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十岁开始读私塾,教学的是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他一读就是6年。他虽然熟读这些经典,但并不喜欢。虽不喜欢,但学习起来却也极为认真,这使得他从小打下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后来毛泽东那些充满睿智的宏篇论著,还是那些大气磅礴的诗赋文章,都无不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辉。在读古文古书的时候,毛泽东深感知识的匮乏,想学新知识。为此,他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歌,表达了对新知识的渴望: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泽东决心走出家乡,走出封闭式的私塾学堂,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到那些新式学堂学些新知识。但是,讲求实用的父亲却不想让他在学堂里呆得太久,尤其是不喜欢他总读那些没有用的“闲书”,而是希望他到湘潭城里的一家米店去当学徒,学成后回来打理和继承家业。对此,毛泽东极力反对,因为他实在不想一辈子做个井底之鱼。为了能继续求学,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长辈和亲朋好友去当他父亲的“说客”。父亲终于同意让他继续求学,到湘乡县立东山高小读书。从此,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冲,也开始了他一生最具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生。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这是一个很多富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毛泽东因为个子高到新学堂读书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喷而写下了一首语惊四座的学霸诗。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通过对青蛙生存场所和它的姿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少年时期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雄韬伟略,既对学院富家子弟的不屑一顾,又表达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在萌芽阶段的领导群伦的英雄意识。
对于读书,我有两点感慨:一是不要说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了,毛泽东十岁才开始读书,现在一般这个年龄都在读四五年级了,他才开始;二是当家长的不要因为孩子一时学习不拔尖而过于紧张,有的孩子是后来居上,大器晚成,只要有大志向,在各行各业都能成就一番事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