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850|评论: 0

《资中虾子桥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中虾子桥的秘密》就在于桥的形制如同皇帝陵。




详见:





                        唐明渡野炊小记
                                                      朱  醴




初中时候,年级组织了一次野炊。
班会讨论分派了任务之后,大家在家准备了大米、肉蔬和炊具,我也用背篼装上了菜刀、菜板和一些木柴、树叶。
第二天早上大家到校之后,在二中红旗楼集合,然后就一起出发。
出了校门,穿过空旷的体育场,沿着田坎小路走一段,可以看见远处的虾子桥。那是一座与周围环境既和谐又有一丝异样的建筑。和谐是因为线条优美,力量阳刚,天人合一。而与一般乡间小桥迥异之处,在于它的高大、坚固、规模不小。奇怪的是,一片丘陵地带和平畴沃野之中,跨越小溪的并不是人们心目中那种普通的石板桥,而是类似于十三陵那种地方的桥,气势不凡。它的不同凡响,总是让人心底产生一丝疑问,说不定附近还有珍藏的大型文物古迹尚待发掘。这座桥在初中一直是长跑的标志和转折点,每个人必须到达桥头方能顺着另一面的田坎返回。体育老师会在体育场远眺观察,看谁偷懒。
继续走,前面是马房街小学,最初因为年龄太小的原因,被附小拒绝入学,就只好先在这里上学,再转学去的附小。也算是曲线救国的办法。当年只读了一个月,还差点因为拒绝鞠躬闹出一场风波。
沿着马房街小学的围墙外行走,就到了马房街上,这是古代驿道上最为繁华的客栈区,东大路上当年客货云集,十分热闹,后来由于成渝公路、铁路的出现,这条线路的交通就逐渐衰落,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昔日繁华已经不再,只有零星的记忆散落在文史资料中。
这里回头就可以看见东门城楼高大巍峨的身影,这是资中走出的南宋宰相赵雄任职故乡时候所建的台星楼,后来叫做建春门。古色古香的城楼,是诸多影视片取景的地方。很多年后,我在《中华辞赋》上登载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建春门赋》。这是我《资中五十赋》之一。
这里的路都是石板,溜光的石面和凹坑是历史沧桑的见证。当年无数骡马、毛驴的蹄子,就敲打着这些石板。专家说,有一种西昌溜溜马,十分聪明,只要投钱在脖子下的钱袋,就会自动前行,到达后自动止步。细雨骑驴,一定是很富有诗味。
现在两边的房屋都是瓦房,还保留了古代的风貌。出了镇口,石板就没有了,眼前出现一条土路通向河边,离河岸三十米,顺着河流在广袤的菜花地里穿行。很多蜜蜂在菜花里忙碌翻飞。大团的云朵缓慢移动,投下大片剪影。天光云影,明暗交替,春光明媚,景色怡人。
身边就是宽阔的沱江,而百米外对岸的山丘脚下,就是成渝铁路。不时会有列车的蒸汽机头钻出几个二三十米长的隧道,吐着浓烈的白雾,呼啸长鸣,汽笛回声震动两岸的山谷。
江面十分宽阔,平滑如缎。近岸的地方,水草丰茂,密布着很多几米长的水绵,在水中摇曳,颜色青翠碧绿。青蛙在水中嬉戏,鱼儿来回游动。水面偶尔几只船划过,每个船头站着几只鱼鹰,笔直的一排,昂首挺胸,颇有气势。上游中坝地带,古时候很多渔舟,晚上灯火星星点点,是资中八景之一“渔灯晚照”。
行走中,道路另一边则是一座山脉,连绵不断,远眺高大的山体,斑驳岩壁上,依稀可以辨认出“罗汉洞”三个大字。那就是著名的东岩,那里有一尊巨大的拈花微笑佛像,还有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石刻。后来高考时候我们还去过,殿宇里的泥塑神像也是威风凛凛,专家说工艺比成都武侯祠的还好。
走了半小时,就是一处迴湾,江水优雅的划出一段三百米的弧线,转眼又隐入青山之中。鹅卵石密布的河滩边,水流有些急湍,形成回水漩涡,喧哗水声悠扬悦耳。
唐明渡的地名,是因为传说唐明皇曾经在此渡河,沙洲则是鞭子落马而化成的。尽管专家考证说唐明皇没有到过这里,但是,古代交通虽然不发达,二百里路,倒也不算遥远。如果有资料证实,那就还是很有可能的。
张大千在巴黎的时候,为了安慰表弟郭有守的思乡之情,就画过《资中八胜图》,其中就有一幅描绘唐明渡。文字题跋为:古渡春波,俗称唐明渡,相传明皇入蜀尝过此也,在郡城十里,为成渝孔道。故乡的风景是国画大师心底永恒的眷恋。
河边的小山顶上,有一座七层方形高塔。而对岸的山坡,也有一座圆形的白塔,相互呼应,形成山水画中的绝佳点缀。这里的塔叫做三元塔,而对岸则是骆状元之父修建的仓颉塔。三元塔的塔砖,有十几块刻有“联捷三元”的字样,找到了就可以连中三元。资中当地的学子,都会来尚景游玩,寻找塔砖上的文字,欣喜之余,也是蟾宫折桂的吉兆。骆状元就曾经连续找到九块,确实很难得。后来,骆状元回乡丁忧,出川之时,就从塔下经过。当年友人送别骆状元,就是走到这里三元塔才依依惜别,骆状元也有诗相赠。高考之后,我和两位同学曾经登塔题记,抚今追昔,有种雁塔题名的感觉。
这里山脚下一大片的鹅卵石河滩,就是我们野炊的地方了。
大家卸下肩头的物品,开始七手八脚的刨开鹅卵石,垒砌成一尺多深的地灶,四面留出通风的火口。十几口铁锅就架在地灶上。
分工之后,大家开始打水、洗菜、切菜。往日寂静的河滩,一时间显得喧闹起来。
沱江的河水清澈见底,站在接近水面的地方远观河岸景色,江面开阔,大江奔涌而来,直冲到面前,忽然转而折向,显得气势壮观,而青山来迎,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是一种“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感受。远处水鸟飞过,更是增添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兴。
我经常在家里做饭炒菜的时候帮着加柴,所以就负责烧火。第一步开始引火。火柴划燃,点着树叶,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音,这些桉树叶子富含油份,烧起来很旺。接着就烤燃了木柴。火势熊熊,烟火气扑面而来。
厨艺精湛的同学则把迅速切好的食材,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下锅,很快,各类新鲜食材在锅里不停翻飞舞动,热气腾腾的川菜就陆续出锅了:回锅肉、青椒肉丝、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土豆丝、油菜…………
只见厨师动作娴熟,锅铲在锅里如同轻快的舞蹈,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一段华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旁边的同学则动作麻利的把菜装入洁白如玉的盘子里盛好,在几块大石上摆开,十分丰盛。天地为席,餐厅可谓大矣!
另一处的地灶上,锑锅里,煮的是米饭。猛火之下,很快,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大米煮熟以后,接着就是把熟透的米饭用白纱布放在蒸屉内,十分钟之后,就蒸熟了。锅里则留下鲜美的米汤。
旁边炉灶上,其他同学们的菜也已经切好,于是先倒油,接着放入葱姜蒜、花椒,肉丝肉片之类迅速被炒熟。接着就是下蔬菜。火焰炽热,有时烟灰呛得人睁不开眼。但是,不要着急,很快,火爆肝腰、芹菜木耳、水煮鱼、绝代双椒…………就都出锅了。
于是,暖阳下,大家围在摆着七八道菜的一块块的木板、菜板前,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拿出那时流行的汽水等饮料干杯。虽然没有现在的啤酒、可乐,更没有茅台、五粮液、国窖,但是辛勤换来的美食已经让大家大快朵颐。鲜美的米汤更是让人回味。老师还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定格的一个个瞬间,留住了青春的记忆,照片至今还有保留。
饭后,大家纵情高歌,欢声笑语,山水间的景色更增添了盎然的情致。
野餐结束,回程的时候,已经快要夕阳西下,但是和风仍然暖意融融。田野间不时飞过啾啾的布谷鸟和其他鸟类,更显得野趣清幽。由于带来的材料大都用完,负担也减轻了不少。大家都在舒心惬意中,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路边鲜花如同大地锦缎,铺在河岸边。不少女生摘下野花,戴在头上,也真有一种公主的仙气感觉。
转眼很多年了,当年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这段记忆,由于岁月的沧桑,愈加珍贵。写成古渡野炊赋一篇,以作纪念:
    初中时,年级在唐明渡口举行野炊。烹饪之乐,同窗之谊,风景之秀,甚为怀念。
春波古渡,曾过明皇。塔峙长岸,云驻高冈。思作字于仓颉,念夺魁于成骧。近处河滩,见卵石之遍布;远山铁轨,闻汽笛之高昂。桃蕊红艳,菜花金黄。细草葳蕤,野菊芬芳。临溪取水,涉流一行。水光温润,洪流清凉。回身三顾,举目四望。回湾如月,青山作障。清波荡漾,深流无疆。云山淼淼,岩壑茫茫。垒背风之炉灶,拨迎面之火塘。案板齐备,身手俱强。采购丰富,竹篼存粮。安排妥贴,计划周详。脍不厌细,蜀味绵长。频加芥蒜,徐放葱姜。蜀人而喜滋味,川菜而爱辛香。因风生而火起,或手乱而脚忙。熊熊柴火,灼灼热浪。锅起米饭,盆注香汤。同窗围坐,厨艺亲尝。聆碎浪之喧哗,听短笛之悠扬。碗碟狼藉,杯盘八方。虽无玉液,却有琼浆。留影一卷,举杯十觞。归途暮色,山外夕阳。历风雨而常忆,虽久远而难忘。托文字于岁月,留记忆于沧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7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