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半,江西省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刘师傅驾驶着微型医疗废物转运车开始了一天的收运工作。
到达一家诊所后,刘师傅拿出便携式收集设备(PDA+小秤),对这家诊所的一小袋医疗废物进行收集操作,扫码、称重、确认,经过短短3个步骤,这家小诊所的医疗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就已填好,所有数据同步传输到“南昌市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一期)平台”。
据介绍,南昌市19床以下的小诊所有2000多家。过去,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司机们需要开着车一家一家跑,有些位于老城区的点位,大型的厢式转运车根本开不进去。
“这些点位的产废量小,连跑一上午这样的小诊所都没有在一家大医院里收到的医废多,企业运营成本高不说,碰到医废量大的特殊时期,生怕收运不及时超过规定的48小时时限,压力很大。”刘师傅向记者感慨道。
为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废物处置水平,补齐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废收运处置短板,南昌市积极探索,选取西湖区试点推行19床以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闭环管理模式,打通小诊所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
“我们鼓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配备了4辆微型和一辆大型转运车,同时采购了一批医废便携式收集终端(PDA+小秤),而且要求他们全面采用医疗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李龙向记者介绍道。
刘师傅的操作是这个闭环管理模式上的第一步。医疗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填好后,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工作人员就会将医废打包装箱进微型转运车,然后将各个分散点位上收集的医废集中到南昌市生态环境局经过调研考察选取的地势开阔、方便运输的暂存点,最后再用大车运输到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入库焚烧。
以上整个收运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均在线传输,一目了然,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方便南昌市生态环境部门实现远程监管。
目前,南昌市的小诊所医废收运闭环管理模式已在西湖区实现全覆盖,待稳定运行后将在全市推广。
同时,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将视角延伸到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医废处置上,今年将在西湖区25家大型医疗机构中试点开展医疗废物贮存场所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对医疗废物监管的远程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