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14|评论: 3

[转帖] 莫言对话古尔纳:关于讲故事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言对话古尔纳:关于讲故事的人
中国新闻网 2024-03-12 09:30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莫言对话古尔纳:关于讲故事的人

中新社记者 高凯


“所有作家都是讲故事的人”,“但是作家除了要讲故事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任务,要在作品当中表现自己的思想。”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2012)得主莫言这样谈及“作家”。


对此,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古尔纳表示非常赞同。他同时强调,“故事不仅仅是对于事件的描述,它同样反映了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当日,一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对谈活动于此间举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与古尔纳,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题,交流了对于对方作品、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感悟。


一直以来,古尔纳的小说作品主要围绕难民主题,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展开。他的代表作《天堂》《沙漠》《海边》等皆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其中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作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众多作品亦是与故乡息息相关。他曾写道,“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是我小说的魂魄。”


当日谈及故乡对于各自创作的意义,莫言表示,对作家来讲,故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自己早期的小说毫无疑问是描写故乡的,但对于故乡的经验要不断扩展,随着作家创作经历的延长,活动半径的扩展,眼界的开阔,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纳入其故乡的范围里来。莫言当日分享了自己在古尔纳的故乡所在地、非洲东岸的所见所闻。他笑言,“它将来就会变成我高密东北乡的内容。”


古尔纳随即将故乡引申为“家园”概念。他表示,“这可能是让我们不仅仅在心灵层面、身体层面,还会在更深层次的感官、感知层面有某种共鸣的地方。”而这种共鸣往往会形成创作的灵感。


古尔纳当日谈及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他表示,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自己去了解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背景,“它(《红高粱》)讲了在那些大的历史背景下,普通人是怎样的,我非常喜欢里边非常丰富的语言描写,包括所有的叙事方式,比如对结婚的场景以及其它场景的描写,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中所带有的那种气息。”


在莫言看来,古尔纳作品的一大特色是由小见大,“从一个很窄的地方进来,扩展成巨大的问题。”莫言认为,这是作家的特长,“作家不会像历史学家一样全方位的描写一场巨大的变革,立体化的展示一场战争,描写朝代的变更,政治家的种种宏伟计划,作家往往都是从人出发,从小人物出发,扩展开来表现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应该共同学习的地方,由小见大,从窄门进去,到宽阔的世界里面。”


古尔纳自3月5日落地上海开启自己的首度中国之行,北京之前还曾到访宁波。他表示,自己此行不仅仅是为了领略美丽的中国,更想深入了解中国读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有着怎样的看法。


谈及文学在不同文化间的共通,莫言当日表示,文学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作家的作品能够被另外国家的读者所接受,就在于它们都具备了人类的共同价值,都描写了人类的很多共同的情感基础。(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闻网是中央官方重点新闻网站、主流媒体,此时对莫言的的报道应该有深刻的含义。

发表于 2024-3-1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界的脊梁骨!

发表于 2024-3-1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不仅仅是对于事件的描述,它同样反映了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