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隋统一全国,隋文帝杨坚将他的第四子杨秀封为蜀王,镇守成都。杨秀来到成都后修建都子城,建城自然需要取土,而后取土之地便形成了池塘。
摩诃池建成之初,依靠贮蓄天然雨水。唐代,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汇入油子河(府河),从而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
随着杨秀在湖畔修建的散花楼建成,摩诃池声名鹊起,成了无数文人骚客们的梦想之地。摩诃池也成为泛舟游览胜地,真正变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园。
此后,五代十国,前蜀皇帝王建修建新皇宫时,将摩诃池纳入宫苑,改名龙跃池。王衍继位后扩建皇宫,为龙跃池注入活水,并扩建面积,改名为宣华池。
朝代更迭,但摩诃池盛景依旧。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孟昶即位后,将湖面再次扩展,龙跃池又改回摩诃池,面积也拓展至1000余亩,达到鼎盛。随着后蜀的灭亡,摩诃池和宣华苑的芳华也一去不复返。
公元1371年,朱元璋之子朱椿封蜀王,蜀王府就建在前后蜀的王宫旧址之上,摩诃池被填平大半,成为蜀王宫的一部分;而剩下部分,则在修缮后,收纳进了蜀王府的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