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一直将“麦当劳随心配”称赞成最贴心的“穷鬼套餐”。
不过最近,13块9任选两种的售卖方式不仅填饱了年轻人的肚子,也打开了大家的格局——洋快餐能随心配,其他饭店就不能了吗?
在年轻人你一口、我一口的追捧和安利下,无数饭店商家的穷鬼套餐迅速席卷朋友圈。
有人在快餐直播间里蹲守9块9的优惠券,有人去连锁饭店蹭“3元自助”,有人“返老还童”去饭店只点量小但实惠的“宝宝餐”……
这些便宜实惠的吃饭方式统称为“穷鬼套餐”,已经成为了当代格子间打工人生存的必需品。
随便走进一家普通的烧烤店,一个人简单吃点就得六七十;下馆子偶尔看见一道素菜在20块钱以内都觉得挖到宝了。
特别是在大城市CBD工作的白领,一份凉拌罗马生菜100多、30块钱一块面包、一碗拉面40块钱......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刷到一系列以“3块钱吃饱”“5块钱解决工作餐”为主题的帖子。
以为是打工人又挖掘出了什么便宜餐厅,点进去一看,这些攻略里的内容基本可以总结为:
以被誉为“东北麦当劳”的米村拌饭为例,一般人在米村拌饭里吃一顿工作餐,一个烧牛肉炖土豆套餐怎么也得花上30块。
而“穷鬼吃法”则是买一份三元的米饭,搭配上免费的海菜汤和免费的泡菜,不吃饱不罢休。
好多看了帖子的年轻人走到店里,鼓起勇气问服务员可不可以只点一碗米饭,当服务员迟疑中回答“可以”,这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中午没吃饭,看同事在米村点了个单人套餐,去他桌上跟服务员要一份免费续的米饭,怒省一顿饭钱。”
这位网友还以为周围的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但其实旁人根本没工夫搭理,可能在埋头吃的也是免费续上的第二碗米饭。
再看看续免费汤的队伍,长得好像从来都没断过,默不作声的人群仿佛达成了默契,给彼此一些无声的助威。
还有网友发现了当地有“3元无限续”的粥店、“3元自助畅饮”的早餐店,就在网上积极地分享。
以前光在小品里听笑话,如今“卤不要钱来份卤”的戏码还真在年轻人身上上演了。
要3块钱带走的咸菜也嫌贵,不妨吃粥的时候多盛点咸菜,把多余的打包带走;
就算打包盒收一块钱也没关系,换成用塑料袋装,袋子不要钱。
从质疑穷鬼套餐,到对穷鬼套餐上瘾,人们不需要做多少心理建设,因为只要尝到甜头,就会把好面子这件事抛之脑后。
3元畅吃算什么,好多小时候从没饭店吃过儿童餐的人,现在二三十岁点起“宝宝餐”也是毫无愧色。
顾名思义,儿童餐当然是给孩子吃的。成年人一般不吃它,除非它只要9块9。
宝宝餐一般分为几个格子,分别有素菜、肉和主食,营养全面、口味清淡。
不够吃的时候干脆再点一份,价钱依然比吃一顿正餐便宜。
许多人虽然没有生孩子的人生规划,却先吃掉了孩子的盘中餐,精神状态相当超前。
有人本以为自己拉下脸狂吃免费续饭、吃儿童餐已经算得上冒险家,没想到周围还有讲究可持续发展的高端玩家。
吃顿饭就像老板面对员工,榨干它所有油水钱才不白花,哪怕只花了二十多——
吃完米村拌饭的香辣鱿鱼拌饭,再续两碗米饭,把调料拌进去、打包带走。
在海底捞吃完饭,不仅要带点赠送的小吃走,还要把第二天的饭从海底捞“抠”出来。 有人在海底捞点一份米饭,把小料台的牛肉粒、芹菜粒等配菜混进去,再搭配上黄瓜和西红柿和免费的鸡蛋羹;
在这种自主开发穷鬼套餐的帖子下,也时不时有人谴责:这么抠搜,不尴尬吗?
但这届消费降级、早已发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捡破烂”的年轻人,已经彻底对此看淡。
就像爷爷奶奶从菜篮子里攒高楼一样,在喂饱自己这条路上,他们不觉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是丢人的,反而是一种新时代催生的生存智慧。
或许也像这位网友的回答:有这种吃法,不代表人人都会去实践。但如果是真的没钱了、有困难的人呢?
02一夜之间,商家全员上架“穷鬼套餐” 全民捧红“穷鬼套餐”的风气,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去年,10元东北盒饭、1升“屌丝饮料”的爆火和热议已经说明,人们对餐饮的价格期待近乎跌倒了谷底。
所以,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许多低价套餐,其实也是很多商家主动推出的营销策略。
线上,年轻人在各家快餐的商战中逐渐摸清了他们在直播间放优惠券或有优惠套餐的日程:
周一华莱士,周二塔斯汀,周三必胜客,周四疯狂星期四,周五汉堡王。
线下,他们盯准便利店优惠、饭店剩菜盲盒、临期面包盲盒等等促销策略。
便利店里900毫升一瓶的东方某叶赶上活动买一送一,也能成为下班出大楼安慰打工人的意外之礼。
图片来自:运营研究社
屡屡被商家“打下来”打到9.9的价格,更是一个在穷鬼薅羊毛的世界里充满魔力的数字。
9.9元儿童餐、9.9元团购一百根串串、瑞幸库迪等咖啡店的9.9咖啡等等选择,精准拿捏这届降级消费者“10块以上就是大钱”的心态。
于是大家都默契地不越过这条线,在线内大打商战、抢占市场份额。
混迹于各大直播间抢券的年轻人,已经堪称“训练有素”。
“蹲直播间要定闹铃,不同的直播间有时候会卖同一个优惠券,如果在这家没抢到,赶紧切换平台去下一家。”
原价6块钱的冰淇凌用优惠券能1分钱买到,网友们觉得自己占的不是5块9的便宜,追求的是跟资本博弈的快乐。
但实际上,打工人对平价餐饮的需求也早已经被主动营销低价套餐的商家狠狠拿捏住。
运营研究社文章认为,快餐连锁品牌们放出的低至1元甚至1分的兑换券,其实搏的是消费者到店之后按捺不住为其他食品下单。
或是将某些优惠券能使用的时间固定在客流量少的时候,引导大家错峰消费,让门店在非高峰期也能有生意进账。
比如冰淇淋DQ推出的一款每天上午11点半之前才能使用的优惠券,仅在抖音的销量就接近20万单。
南城香曾因为推出“3元自助早餐”、“19.9火锅”而被调侃称24小时穷鬼自助,在每日人物对其老板的采访中,老板大方表示:
“现在的竞争就是做人气,客流多,人气旺,流水就多。”
被人担心的成本问题早就在高客流量中被摊薄,不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或许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为什么前段时间连人均消费动辄500元以上的米其林餐厅新荣记,也推出了“穷鬼套餐”。
当然,这个名称是网友的自嘲,人家推出的只是398一位的“一人食套餐”。
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措引发了不少本不是新荣记消费群体的人去尝鲜,或是像开发穷鬼套餐一样去试试能不能在这奢华饭店用最少的钱吃饱。
虽然最终的结论大多都是:“光是套餐里的一道菜,都已经是穷鬼一顿饭的顶配,吃不起,真的吃不起。”
但当连溢价高的餐厅都在想办法通过低价策略提高声量,可见消费降级大势之下,“平价吃饭”的心愿有多凶猛。 03打工人吃饭难,捧红高性价比美食 归根结底,是普通打工人吃饭愈发价格高昂、一步步被围剿的现状,催生了对“穷鬼套餐”的报复性追捧。
去年,你一句“十元肉菜随便点”,我便去了东北,低价吃到饱的盒饭小推车,成了全国打工人羡慕的美食天堂。 大城市里,69一位的比格披萨、藏在商场B2的萨莉亚,也火成了打工人的穷鬼乐园。
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来说,便宜的盒饭、路边摊很难在高楼云集的工作单位附近发现。
打工人平日在吃饭这件事上付出的高昂成本,只能在带着“畅吃”字眼的饭店找回心理安慰,
都说自己带饭最省钱,但网上因此火起来的不是正经的做饭vlog,反而是看得人愈发心酸的“做饭糊弄学”、“挑战8个菜一锅出”。
在“打工人如何下班回家快速吃上饭”的教程里,博主拿剪刀剪一剪食材,扔进锅里扒拉扒拉,连碗都不用洗。
但与此同时,哪怕只是把食材扔进锅里炒一炒这件事,对累了一天的打工人来说也是需要硬撑着干的。
@暴躁少女
up主@上海市民生活指南曾经拍过这样一个视频——《在新天地,外卖小哥吃什么?》
不少打工人意外地跟着外卖员,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寻找便宜吃饭的思路。
毕竟外卖小哥是繁华商区打工人某种程度上的缩影,奔波在最热闹、物价也最高的地方,然而自己挣的钱却远不舍得吃一顿7、80块的定食套餐。
虽然忙碌,但外卖小哥的打工餐让不少打工人看得眼馋:
“月薪2万不敢点3个肉菜”的某乡鸡,在下午1-3点,也就是过了骑手的工作高峰后,会给骑手有7折的优惠。
早上包子或不吃,中午吃能打折的中式快餐,晚上吃沙县或回家煮面、泡面。
但话音落地之后总觉得有些凄凉——从被捧红的穷鬼套餐就能看出来,人们对于吃好一顿饭的需求已经放得很低了。
“3元自助畅吃”只是少数的、极端的调侃,更多被打工人点赞的评价套餐不过是热量适中、干净卫生、性价比别低到离谱,就已经算是一种奢望。
当“吃饭性价比”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时,很多人在意它并不是因为真的吃不起一顿五六十或上百元的饭。
而是在每日重复辛苦劳动的间隙里,真的很想找到一个让生活显得没那么凄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