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23|评论: 1

[生活资讯] ——读《南渡北归》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代风华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战乱的时代,但也是他们曾经灿烂年华,燃烧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代。
    这是一本让人开卷即无法移目,深入则触及灵魂的鸿篇巨制。问世后即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
    所谓“南渡”,是指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北归”,则是指他们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第一部:《南渡》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景仁
    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继之平津沦陷之后,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接连南渡西迁,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胡适、林徽因、蔡元培、梅贻琦、鲁迅、傅斯年、李济等大知识分子在那样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拖着沉重的书籍纷纷南渡。
    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大学三所大学迁往昆明,组建西南联大。这所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8年多的大学,却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书中用白描的手法,以史实和细节最大程度的还原了这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学校,以及这里的点滴生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联大校舍的种种困难、联大师生躲避空袭警报时苦中作乐的调侃......
    在书中既有俯瞰浩瀚历史的长镜头,也有聚焦个人悲喜命运的着墨。儿女情长、烽火硝烟、学术理想、家国天下......如同丝线编织成血泪交织的锦缎,落在时代的长河中缓缓远去。
    第二部:《北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北归》描写的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曾经南下的知识分子们,也即将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准备“北归”,然而内战爆发,政权更迭又将中国卷入纷乱战火之中。书中详细的描写了李约瑟、童第周、董作宾、陶孟和、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沈性仁、梁思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关系到民族危亡的岁月里,虽然颠沛流离,但依旧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对于一些活跃于这段时期的知识分子的个人的成长过程书中也着墨甚多。梁思永、陶孟和、梁思成、冰心、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吴宓、钱穆等等原本活跃于各地高校或研究机构,在战争爆发后,随着学校的迁移而辗转于全国多地的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自强不息,专注学术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第三部: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抗战结束以后,流落于西南的大师级别的学者纷纷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但又因为国共内战的爆发和和各自不同的政治观念、人生追求,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于海峡两岸,天各一方,书中重点叙述了留在大陆的陈梦家、曾昭抡、曾昭爝、吴晗、金岳霖、冯友兰、叶公超、叶企孙、钱钟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不同的人生境遇,跃然纸上。
    在特殊的困难时期,金岳霖、傅斯年以及李济等人带着自己的信念自己学识不断融入这个特殊时期的大家庭。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即便有着私人的情感纠葛也不能损毁彼此的团结。因为在那一刻,家国利益远远高于个人。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捍卫之下,残忍的日本侵略军最终退出了中国的国土。当这些为自己国家终于逃脱劫难满心欢喜的文人学者纷纷踏上北归之路时,他们不曾知晓更大的浩劫与别离正在等待着他们。
    外敌虽退,内战再起。这些文人学者们自然又成了风暴眼周边的牵连者。一大批刚刚回归清华、北大的学者来到台湾,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继续自己熟悉的学术之梦。只是分离的亲人再不能相见,逝去的光阴也再不能回来。
    留下来的文人学者也继续投身于各自领域的发展与研究,吴晗等历史考古专家不断填补研究领域的空白盲区。钱钟书则成为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林徽因在感受到短暂的学术自由之光后最终病重离世。
    国家文化的基石在历史的浩劫里亦各奔东西从此,多少骨肉分离,挚友挥别。咫尺之间却是再不能见。无论是离开的还是留下的人都各自承担着自己抉择的苦与乐。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校长1931年在清华的就职演说。
    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中华历史上思想解放,文艺复兴的年代,一个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一个就是大师辈出的民国时代。纷乱的战火并没有摧毁这个古老的国度,而是在业火之中涅槃而出智慧与人性的花火。
    当七七事变来袭,国运陷入绝境之时,国人以及世人都未曾想到,那些柔弱的在历史上总是轻易倒戈的文人学者们能爆发出如此的热血精神。他们坚定地反对奴性的文人守则,将目光投向更加遥远却璀璨的时代,誓要用自己的星火之光点亮这个国家所有人心中的希望火焰。
    抛却名誉、地位以及人人期盼的安稳人生,向南方那些偏僻艰苦的地方不断进发,誓死不亡国奴。他们知晓生命纵然会消逝,但信仰却有顽强的延续力。在北方不断沦陷失守,南京以及上海遭受摧残之时,许多文人学者放弃原本的安稳人生,前赴后继来到李庄这个边陲之地。为了掩护文物以及珍贵的学术成果,他们从文弱书生逆袭成勇敢的骑士,护卫着自己珍爱的知识以及祖国的未来。
    正如梁思成、林徽因伉俪,不仅为中国建筑领域填补空白创立体系,更是有着不输前人的热血精神。他们本是名门贵子,为了尽忠守节,更是甘于在偏僻的西南之地忍受饥饿与病痛。他们保全的不仅是自己的性命,更是要将自己内心的信念传递下去。即便是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下,他们也不曾放下自己学术的研究,他们努力并不是为了名誉钱财,是真心为着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家早日脱离困苦。
    大师已远去,风范犹长存。因为有那样的一群人成群结队地走过,所以让当年那个满目疮痍的至暗时代,终于成就为拥有圣洁光明的希望时代。
5128957.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3-12-4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