策,但站在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角度,刘先生坦言,一节线上课22元或许能活下来,“但已经站在亏本的边缘”。
各地回顾:
政府指导价与地方经济水平有一定关联
海南最低5元一课时
除了四川,目前官宣了的还有浙江金华和海南。
浙江金华
作为浙江省“双减”试点市之一,11月26日,金华市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金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情况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公告。
公告中关于收费标准的规定
公告显示,金华将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班班型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基准价分别为50元/课时人次、40元/课时人次、30元/课时人次,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
同时,标准课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可按比例折算。此收费标准为试行标准,试行期限1年。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的管理,参照执行。
注意,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都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但金华公告中提到的收费标准主要针对线下机构,“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其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教育厅制定”,目前还未看到细则。
海南
12月2日,据“海南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海南省教育厅近日印发《关于明确我省部分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相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方面,线下培训班级10人以下,培训费基准价为25元/课时/人次;班级10-35人,培训费基准价为7元/课时/人次;班级35人以上,培训费基准价为5元/课时/人次。上述三种班级类型收费标准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不限。各培训机构在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另外,公告提到,海南省无经过审批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
海南省发改委官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虽然没官宣,但从网上流传出的一张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发出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指导价告知书看,要求主要也是针对线下培训。
网上流传的上海学科类培训机构指导价告知书
按照这份告知书,上海学科类培训的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为:大班(35人以上)每课时40元左右;中班(10-35人)每课时50元左右;小班(10人以下,含1对1)每课时70元左右。
从这三地来看,机构的政府指导价还是跟地方经济水平有一定关系。
专家:
线下机构较线上培训机构承压更大
政府指导价不能与市场价相聚过远
从目前官宣这几个省市的政府指导价看,这个价格和过去动辄一次上课(两课时)几百元的收费相比,确实差了不少。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此举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消灭“天价”培训。
但是,质疑的声音也不少:难道培训班的价格就是越低越好吗?“现在各地中小学招老师时,都知道要开得出高薪,才能聘到名校毕业生……不然,工资得不到保障,人才就不会来……那培训机构也是同样道理呀。”
还有机构负责人表示,从目前公布的指导价来看,部分地区的指导价定得过低,即使上浮10%,也难以让机构存活,或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要想让政府限价切实发挥约束力,就不能与当前教培市场的真实价格水平相距过远,否则容易出现价格双轨制,即通过形成黑市价,让补习价回归到治理前的水平。
储朝晖认为,“政府指导价的具体定价标准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过于主观,也不能为了减少(校外)培训,把价格压得很低,这样的政府指导价落地效果将大打折扣,也是不可持续的。”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如果家长的培训需求无法通过合法的机构满足,这部分需求就会转到地下,这会导致监管更难。”
此外,即使机构成功“营转非”后,过低的政府指导价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说,机构为了维持生存,可能会想办法延长开班时间,如从下午16:00就开班,直到晚上20:30结束。这也是违背监管初衷的。”
同时,熊丙奇认为,按照各地征求意见提出的政府指导定价标准,一对一学科培训,或者一对三学科培训,都很难继续进行。“如果家长希望机构提供一对一服务,很可能会签订阴阳合同,合同按政府指导定价签,另外再给机构一笔费用,补上‘市场差额’。这可能就会引发一些纠纷,反而带来新的监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