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是明朝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命名。降荣州为荣县。
“荣”最早来源于西周时“荣”公封国和唐朝的“荣”德山。“县”是行政机构名称。按历史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明朝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入四川。明朝军队攻入四川后,部分军人留驻四川省荣地,在荣州落户。在政府强力支持下进入荣地的民户和匠户,盐区有灶户。为强化管理,设立荣县。荣县设立五年后,统计人口为4997人。包括军户513户,民户和灶户各591和78户。编户七里,设七乡。属四川嘉定州管辖。行政机构。荣县县级官员分为:行政类。知县,为正七品;县丞为正八品;主簿为正九品。分别负责协助知县完成县行政、赋税、档案文书等工作。治安司法类。典史为从九品,主要负责全县的治安刑狱;巡检为从九品,主要负责抓捕、盘查和巡视。文教类。教谕为正八品,负责全县教育工作;训导为从八品,配合和协助教谕完成全县教育工作。其他人员如书吏、衙役、师爷、仵作、轿夫等,都是县令花钱雇的,属于合同工,国家财政不负担其工资。刘家场、程家场、鼎新寺场是明朝初年入川的刘氏家和程氏家族修建命名的场镇。
荣县在明朝(1368年—1644年)大事记:
1、1376年,设荣州。
2、1377年,裁撤威远县,并入荣县。
3、1402年,胡子昭死难,荣县每年加赋八百石。
4、1459年,莲宇山孔庙重修。
5、1486年,知县鲍珪重修荣县城墙。
6、1554年,知县修筑城内马道。
7、成化至万历年间旱灾水灾交替,盗匪四起。
8、1634年大旱,县令杨崇忠荣在荣梨山立祈雨碑。
9、1640年,张献忠入蜀,荣县陷落
10、1644年,张献忠路经荣县,荣县遭屠城。
荣县在清朝时期明末清初,严酷的战乱和灾荒、疾病、虎患导致荣县人口锐减。
康熙25年(公元1686年),皇帝发布了移民诏书,在政策和经济条件影响下,引爆了长达百余年历史上著名——“湖广填四川”。今天的荣县原住居民几乎是清朝时“湖广填四川”的后人。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有丁29人,征粮(税)8斗4升1合4抄7撮。康熙六十一年,男女共计21773人,雍正、乾隆时期人口快迅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达到11万,再经上百年到1902年清光绪时达482513人。
乾隆年间农业快速发展,煮盐冶铁、采煤制陶、酿酒纺织的手工业迅猛增长,集市出现。在驿铺或交通要道或人口(市)猪(猪市坝)还有交通工具马和骡子(骡子场)的买卖,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涌现,各大姓旺族纷纷兴建或重建贸易市场。饭馆、茶舍、客栈(旅店)孕育而生。如铺递:高山铺(高山镇)、铁厂铺(因产铁和驿站),产盐的杜家井场(度佳)、瓦滓滩(乡,留佳境内)、懂政的白沙、桐麻二巡检司(双石镇内),还有荣厂即贡井。家族命名的张家场(今贡井区成佳镇章佳社区)、李家场(保华镇礼佳社区)、余家场(双古镇于佳社区),场镇往往冠以本家族名称。
这是荣县乡镇名称众多“家”和后更名的“佳”。甚至民间阴阳风水旺的道士(桥)场。乡场的崛起为今后荣县的发展进步,奠基!清朝雍正时人口以110户为一里,编户三 里。乾隆时,以乡设堡,共24堡。后人口增加,按户编甲设保。到清朝末年荣县分10个区,72保。
辛亥首义,荣县独立。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荣县于1911年9月25日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设立军政府。这是在全国第一个摆脱清朝统治独立的县。清朝1912年灭亡。1644年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入关,1646年,荣县为明朝杨展辖地。1663年,荣县清朝时丈量土地。1686年,免征明年赋税,修建县署。1719年,设置二十四个铺驿,每铺司兵一人,岁银六两。1734年,嘉定由州升府,荣县属嘉定府管辖。1751年,知县黄大本就职县令。1754年后,清理保甲,加固城垣,疏通河道,免征明年税,修县志,建“义冢”。改土筑堰。民间诬:治“风水”。1800年后,增修凤鸣山祠,改修孔庙,修建火神庙,设桂林书院、旭川书院,设善济堂、养济堂。1821年,在荣王府(清富山)修建武候祠。1859年至1861年,李、蓝起义,抵荣县,董家场和程家场被毁。大旱。1892年,新办学田,知县唐选皋离任,士民60里相送。1898年,拥斯茫水(越溪河)泛滥成灾。设团练。1900年,设邮局。1902年,开办新式学校。灾荒。四乡设粥厂。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会,吴玉章宣布荣县独立。明朝,清朝地图三、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荣县设县公署,隶属嘉定府。民国24年(1935年)县公署更名县政府,隶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荣县实行新县制,设4个区。改联保为乡、镇公所。
1939年9月,设立自贡市。将荣县辖区的“贡”井镇和富顺县辖区“自”井镇组建成“自贡”市。贡井镇脱离荣县管辖,边界由中溪河(釜溪河)向西推进,直接减少了荣县辖区人口面积。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席卷大西南战役,二野10军在中共荣县地下党配合下,顺利的解放了荣县,接管荣县政权。10军28师抽调精干力量和中共荣县地下县委(1928年成立)共同组建了中共荣县县委和荣县人民政府。 荣县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2月19日,隶属川南行政公署资中专区(后更名为内江专区)。
1950秋,按人口(约4.2万人)设区,为13个区,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区公所。 1951年春,改造乡村政权,废保甲制度,进行土地改革,划分小乡。置13区,142个乡、镇。
1955年改为7个区66乡镇。1958年10月,荣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对区、乡、镇进行调整。
1978年4月,盐业发展,荣县由内江市划属自贡市管辖。1995年调整区划,全县设7个区、27个镇、22个乡。
200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自贡市六个县级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动。荣县划出成佳、龙潭等8个乡镇到贡井区,保留27个乡镇。荣县东邻威远县、贡井区,南界宜宾市,西连井研、犍为,北接。仁寿。辖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2021年年末,荣县辖旭阳、留佳、双石、乐德、长山、高山、双古、度佳、来牟、保华、鼎新、东佳、河口、观山、新桥、古文、铁厂、正紫、东兴19个镇及梧桐、青阳2个街道 据《2022荣县年鉴》:截止2022年底,全县总户数22.21万户,总人口65.47万人,常住人口46.3万。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城镇化率44.26%,有回藏苗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图647年来荣县行政区划的调整,是经济文化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不变的是“荣县”名称!
荣县在1376年以前。 公元618年—公元1376年的唐宋元时期荣地先后为:荣州、和义郡、绍熙府、绍熙军民宣抚司、绍熙路总管府等的治所。尤其曾建过荣王府,有14位荣王。宋朝光宗皇帝赵惇继位前来此任三年荣州刺史。唐宋时期荣州刺史官署所在地是在大家熟知的古城街,亦称“子城”。1376年在天庆山(首义广场附近)下由公署改名为县署,驻地从当时至20世纪90年代,此地俗称“衙门口”。荣县城墙古代由泥土筑墙,到宋朝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知州岑象改用石头建筑城墙。坚固壮丽,抵强人、御洪水,至20世纪60代初撤。
荣县现存康熙版等7个版本的荣县志。荣县大佛、绍煕公园,筹建中荣县文庙和陆游纪念馆,厚重底蕴“诗书之乡”,陶、茶、盐产业正在传承与创新。
目前的荣县是六百多年来最好的时期。社会祥和,安全感有保障。物质丰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抵御灾害能力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全县人民按荣县县委、县政府124发展思路,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荣山旭水,陶茶文旅,如来佛地,阔步前行。
参考书:《荣县志》,刘平中博士主编《荣县旧志通编》,县地方志办李国权主编《荣县史话》,荣县程庆华讲述《明史》。鸣谢:钟学惠、王林、刘锦忠。
作者简介:程永良 荣县长山镇初级中学校教师,荣县作协和民协会员。发表作品有《荣县的佳》、《荣县的山》、《荣县长山桥》、《长山铺》、《革命烈士李兴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