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炼铁炉
高义奎
驱车从邛崃市火井镇高家口进入盐井溪峡谷约六七里处,有个叫龙潭子的地方。]就在龙潭子下面河边的山荒竹林边,赫然一座奇怪的建筑。该建筑通高约5米,黑乎乎,圆鼓鼓,上小下大如圆锥状,底圆直径3.2米,四方贴地处各有一个高1.4米,宽0.8米的门框,门框顶部成圆弧形。透过门框,可见里面有长方形小块石板砌的内层,内层下半部有一直径约0.3米的圆洞。大概正面的圆洞可能是流出铁水的,其余三个圆洞可能是向炉内加煤的。整个建筑分内外两层,外层用普通石礅砌成,外表用石灰浆糊抹。此建筑基本完好无损。这就是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时遗留下来的炼铁“土高炉”。 看着这怪怪的土高炉,立即将思绪闪回那急风暴雨的年代。那是继“整风反右运动”后的1958年,中国全面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这年10月,随着大跃进的深入开展,火井成立了“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火井人民公社以唐剑英为社长,李文新为副社长,取代了原来的乡政府。原来的村改为“生产大队”(后又称为“管区”),原来的高级社改称“中队”(后又叫“生产队”)。人民公社成立后,全乡先后办起了60多个“公共食堂”,全部人员集中到公共食堂吃饭,由公社统一指挥,统一安排农业生产,统一调配劳动力。有时,居住在平坝的农民,要到十多里远的高山上去干活,实行所谓的“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产集体化”。随后,又风风火火地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响亮地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 1958年冬,根据上级指示“全民大办钢铁”。全公社从各大队抽调青壮劳力500余人,组成大办钢铁的专业队伍。从二三十里远的凤凰场、崇嘏山等地用人工背运耐火石(一种能耐火烧的黄砂石),到高何公社的莲花山,新民公社(南宝)的大胡椒、盐井溪、陶山等地建筑高炉炼铁。并从大邑县的天宫庙煤矿,用人工背运煤炭回来作炼铁燃料。只在陶山一处就筑有炼铁高炉10多座。每座高炉都派有三五个专人,不分白天黑夜轮流烧火炼铁,吃、住都在山上,寸步不离。大部分人都组织去寻找、开挖、背运“铁矿石”,或远去一两百里外的天宫庙背运煤炭来炼铁。 从1958年冬到次年春,火井公社先后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消耗粮食10万余斤,耗费资金5千余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万元),结果“铁矿石”炼不出铁,无法向上交待。最后,人们只好悄悄打了几口破锅来投进炼铁炉中,熔成铁块,便用红纸封好,派人敲锣打鼓送到公社报喜,还在公社的墙上贴了大红喜报。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愿,其实也不敢说出真相。轰轰烈烈的“大办钢铁运动”就这样荒唐地收场了。 今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硕果累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全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那“大跃进”岁月早已成为历史。眼前这座遗留在盐井溪边荒野里的“炼铁土高炉”,竟成了半个多世纪前历史的稀有见证。 大跃南宝炼铁炉
火井镇现存5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个: 1、兴福寺 2、海屋 二、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3个: 1、火井河南街41号民居(陈氏旧居) 2、南宝炼铁炉 崇嘏塔(含状元桥黄崇嘏墓) 附文物碑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