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553|评论: 0

[健康四川] 警惕优质男里的“瘾君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及上瘾行为,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酒瘾、烟瘾、赌瘾、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但有一些看似健康的兴趣爱好,我们很少想到,它可能也存在隐形上瘾行为。比如:学习成瘾,工作成瘾,运动成瘾。你也许会困惑:一个人热衷于学习、工作和运动,不是很好吗?的确,如果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和享受,它固然很好。但如果过度沉溺,形成上瘾行为,它往往弊大于利。

我的朋友A先生,堪称“男性典范”——名校毕业,名企高级技术员,有房有车,热爱健身,没有不良嗜好。乍看之下,是个很不错的婚恋对象。但A先生却非常苦恼:这些年,陆陆续续交往了好几个女性,都无疾而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可以从他最近的一段恋情中,窥探一二。半年前,A先生通过相亲认识了C女士。初次见面,他侃侃而谈,聊运动健身,充满热情与活力,很快便俘获了C女士的芳心。约会几次以后,两人相互表达好感,并正式确认了关系。大家都纷纷替A先生高兴,期盼2人早日喜结连理。然而最近,C女士却提出了分手。

理由是:A先生太热爱健身了。热爱到什么地步呢?A先生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即便这样,他也会雷打不动地去健身房训练到半夜才回家。周末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也总是习惯给自己安排一堆健身计划,从而导致很少有时间跟C女士见面。

一开始,C女士虽然觉得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他既没有出轨,也没有不良嗜好,只是喜欢运动,这没有错呀。”从这个角度去看,A先生确实也没有错。直到有一次,C女士生病住院了,需要人照顾。但A先生依旧每天忙于工作、健身,很晚才过去。甚至有时C女士等到睡着了,A先生依然没有出现。

C女士很恼火,闹着要分手。A先生急了,承诺暂时不去健身房,一下班立马赶去医院。他做到了,但却非常痛苦——浑身不自在,全程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想着健身。后来实在忍不住,便找来各种借口,溜回健身房。无奈之下,C女士提出了分手。

回顾A先生过去好几段恋情,都是类似的情况。热爱运动健身的他,一开始很容易获得女性好感;但又因为后来太沉溺于运动健身,导致关系破裂。A先生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运动上瘾。

加拿大有位心理治疗师给“瘾”下过一个定义:一种暂时让你放松快乐,但长期伤害你,而你却无法放弃它的行为。那些隐藏在各种兴趣爱好背后的隐形上瘾行为,亦是如此。

总结起来,它有3个特征:其一,对某一事物过度沉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天天喝酒,可能是酒精成瘾;一个人没日没夜玩电脑,可能是网络成瘾。同理,一个人过度沉溺于某项兴趣爱好,也可能存在隐形上瘾行为。当热爱一个事物时,我们会为它投注时间、精力,这很正常。

而对一个事物上瘾,则意味着:它不仅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生活,还导致我们不再有心灵空间容纳其它的人事物。就像我的朋友A先生。平时跟朋友、同事聚会聊天,他都只会聊一个话题:运动健身;每到周末节假日,他不是在运动健身,就是在运动健身的路上。

可以说,他的生活,除了运动健身,别无他物。

其二,无法戒断。人如果只是热爱一个事物,是乐在其中的,同时他也能接受暂时放下这份爱好。比如一个学生为了准备高考,暂时放下他钟爱的电视节目,等高考结束了再看。而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上瘾,就会欲罢不能,无法戒断。

如果强行戒断,将很容易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反应。比如要求一个烟瘾者强行戒烟,他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安;亦或要求一个酒瘾者强行戒酒,他可能会变得食之无味。这个症状,在A先生身上也很明显。

即便每天加班到半夜,女友生病住院,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去健身;而一旦被强行戒断,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无法把注意力拉回当下。也就是说,他离不开健身。

其三,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良性的兴趣爱好,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亲密关系。而上瘾行为,则会令人亲密关系变得困难,甚至根本无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上瘾因子,已经成了他们的另一半。从这个维度来讲,无论是酒精成瘾、赌博成瘾,还是工作成瘾、运动成瘾,本质都一样。

前者会一次次沉迷于喝酒、赌博,伤害伴侣,弃家人于不顾;后者会一次次以工作、运动为由,回避与另一半的情感联结。换而言之,比起跟相爱的人在一起,他们对上瘾因子更有兴趣。就像A先生,为了健身,一次次忽视生病的女友,让对方失望,从而导致分手。

那么,人为什么会上瘾呢?

德国的治疗师Werner Gross,提到成瘾非常关键的2个成因:一个是获得快感;一个是避开令人难受的情境。

而隐形上瘾行为,更多是来自功能不健全家庭中,孩子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机制。正常来讲,功能相对健全的家庭,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爱与关怀。如此一来,孩子基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不需要过多依赖外界。

而在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中,父母因为自身的局限,常常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就痛苦和伤害。于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向外寻求精神寄托,以此避开令人难受的情境。A先生更像是这一种情况。他的爸爸是个酒精成瘾者。

经常喝醉发酒疯,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小时候,A先生常常经历“只要爸爸一喝醉,就会莫名其妙挨骂挨揍”的情境。一开始,他感到很害怕,很委屈,向妈妈寻求帮助。但生性软弱的妈妈,不仅不敢保护他,反而还会为了讨好丈夫,跟着一起训斥他:

“爸爸打你骂你,肯定有他的道理,你自己多反省反省吧。”从而令A先生更加委屈,更加绝望。

后来逐渐地,他发展出一种生存策略:每天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嗅空气的酒味”来判断爸爸有没有喝酒。如果没有,那他大概率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留在房间写作业;如果有,那他大概率有“危险”,必须外向寻找安全场所。这时,他就会偷偷溜回学校,绕着操场不停地跑啊,跑啊……

在奔跑中驱散内心的恐惧,麻痹内心的痛苦,获得暂时的安宁。等实在跑不动了,他就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倒头大睡。随着慢慢长大,这个模式也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遇到不想面对的事情,他就会习惯性地通过运动健身去回避痛苦,缓解焦虑。

由于在大部分人眼里,运动是一项正向、健康的兴趣爱好,所以不觉得这是个问题。然而就像前面所说的,「运动成瘾」是A先生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回避与父母联结失败的痛苦,而发展出来的防御机制,那么在某种程度来讲,它就像一个「茧」——

既保护了A先生过去免受关系挫败的痛苦,也阻碍了他未来与他人正常建立亲密关系。从而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他明明活成了众人眼里的“男性典范”,却始终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亲密关系。

当然,A先生的困境,也是他的不得已。这种隐形上瘾行为,不是他一人之力铸成。相反,是他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得不选择的策略。通过运动,他可以暂时逃离家里的恐怖氛围,并通过另一种方式振作起来。但却无法令他享受真实关系的滋养,从而导致他后来在亲密关系屡屡受挫。

那该怎么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关系中产生,问题在关系中浮现,问题在关系中疗愈。武志红老师说,从关系的基本形态看,它可以分为一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无法理解和共情别人的感受。

二元关系,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能在关系中同时看到我、你、他 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予以尊重。

成长于不健全家庭的孩子,体验到太多痛苦与伤害,对外界充满防备与敌意,无法与人建立联结,从而一直停留在一元世界里。对上瘾者而言,无论是常规上瘾者,还是隐形上瘾者,都是这种情况。一元世界极其孤独可怕,所以,人需要从一元世界进入到二元世界。

直接来讲就是:摒弃上瘾因子,尝试进入一段安全的关系。

可以找一个内心稳定的朋友、伴侣;也可以加入一个有共同背景的小团体;或是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一句话,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一起共同面对当下的困境……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数月或数年,保持长期的联系和互动。

我的同学Q。小时候父母长期争吵,令她很痛苦。从中她发展出一个策略:在房间里大声背英语单词,隔离父母的争吵声。

后来,它成了一种「隐形上瘾行为」——只要一感到焦虑,她就会一个人跑去英语角大声背单词。但她从不愿意跟身边朋友分享、求助。后来有个男生,三番两次走过来,邀请她一起对练口语。第一次,她拒绝了;第二次,她拒绝了;第三次,她踌躇着答应了……

练着练着,两人成了朋友,常一起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练着练着,两人成了恋人,彼此相互关心、鼓励和支撑。有一天,Q突然发现,相对于练习口语,她更喜欢跟男友在一起的联结感。她终于学会了享受关系的美好,并进入了二元世界。

这,就是关系的力量。当一个人在二元世界中,不断体验爱与被爱的感觉——原来自己是被在乎的,无论发生什么,是能被接住的。在这些点点滴滴中,一个人的心灵就越来越得以淬炼。然后,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向三元世界了。

那时候,他会基于热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不会因此形成上瘾行为;他会在独处中不断完善自身,也会在各种关系中不断获得滋养。由此变得真实,由此变得完整,由此变得从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8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