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落下闳的故乡——春节文化发源地的阆中古城,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落下闳第一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此一作法,奠定了春节的基础,同时也是遗惠千秋万代的创举。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学的一大独特的创造,完整的记载于《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40年左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落下闳的贡献是将24节气这个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24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的日期,首次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节气(即立春、惊蛰、24节气中是奇数项的气)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上半月出现;而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等,24节气中是偶数项的气)一定要在本月出现,如果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可以定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一千多年。北齐(公元 550--577年)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现在知道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所以节气间隔的字排也应是不均匀的,这称为定气。直到清朝才开始在历法中使用定气,从而对"落下闳置闰法"作了改进:即在农历中除11月(冬月)、12月(腊月)和1月(正月)这三个月之外,其外,其余9个月仍采用落下闳制订的"以无中气月置闰"的方法。落下闳制定11月,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以135个月为交食周期。这些特点都是开创性的。有些已成为传统,至今仍在发挥功能,例如,中国人的春节、过大年。落下闳的贡献在农业中、生活中发挥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十四节气已申遗成功,怎么能不提第一次将其纳入历法的落下闳?
落下闳制定《太初历》,确立初一为岁首,并首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他 发明的“通其率”算法,奠定了古代历法的计算基础。始创浑天说,创造世界上最科学、最精密的天体观察仪浑仪。2004年,联合国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太初历》,规定了阳历年和阴历年,确定正月初一就是过年。天文观测方面,建立了中国推算天文的坐标体系,使用的浑天仪,以及包含的宇宙观,他是创始人之一。
落下闳天文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很好写照。古代的天就是把春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与春节的关系太大了,他应该就是把春节建立在天文历法科学的基础上。
二十四节气申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将二十四节气正式归纳并使之一直沿用至今的落产闳却鲜为人知,这是对落下闳最大的不公。
增强文化自信, 落下闳这张好牌应坚持不懈地一直打下去。故建议应将落下闳的故乡——春节文化发源地的阆中古城,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