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独行月球,说实话,有点失望,如果不是开心麻花团队出演,影片还要掉一个档次,里面除了搞笑,其它一塌糊涂,尤其那只袋鼠,画蛇添足,增添了笑料?并非如此。
电影里怎么去塑造袋鼠的影响?
就是把它“人”化,仿佛像个调皮的孩子,会委屈,会生气,会救援,会保护,也会向人表示同情和关心……
这是一个心理现象,人们会想,这些动物聪明,懂人话,其实都是演出来的。
电影里有独孤月逃生,袋鼠丢了,如果掉头,月行车就没有足够的能量走到补给站,导演为了迎合泪点,让独孤月掉头去接袋鼠,我真是被雷到了,就算它是熊猫,你也得丢啊!
你可能会反驳:你胡说,他把袋鼠当朋友了,当兄弟了,当爱人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看电影本就是娱乐嘛,何必上升到这种高度,该哭哭该笑笑,何必非要当成教育片呢?
就是因为这种声音的存在,才使中国的电影一直处于哭哭笑笑的初级阶段,哈!
因为老百姓的审美观太初级,能卖座的,要么喜剧,要么眼泪剧。
电影的好坏以什么评判?
票房、感人!
导演以操纵人的眼泪为成功标准……
导演真正需要征服我们的是大脑,而不是眼泪,看看国外大片,你有几个看了想哭的?但是却让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肖申克的救赎》让你哭了吗? 《盗梦空间》让你哭了吗? 《楚门的世界》让你哭了吗? 《海上钢琴师》让你哭了吗?
我们需要平心静气的艺术,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而不是狂风暴雨,哭了又如何?笑了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