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财经十一人
前十的城市,意料之内但又意料之外。长三角毫无疑问最大赢家,占了8个,北京依旧是北方独苗,而让人疑惑的是广东只上榜了省会广州,作为另一个一线的深圳却没进前十,屈居11位。
再往下看更是有意思,近几年在经济规模上大放异彩的中西部省市却蔫了似的,满打满算竟只有9个城市入榜,而且这其中是算上了已经融入长三角的安徽2市(马鞍山与合肥),如果去掉那就更加不堪。
重庆、西安和郑州等重点城市无一上榜,整体可以用“塌陷”来形容!
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是否可以给中西部省市敲响警钟了?
省会都上不了榜中西部城市要敲响警钟
总结了下,前50中除去北上外,江苏8个,浙江11个,广东6个,就这么几个地方都占了27席了,而且20个来自长三角,非常直白的碾压。
关于深圳为啥没进前十,这个澎湃新闻的文章中有解释,简单点说就是深圳这回被外地人口“拖累”了。
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人,但是户籍人口占比非常少才三分之一多点儿,而户籍人口收入普遍高于非户籍人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深圳外地人口多反而拉低了它的均值。
当然深圳并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它再“低”,那也是7万2的均值,轮不到咱们操心。
我想说的,是中西部中心城市在成功扩大经济规模后,应该想办法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往“民富”上整整了。
50强中,中西部(没算安徽)上榜的城市分别为:
长沙(21位,人均6万5)、武汉(30位,人均5万8)、成都(40位,人均5万5)、株洲(41位,5万5左右)、克拉玛依(43位,人均5万4)、昆明(44位,人均5万4左右)以及南昌(48位,人均5万3不到)。
就这么点儿了,整个成渝双城、西北、西南还有蓄势待发的“中三角”等多个城市群,上来的就这么点儿了,而且最高排位也就21而已。
拿武汉举例,中部第一的城市,GDP压过南京和杭州的城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却输给了金华(人均6万9)和镇江(人均6万1),这可不是单单一个人口多能解释得了的(何况总量高人口可是优势)。
有着同样问题的还有成都,以及上边提到连前50都没进得来的重庆(人均4万6)、西安(人均4万8)以及郑州(人均4万6),这样的结果很尴尬也很讽刺,尤其是作为“成渝双城”引擎之一的重庆,GDP超了广州,城镇居民可以用来实际支配的年收入却只有对方的60%不到,两城居民日常开销上的差距,恐怕没这么惨烈吧......
也难怪广州人对重庆超车这事儿不放在心上了,因为实际生活状态上,差距太明显了。
近些年中西部省市经济实力上的提升有目共睹,不过在规模赶上来之后,是时候考虑下更细致的发展了,感觉共同富裕都是后话了,先把城镇这块搞上来还现实点,而且要正视民营差距大的问题,这个不仅仅是投入上的,更重要的恐怕是意识上的差别。
这样的排名,就是一个敲响的警钟——它们与东南省市的差距,还很大。
配上房价哪些城市幸福度会比较高?
上边针对人均可支配收入说了一波,但是还有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没问:
前十的城市看着收入不错,当地人买得起房子吗?
这是一个很好且现实的问题,别看有的城市可支配收入高,但是房价也很感人,因此在不考虑房子增值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情况下,单从买房角度来说,前十城市的“幸福度”其实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中国房价行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