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33|评论: 3

春运大潮中的归乡与牵挂:尘世间那些普通个体,他们的不易需要被时代看见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2-8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运大潮中的归乡与牵挂:尘世间那些普通个体,他们的不易需要被时代看见


[color=rgba(0, 0, 0, 0.3)]      
                             谢歌说事



        滑过朋友圈,看到新京报一篇题为“深夜北京西站,等待回家的人”的报道。文中描述了在北京西站、地铁上、火车站里,那越来越多的拉着行李箱、背着沉重背包的身影......

640


       春运大潮,让我们见证了南来北往的归乡与牵挂。


       报道说,54岁的黄梅就是春运中企盼乘车回家旅客中的一员。她原本打算在天津做育儿嫂,春节期间正是城里家政工缺人的时候,工资也比平时高。然而,当她在视频电话里看到小儿子因为自己不能回家而眼眶红润时,她心软了。她明白,钱固然重要,但家庭的温暖和孩子的成长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于是,她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踏上归乡的列车。


       黄梅的背包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塑料袋里则是特地为家人准备的天津麻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却透露出她对家人的爱与牵挂。她坦言,作为育儿嫂,她常常需要舍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顾别人的孩子,这种滋味是复杂的,既有职业的责任感,也有对家庭的愧疚和思念。但无论如何,她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情绪。


        随着列车的轰鸣声和车轮的滚动声,黄梅和无数像她一样的务工人员踏上了归乡的路途。他们的脸上或许带着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对家的渴望与期待。在这个春运大潮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家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对家人的爱与牵挂。


       黄梅的故事只是春运大潮中的一个缩影。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里,每天都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务工人员,他们为了生计奔波,为了家庭付出。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行囊,没有昂贵的礼物,但他们有一颗真挚的心,满载着对家人的爱与牵挂。当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当家的温馨越来越浓,人们共同期待那些归乡的身影,期待他们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


       “深夜北京西站,等待回家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情感与现实的交汇点,这里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内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背后都不容易的奋斗。它让我们知道,在北京西站这个交通枢纽,夜深人静时依然有许多等待回家的人。他们或许是为了生计奔波,或许是为了梦想打拼,但无一例外,他们的行李箱里都装满了不易察觉的艰辛与故事。


       在这些人群中,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像来自四川去北京打拼的向代贵这样的农民工。他们用最“经济实惠”的方式打包行李,特大号印有“中国旅游”的帆布包、床单、尼龙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却承载了他们对于家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可能是为了省钱给家里的孩子买一本书,或是为了多攒些钱为老人治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们的朴实与坚韧。
640 640 640


       春运大潮,媒体在北京西站见证的是千万普通百姓的归乡与牵挂。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迁徙在北京这座大都市中如火如荼地展开。深夜的北京西站,灯火通明,人流如织。拖着行李箱的年轻学生、肩扛大包小包的务工人员,他们的脚步匆匆,脸上写满了对家的渴望与期盼。
      “我们为什么要回老家过年?”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故乡总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640

      亲情的召唤,是永远也无法替代的团圆。回家过年,是一场关于亲情的迁徙,是深藏在我们血脉中的,那份对故乡的牵挂和对家的渴望,始终是我们无法割舍的情感。


      不管在哪里,老家都是我们的根。那里蕴藏着最原始的记忆、最淳朴的情感。老家有一样东西是无价的,那就是家人的亲情。跟家人一起,洒扫清洁,贴春联,包饺子,打牌守岁,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让你心安,这种亲情的力量意义非凡,是任何物质读无法替代的,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同样是过年,却有着不一样的年味。
感谢新京报为我们捕捉到的这一春运大潮中的动人瞬间,让我忍不住反手就一个分享,发在了我的朋友圈。
640


      春运,不仅仅是一场大迁徙,更是一场情感的交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背后都不易的奋斗与牺牲,也看到了他们对家的无尽思念与牵挂。这些普通而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更加理解那些为了家庭而默默付出的人们。


       明天就是除夕了,在这个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向好的美好时刻、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关键节点,有幸能够通过新京报看到生活中的那些普通的个体,是他们构成今天这个社会的基石。同样也因为他们的奋斗与努力,才构筑起了我们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所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他们不应被忽视,被边缘。他们的不易,也需要被今天这个时代看见,他们的故事,值得被倾听。


       尽管过去的这些年,有太多的歌舞升平,让我们感慨、感怀。今天,仍有幸,让我们怀揣着一份希冀,以饱满的状态去喜迎新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各位一个小秘密:只要你是广安人,祖上都当过“叫花子”可能嘿多人不服!!,长期的自然灾害,家家户户必须出门乞讨(地主一样)(开春就回来),去重庆,南充,达州方向!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4-2-26 23:53
时代一粒灰

发表于 2024-2-27 21: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