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115|评论: 3

[生活•情感] 梁斌:一位退役老兵的乡土情怀(作者:蒲雪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出盐亭县城往东南方向行驶大约12公里,你就可以见到一座不一样的山。这座山名叫卧牛山。卧牛山因外形奇特、像一头卧着的水牛而得名。
从卫星地图上看,这座山就显得更牛。牛头、牛眼睛、牛脖子、牛背、牛尾巴一应俱全、活灵活现。
听人说,山里的泉水就是牛的尿,那些树啊、草啊就是牛身上的毛,山里的鸟儿全是牛的代言人,他们的声音都透出一股牛劲。
卧牛山之所以这么牛,还因为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玉泉生态农庄,又名玉泉山庄。
玉泉山庄之所以这么牛,还因为她的主人是戎马生涯四十余载的退休老兵梁斌和他的爱人李年芬。
梁斌是一位副军职退休干部,但老乡们都习惯叫他梁军长,梁军长就梁军长呗,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就这么传开了。
梁斌是土生土长的盐亭县城东街人。人们喜欢把在县城长大的孩子叫街娃,梁斌就是盐亭土生土长的街娃。
不要以为街上的娃就一定比农村的娃更幸运,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梁斌身上一样刻有那个年代深深的烙印。
梁斌的父亲是一位工人,母亲是一位居委会主任。父亲特别憨厚老实,不爱结交人,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只顾埋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
相比父亲,母亲就厉害多了,她不仅能说会道,还非常能干,人又热情、豪爽。所以,她的人缘特别好,左邻右舍没有不夸她的。
梁斌说,如果小时候有人问他爸爸、妈妈你更向着哪个?他们几
兄妹都会说更向着妈妈:妈妈在他们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梁斌他们家家境不好,很小他们就开始到附近的工厂打零工。家里的粮食总不够吃,全家人经常要到郊外开垦些巴掌大的地方种庄稼、种菜。父母把钱看得很紧,梁斌他们哪怕不小心丢了五分钱的硬币回来都要挨骂。
所以,梁斌他们从小就懂得自食其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父母一直对孩子们管教很严,常说吃得亏才能打得堆。梁斌他们在外和别的孩子发生了纠纷,无论对错,父母总是先批评他们,回来再跟他们讲理。
所以,梁斌他们很小就懂得谦让、包容的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640

梁斌似乎天生就跟军旅有缘。当初,父亲之所以为他取名为梁斌,就有让他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的意思。
可是,梁斌从小就体弱多病,个子虽然不低却瘦得像麻杆。好在梁斌爱运动,打球、武术没有一样是他不喜欢的。
梁斌最喜欢的球类是排球。他的排球打得是那么的好,以至于读高中时期,他就已经是盐亭县业余体校的排球教练,他所带的20多名队员后来成了盐亭县第一届排球队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如今也都四五十岁了,但每当说起当年那个名叫梁斌的小老师依然赞不绝口。
说到梁斌对武术的热爱还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杨焕亭。杨焕亭看上去60岁有余,只是一个在路边摆地摊的,卖些跌打损伤、狗皮膏药之类,教些格斗擒拿的功夫,但民间传说这个人可不简单。据说他不是盐亭本地人,曾经是地下党员。后来因为兵荒马乱,没人能证明他的身份,只得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
正是因为偶然认识了杨焕亭这位师傅,梁斌才学会了些刀枪棍棒的基本功,为他后来人生轨迹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那是一个心潮澎湃的时代,那是一个战歌嘹亮的时代,那是一个心花怒放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每一个年轻人都将自己的青春、热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让自己脱胎换骨、百炼成钢。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梁斌和其他许多知识青年一样,高中一毕业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了。
说起来,梁斌到盐亭县麻秧乡望江村的过程还真有点意思。
其实,梁斌的母亲是很不愿意儿子到农村吃苦的,她更不愿意让儿子一辈子在农村吃苦。所以,她有一个底线,绝不能让儿子给他找个农村儿媳妇。就因为这个底线,她首先考虑的是哪个村支书的孩子不是女儿。不知怎么的,她隐隐觉得,村支书的女儿爱上她儿子的几率很大。但令她失望的是,接连考察了三个村,三个村支书的孩子都是女儿。到望江村时,梁斌有点烦了,说哪有那么神的,凭什么支书的女儿就一定会看上我,我又凭什么一定会娶支书的女儿,我就在望江村,哪儿也不去了!
母亲没办法,只好依了儿子的。
但母亲就是母亲,她直觉的准确程度有时会超过计算机。事实证明,母亲的担心并不多余。两年后,村支书的女儿果然看上了梁斌,梁斌果然娶了村支书的女儿,而且一过就是几十年,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这是后话。

640

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比想象的还要苦。
住的是曾经养母猪的一个小土房,四面透风。
吃嘛,开始啥都不会,连稀饭也不会做,有时候半生不熟就吃了。
干的那就不用摆了,农民干啥你干啥:挑大粪、挖田泥、背红苕,一个不能少。
梁斌说,他曾经偷偷哭过好几次。
但是,梁斌到底还是扛过来了,到底还是把自己从城里人变成乡下人了。
没过多久,梁斌就学会了打理他那个只有几平米的家,学会了做几道拿手的川菜。他甚至学会了一个绝招,保证他在出早工前放在灶里的柴火能使锅里煮的饭在他收工回来后依然是热的。
挑大粪把肩膀压肿了,挨上都痛,火烧火燎的。但梁斌对自己说:扁担把肩膀压肿了,我咬咬牙,再把它压平不就得了。
梁斌从不请假,每个月都是满勤,出工28天以上。
梁斌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洁身自好,对知青中有些有损害农民利益、有损知青形象的不良行为还敢于主持公道,严加约束。
望江村有道冯家梁子,全是红土地。要想在这样一片红土地上种庄稼很难,一直荒着。梁斌听一个在土产公司工作的叔叔说这样的酸性土质适合种茶叶,高兴坏了,就主动请缨,组织了一个十三个人的专业队,自任队长。一锄一犁平整土地,一担一担挑水上山,一颗一颗栽种茶树。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园,让荒坡上出了绿油油的茶叶。

640

这在望江村是一个创举,被誉为望江第一园。
梁斌在望江村还创下过一个第一,那就是他带头搞了个农药的小发明,解决了农民的用药难。
那时候,农药很紧缺。看着庄稼受到病虫害的破坏却无能为力,梁斌心里非常着急。
有一天,梁斌想,我们能不能自己发明农药呢?梁斌发现一些树叶,比如香樟树叶本来就味苦,自带一定的毒性。于是,他采来一些这样的树叶,加入一定量的水,让其腐烂,再进行发酵,过滤,勾兑。经过大约一个礼拜,土制农药就基本做成了。再找来一些青虫做实验,嘿,还真有效果!又在水与叶子的比例上做了一些改进,效果就更明显了。
就这样,“梁氏牌农药”应运而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福音,也为梁斌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于是,梁斌连续两年被评为盐亭县上山下乡先进知识青年。
于是,有人不愿意了。
不愿意的是一些知青,他们觉得梁斌这小子太出风头了,还时不时挡他们的财路,简直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收拾他,他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这天,在乡里开完会后,梁斌被20多个人围上了。梁斌知道这将是一场恶战,但既然躲不掉,那就只有迎难而上、想办法制服他们!
第一个小子很勇敢,举着把斧头就冲过来。就在那小子还没近身的时候,梁斌抓住他的一只胳臂往怀里一拉,顺势一个顶膝。小子的斧头没伤着梁斌,却把自己的肩膀砍伤了,鲜血直流,吓得赶紧缩回去。
第二个小子又冲过来,梁斌直接迎上去,直拳,勾拳、高鞭腿、扫腿。几个拳腿组合下来,第二个小子还没搞清楚是咋回事,就已经趴在了地上。
其他的小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见势不妙,全开溜了。
从那以后,小子们见了梁斌就闪。来不及闪的,赶紧装笑脸,叫梁哥。
而正是这一架以后,梁斌的命运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

                                       
0

那是1976年12月,全国征兵工作开始了
有一天,梁斌的房间里坐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名叫李长青,是部队负责征兵工作的一位排长。李排长一到麻秧乡就听人说起梁斌功夫如何了得,一人对付20多人,就很好奇,步行3公里来见梁斌。
李排长一见梁斌就被梁斌的英武气息和不凡的谈吐所吸引,认定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向他讲述军营生活是如何美好,当兵的前途是多么远大,竭力鼓动他从军。临别时,还特意给他送了一个军用挎包以作纪念。
梁斌动心了。母亲还有些犹豫。梁斌就给母亲讲当兵的种种好处,并表达了一定要当一名优秀军人的决心。母亲见儿子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样,那年年底,梁斌就穿上了军装,把自己的身份由知识青年改写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从此跨上了人生的快车道。
梁斌最初是以“发明家”的称号闻名于他所在的部队的。
梁斌的第一个发明是在管道安装排的时候。
那时候,新兵训练已经结束,梁斌以他在新兵连的优异表现被分配到管道安装排。这个排的排长不是别人,正是去接兵的李长青。
梁斌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又爱思考,曾经还在自来水公司打过工,所以他的进步就比别人快。没有多久,他就进入了角色,掌握了管道安装的全部技术。
由于表现出色,梁斌当兵第二年就被提拔为班长。
管道安装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套丝。当时普遍使用的都是钢管,太重,人工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梁斌就运用他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利用废旧的齿轮、维修后的电机,通过变速器、变速箱形成三种速度,实现了一个机器解决套丝、切割、除锈三种用途。
这项技术创新梁斌和他的创新小组用了仅仅半年时间,却使功率提高了好几倍。
这是梁斌进入部队后的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如果说这个奇迹他还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高原连队食堂高压锅的发明则将他人生推向了又一个惊人的高度。

0

梁斌所在的部队地处西部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那里终年积雪,天寒地冻。生活的困难固然有很多,但更令他们头疼的是吃饭问题。米饭做不熟,都是夹生的。馒头硬邦邦的,指头按下去都弹不起来。
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小高压锅,但是能供一二百人吃饭的大高压锅还没有。
怎么办?梁斌又动起了脑筋。
梁斌认真研究了小高压锅的制作原理,没有设备,就只能土法上马。他选好8毫米到1公分厚的钢板,然后在地上挖一个坑,把钢板放到上面,再用炸药的冲击力,把钢板冲出一个圆锅底和锅盖,再将钢板卷起来,制作成锅筒,装上气阀、压力表等部件,一个能供一二百人吃饭的高原高压锅就这么做成了。
那天,当第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笼的时候,前来观摩的团长、政委兴奋地与战士们击掌相庆,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从那天开始,全团都陆续用上了高压锅,战士们都吃上熟透了的大米饭还有香甜的热馒头。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梁斌有了一个外号:发明家。
1978年8月,第二炮兵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梁斌作为所在部队唯一的一名士兵代表应邀出席了大会。在大会上,梁斌走上主席台,向首长和战友们汇报了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
1979年3月的一天,梁斌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部队一纸令下,他被提拔为排长。从此,他实现了由士兵到干部的根本转变。

640

也就是在这一年,梁斌收获了他期盼已久的爱情,与村支书的女儿李年芬结成了夫妻。
说起来,梁斌与李年芬的这桩姻缘还得给梁斌的奶奶记一等功。
奶奶知道孙子和那个女孩你有情我有意,她也知道孙子的母亲对这桩婚事不感兴趣。但她老人家看好这对年轻人,看好这个未来的孙媳妇。有一阵子,她发现那个有事没事总喜欢到家里来转转的女孩怎么好久不见了。坏了,该不是出事了吧!老人有多聪明呢,她居然背着梁斌他母亲找人给梁斌发了封电报:母病危,速回。
梁斌一看,急了。赶紧向部队请假,赶紧往家里赶。回到家一看,母亲好好的,奶奶只是笑。梁斌一下子明白过来,哭笑不得。奶奶说:人家姑娘好久没来家里了,你过去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听奶奶这么一说,梁斌才想起由于忙于搞创新已经好几个月没跟女孩通信了,人家该不会有什么想法吧?
到女孩家时,女孩正为梁斌长时间没有音讯生闷气呢。听完梁斌的解释,女孩子终于破涕为笑,两人也终于重归于好。
于是,1979年也就成了梁斌的丰收之年:提干。结婚。可谓事业辉煌,爱情激荡。
之后,梁斌当过副连长,当过连长,当过作训参谋,当过科长,当过后勤部副部长,当过农场场长,当过副总工程师,立过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获得过全军土地详查先进个人称号。其间两次进入西部高原地区工作长达20余年,虽然也多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还因为国防施工受伤被鉴定为三等伤残,但总的来看,从军之路还算是走得坦坦荡荡、顺风顺水。
2016年,梁斌光荣退休,脱下了军装,结束了他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
人们退休后一般有两个选择:一、安享晚年;二、再次创业。梁斌其实可以先择前者:他和爱人都已退休,有一笔不算低的收入。儿女都很争气,女儿还随部队参加了湖北的新冠战疫。以这样的家庭条件,他和爱人完全可以尽享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
但是梁斌选择的却是后者。原因很简单:他是一名军人。军人即使退役了,依然要保持军人本色,依然要发挥余热,依然要放飞梦想,为自己、也为他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有价值的事。

0

做什么事呢?
梁斌在思考。
他想过,他虽然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但他却一直有个解不开的乡土情结。望江村是他步入社会的第一站。在那里,他第一次认识了农业、农村、农民;在那里,他第一次学会了独立生活;在那里,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发明;在那里,他第一次开始了他人生的腾飞;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生的真爱。
他还想过,他在部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与在望江村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在望江村的锻炼,他就不可能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没有在望江村的锻炼,他就不可能在副连长的位置上干得那么出色;没有在望江村的锻炼,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后勤部副部长;没有在望江村的锻炼,他就不可能把一个偏僻落后的农场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有在望江村的锻炼,他就不可能从普通一兵晋升为副军职干部。
梁斌惊奇地发现,哇,他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然都与望江村有关联!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圆的话,那么,这个圆的起笔和落笔就应该在望江村!
而此时的望江村也正因为资源匮乏、投资不力,乡村经济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扶贫攻坚急需像梁斌这样有胆识、有实力的新鲜血液的注入。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花香四溢的日子,“玉泉山庄”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红了望江村,映红了卧牛山,映红了湍江河两岸百姓的张张笑脸。
而为此,梁斌差不多倾尽了他和爱人的半生心血。

640

玉泉山庄就地取材,依山而建,所有的果园、水塘、禽舍都是从零起步,而这些投入不只是金钱上的,还有数不清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金钱没有白花,时间没有白费,精力没有白用。因为梁斌精心打造的玉泉山庄实在是太美了!实在太有吸引力了!
玉泉山庄的建筑一直从山底延伸到半山腰。你从一楼进去,感觉就像进了一座迷宫。这里可以喝茶,可以打牌,可以聚餐,可以住宿,可以让你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到达建筑群的顶端,放眼望去,整个望江村尽收眼底,有小河潺潺流过,有炊烟袅袅升起,有雄鸡喔喔长啼。
一抬头,你可以看到满山翠绿,半山处有三颗鹅黄色柳树对称、整齐地排列着,像三个威风八面的卫兵。
收回远眺的目光,顺山势右转,你就会走进充满泥土气息和乡村风味的种植园和养殖园。
没多远,你会看到一个鱼塘,鱼塘里有山庄著名的大河野生鱼,一位中年男人正在临塘垂钓,看样子收获不少。
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位工人模样的男人正在背着喷雾器,给果树打药。这里的果树种类很多,有桃、李;有杏、仙桃;有梨、柚子,还有些从未听说过名字的果树。

0

转过身,你就会看到麦地。麦地里的麦粒已经有些饱满了,一个个挺胸抬头,很高傲的样子。
麦地旁边有块水田,大约有20亩,这就是准备用来种水稻的地方了。这些田和地的产量都很可观,总产可以达30多吨。
再往前走就是冯家梁子,也就是梁斌下乡时种茶叶的地方。据说自梁斌去当兵的第二年,那些茶园就给毁了。目前,梁斌正在想什么时候再种上茶树,让这个茶园重放光彩。
快到尽头是几亩菜地,小白菜、香葱、西红柿、辣子等四处可见,这些四季蔬菜没说的,全是农家肥浇灌,绿色、环保。
草丛中不知是些什么花,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开得正欢。树林里应该是山鸡在叫吧?怎么还有小山羊呼唤妈妈的声音呢?是什么地方传出来的鸡鸣犬吠?是山里的山鸡吗?是田里的野鸭吗?

640

好一个生机勃勃的玉泉山庄啊!
好一个诗情画意的生态农庄啊!
这是梁斌和他爱人的“桃花园”吗?
这是梁斌和他爱人的“花果山”吗?
是。又不是。
是。是因为她的确是梁斌和他爱人安享晚年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快乐,找到了价值。
不是。是因为她又不是完全属于梁斌和他爱人的,她同样是望江村许多老百姓走出困境、走向小康的希望所在、依靠所在。
就是这样一个玉泉山庄,每年可以吸纳附近20多个村民就业,每人每年仅这一项的收入就可达3万多元。而且,每年的重阳节,梁斌都要主动邀请全村老人到山庄过节,还给他们发红包。除此之外,每年还要捐助衣物和现金给一些贫困户,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山庄脚下有个名叫李年军的老人,今年68岁,他的腰直不起来。老婆痴呆,啥都不晓得。儿子死了,女儿出嫁。得知老人一家的田地没法种、生活很困难后,梁斌把老人种地的事全包了下来,收割完了后再把粮食给老人送去,保证让老人家有粮吃,饿不着。
望江村有个贫困户叫李开茂,个子很小,老婆和儿子都痴呆,他一个人既要照顾老婆和儿子又要照顾老母亲,十分困难。梁斌听说这一情况后,让他来山庄上班,每个月除了让他和其他员工一样正常领工资外,还给他家里送一些生活必须品,改善了他们一家的生活条件。
像这样的事,在玉泉山庄不在少数。梁斌说,他不图挣钱,更不想发财,他只想要一份充实的生活,他只想要更多的乡亲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
梁斌的生活的确是充实的,这在他的办公室里得到了印证。这里哪里是办公室,分明是一个书香气十足的书房。有书,有纸笔墨砚,有书法。有梁斌的作品,也有文朋诗友的墨宝。梁斌说,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头扎进书房里,写写字,看看书,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所有的烦恼也都烟消云散了。
640
梁斌也的确在帮助更多的乡亲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这,可以从他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上看出来;这,可以从他们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叹中听出来;这,可以从他们一道道饱含希望的眼神中感觉出来。
今年,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整个餐饮和娱乐消费不太景气。梁斌及时调整了经营思路,加大了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和力度,种植粮食36亩,其中水田20亩,旱地16亩。种植蔬菜5亩、果园50余亩、鱼塘10亩。另外,还养了10多头猪、几百只鸡鸭。
梁斌相信,有这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作支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玉泉山庄依然会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也相信,有梁斌和他那一腔浓浓的乡土情怀,无论出现多大的变数,梁斌发展生态农庄之路会越来越宽广,当地的老百姓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实惠、听到更大的福音。
致敬老兵!致敬梁斌!



作者简介

640

      
     蒲雪野:四川盐亭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伊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疆《伊犁日报》资深记者、编辑,《中华文学》签约作家。执行主编《文化伊犁》文集、《阅读伊犁》杂志。著有散文集《不再沉默》《镜头外的高地》《英才之歌》《远方的意境》。现供职于四川新生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曾先生:13349746819
陈女士:13551016277
     座机:028—85852602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3-1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姥爷的徒弟!几年前在盐亭的时候也常去玉泉山庄。多年前听我母亲和舅舅讲我姥爷的故事,梁军长德才兼备、戎马倥偬的很多事迹,还听他们讲过我姥爷另外一个徒弟(好像名字叫杨周梦、川剧团武生)的一些传说。梁军长,好领导,好大哥!为您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和艰苦奋斗回报家乡的情义点赞!

发表于 2022-3-1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发表于 2022-4-1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