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宗祠文化 宗祠即祠堂,是古儒教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上的⼀⼤独特的⼈⽂景观。 和顺有寸、刘、李、尹、贾、张、钊、杨八个颇有影响的大姓,也有八个宗祠。而以寸氏宗祠最具代表。 和顺⼨⽒宗祠建于清代嘉庆十二年(1808年),是和顺⼋⼤宗祠中修建最早的⼀家。前后历时126年,经⼏代⼈的⾟勤营作,⽅始告竣。共有正堂、左右厢楼、照壁、前厅、花园、两个天井、尤其新⼤门在上下两个月台及分立两边的标杆,⼋字粉墙的映衬下⼗分壮观。 作为门⾯,⼨⽒宗祠⼤门显得与众不同,别家宗祠⼤门均为传统的飞檐⽃拱、⽡⽊结构,唯独⼨⽒宗祠⼤门从使用的材料、外形都是标新⽴异,典型的南亚风格,“洋”⽓⼗⾜。新⼤门是由祖先⽗⼨性怡30年代任族长期间主持完成的。作为侨商巨贾的祖⽗虽说是饱读诗书的儒⽣秀才,但并不墨守陈规,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在其任族长时,经谋划于1936年在缅甸请印度⼯程师设计图纸,再由缅甸顾请了⼀些印度⼯匠到和顺施建。所⽤材料如钢筋、⽔泥、沥青等全部由缅甸靠马帮驮运回来。经过多年的精⼼施⼯雕琢,建成的新⼤门再配以匾额楹联,最终形成了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 岁⽉沧桑,历经70多个春秋风风⾬⾬的洗涤、磨砺,它不仅没有淡出⼈们的视野,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显得珍贵,成了华夏⽂化与南亚⽂化⽔乳交融的实物例证,因⽽亦顺理成章地成了魅⼒和顺侨乡⼀张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