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27|评论: 0

[交流共享] 《川剧人生》征文 老土沱人的川剧情怀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3-6-28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土沱人的川剧情怀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街道陵江社区供稿)
      
      江东土沱风光好,过去风光,今更风光。
      麻饼白酒万里香,大街小巷哼川剧,以戏兴场明亮亮。老土沱镇说起来很多年头了,我得说土沱160年前,土沱还是在狮子口的十字,因为一场大火被烧以后,却给江东的北碚地区十字的上游土沱新场镇,建戏楼,当时有十几家,立学堂。
      水土沱是嘉陵江重庆合川的一半之地,而且还是静观、柳荫、复兴物资集散地,提起土沱,无人不知,哪个不晓,津津乐道,土沱人视之莫大的荣耀和自豪。自从1845年洪水淹到禹王庙坎儿下后,1871年又遇上了一场大洪水,土沱盐商牟天池,木货商廖纯修、姜拐脚等船帮在土沱杨柳街沙坝上建造新场。在土沱中心,米市坝修建了第一个川剧舞台,唱川剧,每逢端午节划龙船。小码头就成了大码头,由此可见,老土沱的川剧情怀根深蒂固,渊源流长,历史悠久。当时兰文彬、范绍曾、陈兰亭的队伍过水土都要大办宴席唱川剧。尤其是江合煤矿的老板唐建章,特别爱看川剧,又资助修建了街道。据说当年四川总督刘兼章为牟家的新戏楼剪过彩,还为土沱酒业打了广告。北碚豆花土沱酒就是这样来的。当年土沱镇长陈志中、周乐君、王茂生等都非常喜欢川剧,以及袍哥、汉流等袍哥大爷也都有自己的堂口、茶园。每逢过节,各个商号、帮会都出资办酒席唱川剧,特别是财神会、关帝会一唱就是十本八本,水土沱的戏台也多,第一是灵官楼、米市坝,第二是王爷庙,第三是禹王庙戏楼,第四是王家上祠堂戏楼,都同时唱戏。抗战期间保育院戏楼宋氏姊妹,宋美龄办的保儿院(孤儿院)还在戏楼演出过抗战歌曲,也从此唱遍大江南北,祖国大地,为此土沱成了抗战的大后方。求精中学,抗战热潮高涨,卢作孚也在土沱创办过识字班(夜校),复兴书塆、王朴地下党组织也非常活跃。土沱川剧兴旺发达史要从解放前说起,由于土沱地理人文都比较突出,也形成一个最大川剧格局。于是否流动而来的白菊花班子、裕和班,还是不满足土沱人的需要,因联方码头场镇、首脑大爷、袍哥等自发的带头组织了川剧团,以合川的祝明达,草街的罗一雷,罗氏兄妹罗素春、罗素芳(小生和小旦)为代表。
      水土的茶馆四个以上,枕江茶馆叫仁和松,也就是仁字号,大爷陈志中,是水土镇长;第二茶馆七、八、九叫义成公,掌旗大爷许鹏程;第三是礼字号大爷李包包,他无田无地的穷大爷头上长个包包,因此称其为李包包;其次智号茶园李成章,做麻饼的斋馆,大凡小事都要到自己的堂口来了结,若有外来客位,唱川剧玩友都要按照各堂口的规矩。当晚座唱如二十四孝、忠孝结义以及包公戏,码头就非常活跃闹热。由于川剧的原因,水土的龙灯、狮子、彩船、车灯也随着兴旺起来。
如果那些发生了不愉快的打架,或者扯皮了劲的事情,就在各自的堂口吃讲茶,一般由大爷出面调解相劝,茶钱由大爷给了,以和为贵共建和谐社会。当晚唱川剧,通宵达旦的米市坝,正中舞台,水土中心,潘鸭子,庹巴巴,龚饼子,代醪糟,肖二福担担面,喝点渝北酒,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台上明亮亮台下也明亮,水土最有名望的“三嫂”开糖房的杜辉武的婆娘杜大嫂,卖肉的赵二嫂,一刀下来几斤几两多少钱都能喊出来。其次月台坝开栈房的张四嫂喊客相当有一套,水土的闹热是得天独厚的。妇女都爱看川剧,二十四孝常演不衰,最喜欢看的是苦戏,水土就十几家,酿酒作坊赖兴发,蒋高人田光银等等,染坊曾家肖家,糖坊张麻糖杜麻糖,火柴厂、玻璃厂、窑罐厂、石灰厂、锅厂、商家老板潘吉成、尹介立、杨文彬、肖必焕、万树云、聚昌布店、余从华。每逢财神会都要唱川剧,三本五本一唱就是一个多月。
      解放后,水土沱川剧更是不简单,武胜、岳池、广安的川剧团不是十天半月,而是一唱就是两三个月。由于土沱热闹,1951年县政府由洛碛迁到水土,不仅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文化各方面也更上一层楼。靠外来的川剧还不能满足,政府有到重庆去邀请名角到水土唱戏,如吴晓雷、谢文新、陈书舫、许倩云等名家都来水土唱过戏,随着水土从早年的戏码头、戏班子,解放后相继传承下来了。
      水土沱也出了很多川剧名人,刘石灰一家就是文娱活动积极分子,1985年前从台湾回大陆的全兴公李氏鹏远,他是个音乐世家,在台湾还是邓丽君的老师,回到水土看到川剧如此盛行,还组织学友郑重、曹伦、郑太伯、蔡仁智、王怀利(他们都是远征军、青年军)一起唱玩友,据他们回忆当年水土川剧火遍嘉陵江两岸。
       那时刘永兰(现川剧团长)才十四五岁的黄毛丫头,跟着这些老艺人(赵彦清、赵国壁、王玉霞、蔡云、代泽高、田正如、卢永成)学唱川剧,如今越发不可收拾。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特别是原水土镇党委书记马泽清对川剧最大支持,每逢年过节都要唱三天的川剧,中午马泽清书记还亲自送饭到后台给演员们吃,还有水土镇陈伦镇长也一样,五六十年以来,她学会了川剧并领导着川剧一大家人把川剧这面旗帜一直扛着,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倒下。
      川剧在土沱几十年从未间断过。在文革刚过,72年刘永兰又带头将川剧恢复,为了川剧复活,刘永兰和她的爱人田正如,还有水土政府的范国胜,一同到重庆市川剧院的一些著名演员官光丽、徐又如、庞祖云、赵又愚等多位演员到水土为水土人民演出川剧,深受土沱戏迷们的欢迎。川剧之后,水土镇又办了彩船,创造了土沱印象的川剧彩龙船。刘永兰是大家的好带头人,曾经受过重庆电视台重庆好人的表彰,北碚电视台又多次采访,北碚报也经常报道重庆好人刘永兰,值得一提的另一位企业家对我们川剧大力的支持,那就是范国志先生,他看到我们川剧进入低谷阶段,他也在水土沱修建了一个川剧小舞台,制办金丝绒的幕布,为杨五郎这个角色制服装,在演出中常给演员献花,我们土沱川剧有着今天的辉煌成就,跟他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水土陵江社区也很支持非遗川剧,也搞了川剧的教唱班,聘请了北碚川剧团的退休演员王素芳、韩坤灿老师来教学,重庆市川剧院的琴师彭映贵教出的学生朱娟唱戏也比较专业,而且土沱也出现了一个著名演员吴熙(国家级梅花奖获得者),水土川剧在联方码头也赫赫有名。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水土川剧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引人才迭代更新,赓续老一辈人的川剧情怀。

      特别鸣谢:川剧戏迷 潘承礼(87岁) 口述
          川剧团长 刘永兰(79岁) 口述
          文稿执笔 杨荣宇(70岁) 供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