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57|评论: 0

成都市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 | 邛崃因水而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2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26.jpg
     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于2021年1月至4月组织对成都市申报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的区(市)县进行了评选。经征集、初评、终选、公示等程序,邛崃市被评为成都市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29.jpg
邛崃市
成都市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
邛崃市地处成都市西南
生态植被优良
水资源相对丰富
市境内共有9条主要河流
河流全长约245km
其中省管河流1条
成都市管河流4条
邛崃市管河道4条,均属岷江水系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33.jpg
     2020年以来,邛崃市严格按照成都市关于河长制工作要求,压实“三个责任”、抓住“三个关键”、促进“三个提升”,用好"三个平台”,狠抓工作落地落实。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37.jpg
压实“三个责任”强化担当
确保河湖管理有力有序有效
      上下融通抓体系。强化河长统揽意识,2020年以来,邛崃市召开市级河长联席会14次,每月在常务会上研究河长制工作,推动各级河长责任落实和问题整改。市级河长带头巡河320余次,督促镇、村两级河长巡河63300余次,发现并整改各类水环境问题1772个,问题整改率100%,上下协调、左右互动、内外联合的河湖管理体系全面形成。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40.jpg
      内外融通抓保障。以改善水质为目标,以“污水不下河”攻坚行动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促进水生态持续改善、水资源永续利用,有力推动“1+10”治水体系落地落实。进一步完善了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巡河履职、考核激励、信息报送、工作通报等6项基础性制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保障河长制工作扎实开展。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43.jpg
      左右融动抓实效。严格岸线管理、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依法监管,将末端“排污”监管延伸为“产污—储污—转污—消污”过程环节监管,探索出全域治污路径,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水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主要治水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成了水环境综合执法组,分片区严格执法。整治工业企业、养殖户(场)、农贸市场、农家乐等污染源90余个。
抓住“三个关键”精准发力
确保河湖项目落地落实落板
      实施好源头治污项目。全力推进消黑除劣专项行动,投资1100余万元实施小南河清淤工程和城区黑臭河渠整治项目。扎实推进污水治理项目,实施8个镇街污水管网整治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3.5公里,整治污水管网约25公里;完成1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51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和整治;完成户厕改造13777户。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46.jpg
      实施好以水兴城项目。抓好水生态系统重构项目,突出南河、西河、䢺江河“玉带环抱”重构城市滨水空间,修复临邛古城水系。投资2.91亿元,重点抓好白沫江水美乡村示范带项目、文脉堰引水入城工程、泉水河湿地生态保护改造工程、䢺江河拱辰大桥段水生态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城市水环境逐步改善,增添城市灵动性,城乡宜居、宜游、宜商品质进一步提升。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149.jpg
      施好融合发展项目。围绕“邛崃蓝网”建设目标,结合白沫江沿线生态禀赋和人文资源,以全国第七、四川第一、成都唯一的评审成绩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36个试点项目。包装实施河道和水环境治理、自行车高速路等总投资约49.99亿元的项目,将有力促进现代水务与农业、文化、旅游、体育有机融合,推动水生态价值转化,将白沫江打造为城乡融合发展蓝网价值转化示范区,助力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建设。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528.jpg
促进“三个提升”整体推进
确保河湖管护提标提质提效
      提升河道生态价值。投资12153万元,实施河湖连通、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清淤疏浚、城镇排涝、水源工程等涉水工程建设,确保河道水域面积不减少、蓄水能力不减弱、排涝功能不减退。把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集资金600余万元,全面完成邛崃全市46座小水电的清理整改工作。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531.jpg
      提升岸线保护水平投资470万元,完成流域面积50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为依法保护河道奠定基础。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220余处疑似点位的复核整改工作。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535.jpg
      提升防汛减灾能力。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防汛抗旱工作,逐步补齐防汛基础设施短板,2020年投入约7337万元,修复河道堤防约9430米。妥善应对“8.7”“8.11”“8.16”“8.30”等4次强降雨过程,防汛减灾、地灾防治连续多年实现“三零”目标。全年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员11866人次,安全转移群众25016人次,救援被困群众297人次。发动专业队伍、党员服务队等共计5328人次迅速投入灾后自救,实施应急抢险项目共计124个,总投资约0.65亿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用好“三个平台”汇聚力量
确保河湖环境干净整洁美丽
      用好区域共治平台。建立健全跨区域河长制管理联动机制,营造流域协同发展良好环境。2020年以来,邛崃市与周边的蒲江县、大邑县、名山区共召开了3次治水联席会议,全力推进双边水质改善。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538.jpg
      用好网络治水平台。推动邛崃全市189个村(社区)创新运用“为村”微信平台搭建起河湖管理网络“连心桥”,收集的群众河湖渠管理意见、建议、咨询等均通过网络及时解疑答惑。邛崃全市11余万名群众通过网络从河湖管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得到水利部的高度肯定。
      用好群众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团体、志愿者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水务建设、水环境治理和日常管护。在河湖库渠显著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公示河长姓名、职责、河湖库渠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并通过热线受理各类投诉,均第一时间转交有关部门或镇、村办理,并加强督促跟踪,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543.jpg
     近年来,邛崃市紧紧围绕南河城区段、白沫江、文井江为核心,通过实施系列保护和治理工程,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显著。
     南河城区段已被列入省级水利风景区及成都市第一批“最美河湖”;白沫江平乐镇段被评为成都市第二届“最美河湖”;竹溪湖、平乐古镇及临邛古城城市河滨景观廊道被省水利厅批准为四川省级水利风景区。其中,临邛古城城市河滨景观廊道还代表成都市参加水利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建成全国首条封闭式自行车高速“幸福崃道·自行车高速”,国家大遗址保护公园——十方堂邛窑遗址公园和全国首家水文化创意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微信图片_20211227115546.jpg
邛崃因水而灵动
让这个枕水的小城变得别有风味
邛崃之美也在于水
汇入邛崃的河流众多流水潺潺
让这一河的诗意有了奔涌远方的通途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