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锡香在茶园干活 王宋伟摄
日常管护工作包括修枝、除草、施肥等,习惯了日复一日的劳作,爬坡上坎都不带喘气儿。每天进入茶园已经成为强锡香的习惯,仿佛还会觉得自己能和茶树对话。“好像我一进茶地,它们就对我说‘诶,你又来了’。”对强锡香而言,白茶就像她另一个孩子,会因为白茶不转绿而焦心,也会因为白茶焦叶而忧心。
白茶入川并没有强锡香想象中那么顺利,青川海拔高、降雨多,与浙江差异较大,习惯了沿海地区气候的白茶来到青川后严重水土不服,无法在白化期顺利转绿。
“19年是最难的一年,浙江的白茶15天到1个月就转绿了,我们这儿的白茶整整2个月不转绿,茶田一眼望过去全是白的,可愁死我了。”强锡香认为白茶不转绿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有的“小脾气”,为了安抚白茶的脾气,改善它们的生长环境,强锡香不断奔赴浙江、武汉进行学习,摸索出为白茶搭阴棚、利用“青川茶智”平台和浙江专家远程交流等方法。
熬过了转绿一关,又遇到干旱的挑战。青川日照充足,云层少,紫外线强,因管护不到位,导致白茶出现过焦叶。“干旱的时候最严重,你看着白茶一点一点地长起来,结果因为干旱焦叶,有种它牺牲了的感觉,看着揪心,心疼得我自己也哭了。”每每聊起这件事,强锡香仍止不住落泪哽咽。
为应对干旱,强锡香那段时间每天凌晨两点四十起床,把水管接好,一一给白茶浇水。“我当时就想着能救活一组是一组了。”
采茶:从少产到盛产,白茶续写致富故事
据青川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介绍,2021年,青川白茶由于加工技术不成熟,鲜叶加工成干茶后只有300多斤。
为了提高白茶的产量,青川与浙江合作,共同建立了“青川茶智”系统,实时监测白茶生长情况,远程和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实现对白茶的远程精细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