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幽默的数学老师 1958年9月1日进入响滩中学读初中,那时的数学分为几何、代数两门课,各是一个老师讲授。 教几何的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名叫陈纪涛,传说是解放前某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因同学相妒发生矛盾,颈前部被人刺了一刀,未伤命但喉结上留下一个终身未愈合的微小创口,每次只要讲一会儿课,喉结上就会溢出点小水泡。 那时的几何教材是欧几里德几何,初学时大家都感到枯燥难懂,有的同学上课时常打瞌睡。有一次,陈老师把一个打瞌睡的同学叫醒后,点名提问:古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那个“几何”二字与我们现在学的几何有什么区别?同学答:那个“几何”二字是表示事物多少的词语,现在学的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回答正确。那你为啥打瞌睡?”陈老师问。那个同学低头未答。陈老师说:“我知道你们刚学这门课感到难懂,但一定要专心听讲,千万不要打瞌睡,否则就更学不懂啦!几何几何,点线边角,上课瞌睡,学业几何?”全班同学都笑了,打瞌睡的也有精神了。 教代数的老师是一位干瘦的老教师名叫林耀宣。那时的教材也是老式的代数,有的同学在初学时往往还脱离不了算术的框框,有时把代数中方程式中的要素位置颠倒,或误作算术题处理。有一次林老师在纠正、讲解这类问题时随口拈来一个幽默段子: “后生哥哥先生我,妈妈结婚我打锣,我走外婆门前过,外婆还在坐箩窝”,一下子使紧张严肃的课堂活跃起来了,同学们都哈哈笑了起来。林老师的幽默段子是为了强调代数方程式中的各个要素像人伦关系一样不能颠倒、置换,用以启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用得很是恰当。 林老师幽默段子中的人伦颠倒关系,在那时想来的确是不可能的,但时至如今早已被金钱至上和一些特殊的婚恋关系所突破而变为现实。“有钱就是大哥“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或人际交往的潜规则,你与某人交往,他虽年龄比你小,但他有钱或有权(权力是无形资产),你也只能甘当小弟;有的孩子家境穷,后随母改嫁到了富家,那家的孩子虽小得多,但也要对这个随妈而来的穷孩子充当哥哥──这不是就是“后生哥哥先生我”吗!如今有不少妙龄少女甘愿下嫁耄耋老翁,老翁原来的孩子们当然可以为他们的老爸和新妈妈结婚打锣啦;老翁大的孩子六、七十岁了,当他们小时候若路过这位新妈妈的妈妈门前时,那“外婆”不是还在坐箩窝吗?甚至还没有来到人世哩。 五、班主任老师的师生恋 上初二期间,班上出现了一张男女二人合影照片:左前是身着蓝花白底时尚长裙正在独唱的娇美少女,右后方是拉小提琴伴奏的帅哥。但这不是舞台照,而是两人的生活照。少女是大龄女生w学姐,帅哥正是我们班的班主任x老师。那时的中学才开办两年多,可能是的扩招政策听,考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小的十三岁,大的十七、八岁,w学姐就是这样的大龄女生,正是一枝花的年龄段,面容娇好,身段苗条,学习成绩不错,歌也唱得好,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在多次文娱节目排练中她被班主任老师看中。x老师是一年多前师范毕业后分配到这里的青年骨干教师,中文水平很不错,语文讲授得很好,工作积极,我们入学时他就是班主任了,他的小提琴也拉得好,常与w学姐在课余时间一起排练文艺节目,由此坠入了情网,于是出现了那张浪漫的合影照。这事很快被校领导发现,校规纪律是无情剑,斩断鸳鸯各一边:x老师被撤销班主任职务,并由县上调动了180度,到县城另一边他家乡的中心小学任教去了;w学姐正逢国家清退超龄初中生被清退回了家。那时初中以上的学生口粮由国家供应,称为吃商品粮,后来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紧缺,国家规定凡年满16岁及以上的初中生都属于超龄生,必须一律清退,我们六一级原来三个班,清退后只剩下两个班,w学姐正在清退的范围。中学生吃商品粮的政策到1961年下半年就终止了。 如今想来,是谁开初让大龄女生能升入初中读书而迷倒一位青年骨干教师?谁叫他x老师在那个纪律严格的时代爱上一个不该爱的初中学生妹?况且还只是个中学教师而不是大学教授!君不见如今的大学教授搞师生恋不是司空见惯的吗?甚至还有一些与女学生、女考生、女研究生搞权色交易的教授、导师,他们真是新时代的“师表”,教导得非常“到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