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江堰灌区的部分渠道上,零星点缀着一些蓝色、红色和黄色,细心的人会发现,对应的测流站点正在发生改变。
为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落实省水利“3226”工作思路,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灌区榜样,助力灌区高质量发展,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率先在全国大中型灌区中,构建了灌区标准化量测水体系,打造标准化“量水秤”。而最初提到的那些发生改变的测流站点,正是建设完成后的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
构建标准化量测水体系,助力水量精准计量
都江堰灌区是我国第一大灌区,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纽带,护农安民、润泽天府已2279年。目前,它有效灌溉面积超1130万亩,以占全省约1/20的土地,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全省1/3的人口,覆盖成都、德阳、绵阳等7市40县。
水量的精准计量,是保障灌区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灌区效益,助力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一体化、精细化管理,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结合都江堰灌区实际情况,从解决灌区量测水场景复杂,建设及投资标准不统一,建设管理运维体系不完善等实际需求出发,率先在全国大中型灌区中构建了灌区标准化量测水体系,率先提出了标准化“量水秤”和应急“量水秤”概念,率先实现了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建设,实现三个率先,助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灌区榜样。
“量水秤”典型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量测水样板
“秤”是生活中用于测量器物重量的重要工具,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将用来测水位、测流速,计算水量的设施设备定义为“量水秤”,是水量精准计量形象而贴切的说法。
本次标准化“量水秤”建设,共包括15类“量水秤”。这15类标准化“量水秤”以不同测量方法、设施设备,对应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多类应用场景。经过前期实地勘察和调研,都江堰灌区共选定22处站点作为典型试点,进行新建或改造,内容包括打造标准化“量水秤”及配套标准化特征建设。
2022年11月,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全线建设完成,以打造涵盖都江堰灌区典型的引水、输水、配水、分水、排水场景的精准量水为重点,15类“量水秤”探路先行,作为参考样板,一方面对灌区已建量测水站点后期标准化提升改造提供参考指导;另一方面为下阶段“十四五”量测水规划点位建设提供建设依据。从量测水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全方面构建了标准、适用、经济、高效的量测管控体系,实现了灌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一套适合都江堰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量测水样板。
水利创新成果助力灌区榜样建设
通过标准化“量水秤”建设,精确掌握灌区引配水量以及灌区内部各灌片实际用水情况,为用水计费提供了水量数据支撑。推动了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并形成中国灌区协会团体标准《远程控制闸门网络加密通信安全技术规范》、《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建设技术标准》等多个规范标准,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等20余项,取得丰富成果。
下阶段,都江堰灌区将通过整体标准化量测水体系建设,为灌区管理水平升级持续赋能,构建智慧水利体系,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助力灌区一体化改革及科技创新,引领水利工程不断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加快生态都江堰、节水都江堰、智慧都江堰建设步伐,继续加持“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