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邛崃话之四
邛崃方言中的“子”化现象----新迎子
杨辉祥
人们称谓古代圣贤,往往在他们的姓或者姓名后面的跟上”子“。如孔子,孟子,庄子,墨子,
韩非子,荀子,鬼谷子。子,这是古代对人尊称和美称。子,也可以理解为先生。现在历史在惊人重演。老师的称谓开始满天飞,成为一种流行。老师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尊称,其意在自谦为学生。经常有人叫我杨老师,这是别人对我的尊重。但我确实是当过老师,也可以受之无愧。很多人没有当过老师,三教五流,各色人等,人们也尊称它们为老师,只是表达尊敬而已,并不表示其人真当过老师,曾经在教室里用粉笔写板书。现在社会,劳力者多叫师傅,劳心者多叫老师,做生意的,不论大小,多叫老板,不过,现在开始升级,老总的称谓开始取代老板而流行了。现代老师一词正在取代古代”子“的地位。
不过,过去邛崃方言中,出现很多后缀“子”的名词,往往是物类名称。有些与普通话一致。例如,房子,柜子,村子,树子,竹子,羊子,桃子,豹子。。。这是汉语口语词语从单音节向双音节的进化结果,不要后面的子,其实意思没有变化,它们后缀上”子“,可能只是在说话中双音节要更顺口一点。当然也有不在后面缀子的,如碗,没有碗子的说法。
近现代以来,在物类名词后来缀上子的现象很少了。大概因为现在物品的名字大部分为多音节的原因。例如,鼠标,电视机,温水瓶,火车,动车,电灯,电线,回形针,拉链,硬盘。。。。极少出现后面缀有”子“的物品名称了。
但在过去邛崃方言中,出现一种很怪的现象,即使已经是双音节物类名字,在它的后面也要缀上”子“,成为三音节,例如:曲善子,松(音从)须子,桴炭子,灶叽子,蜞蚂子,老水子,麻雀子,蚂蚁(音野)子,谜蛾子。。。。这些都是小动物,小东西,虽然去掉后缀的子,意思也不会走样,但为什么要加上子呢,有点感觉是表示其弱小的意思,同时可能还流露邛崃人对它们的怜悯之心。
另外,也有在涉及人物行为后面缀上”子“的词汇,例如瓜娃子,酒疯子,讨口子,叫花子,散眼子。。。。这里的子,应该作为人讲,这些名词是指有某种行为的人。
邛崃结婚,男的称新郎官,女的称新迎子,里面也有子的后缀,很多人对新迎子的称谓大惑不解。下面说一下我对”新迎子“的理解。
现在的婚礼都很排场很西方了,在婚礼现场,除了有新郞新娘的婚纱照外,还有告示一幅,上书有,某府婚宴,新郞某某,新娘某某。婚礼上,婚礼公司的主持人,像是导演,更像是领导,指挥新郞新娘团团转表演,走了好多诸如交杯酒,戴戒指,拜父母,放烟火,撒鲜花。。。。的过场,新郎新娘成了演员,新郞新娘虽然苦不堪言,也只能强颜作笑,众宾客此时成了看表演的观众,主持人是左一声新郞,右一声新娘,其实,邛崃方言中结婚的先生和小姐是不叫新郞新娘的,新郞新娘的称谓,是西风东渐的影响。
前不久,我到乡坝田吃喜酒,吉日良辰一到,山脚下鞭炮齐鸣,送新娘的队伍到了,二表嫂推倒面前的麻将,说,“新迎子拢了,看新迎子喽!”几个娃娃闻讯,也蹦蹦跳跳跟她一齐跑下山,一路高喊,“看新迎子喽,看新迎子喽!”新娘到了,娃娃们围着她不断地喊。新迎子!新迎子!整得新娘怪不好意思。
新迎子,就是新娘的邛崃方言。
新迎子,应该就是“新人子”的讹音。邛崃人在说新人子时,不知何故,总是说成新迎子,外地人听了,莫名其妙。而新郞,邛崃方言,叫新郞倌。它和现在流行的新郎比较,称谓变化不是好大。
“新人子”可能是“新人”的子化词,我小的时候,看到的结婚仪式,那时的主持人(忘记称号),好像是司仪。在指挥新郞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就会长声吆吆地喊,送新人入洞房,新娘就进屋头不再出来,只等晚上洞房花烛,新郞心花怒放进来揭盖头了。而之前只由新郞倌一人在外面独挡一面,应付客人,不像现在,新郞端酒杯,新娘抱酒瓶,满堂敬酒,收礼金。
但是,严格地说,把新娘称新人,并非邛崃专有。应该是通用名词。在许多地方话,戏曲中,都把新娘称新人,现在的结婚对联,也有 “一对新人“的字样。而邛崃方言的妙处,在于它把“新人”于以“子“化。子在当中,作为人讲,变成了”新人子“了。这跟邛崃把新娘也有喊成新娘子一样,是新娘的另一种叫法。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就是为了与新郞倌三个字对称,
我看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好多把新娘称为新人的记载,如杜甫的“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邛崃新迎子的名称。是不是就是崔荣昌先生说古汉语的遗存。
邛崃话的特色,把新娘称新人子,再加上邛崃的发音成新迎子,它就成了独具特色的邛崃方言。
现在有些人,反潮流,想要恢复传统特色的婚礼。坐花轿,戴凤冠,穿长袍,。。。可惜,主持人还是左一声新郞,右一声新娘。要是按传统喊成新郞倌,新迎子,那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