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从不缺少公正清廉之人,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公、敢于向汉安帝进谏的杨震、铁面无私的宋朝包拯、还有有名的秉公办案的寇准、刘墉、魏征等。
“廉者,政之本也。”例如,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因为他不贪权财、实事求是、秉公办案,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除了正面事例提倡人们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外。还有诸多反面历史事例告诫人们真理,唯有清廉高洁,方能流芳千古,为官者不能贪图钱财、欺上瞒下行不轨之事。
清廉作为一面照妖镜,将人的贪欲照得明明白白,有人外表光鲜亮丽,却好逸恶劳,奢靡享乐,有人其貌不扬,却心怀正气,刚正不阿。为了能盛行清廉之风,让清廉之风成为主流的良好大环境,广大公职人员在铁军的监督下,自觉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就会有更多像陶公、杨震、包拯、寇准、刘墉、魏征等这样的拥有清廉高洁、求真务实品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