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四川成都施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牛肉干案
2023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捣毁伪劣肉干生产工厂1个、制假黑窝点4处、仓储黑窝点3处,扣押伪劣牛肉干4.2吨、外包装袋1万余个、热封口机1台、电脑10台。经查,2021年10月以来,施某等人用风干鸭肉、猪肉加工成假冒风干牛肉,以成都大运会特色旅游商品名义,通过网店和线下商铺销售,涉案金额5300余万元。
该案犯罪团伙以猪肉、鸭肉产品冒充牛肉产品,并以“四川特色”牛肉干名义在大运会主场馆、大运村等重点区域周边进行销售牟利。在成都大运会期间,犯罪团伙生产、销售伪劣涉案产品的行为,严重损害赛事环境和成都“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存在涉外舆情风险。该案的成功侦破,为护航大运会食品安全亮出公安机关打击利剑。
案例二:四川成都“3·28”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3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成功侦破部级联合督办“3·28”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打掉制售假烟犯罪团伙3个,在省内外多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查获假烟储存、中转、销售窝点32处,扣押假烟2万余条、烟丝4220千克,摧毁一个涉及全国多省市的特大制售假冒品牌卷烟地下网络。
该案涉假烟生产、储存、中转、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跨区域、链条式、网络化制售假烟团伙犯罪。该案通过跨省同步收网,将生产、运输、销售团伙全部打掉,从根本上彻底摧毁制售假烟犯罪地下链条,对高效打击新形势下的跨省制售假烟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维护了全省烟草产品市场秩序。
案例三:四川绵阳“1·17”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2023年1月,绵阳市三台县公安局接群众报案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冻结涉案银行账户资金154万元,捣毁生产线1条,窝点3处,销售网点5处,扣押各类商标50000余枚、成品伪劣化妆品60000余盒、半成品约50000余盒,电脑15台,涉案车辆2台。经查,2021年9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雷某琼伙同王某平、李某等人,以某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添加含有甲硝唑、克林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成分的化妆品,通过雷某琼注册的另两家公司进行管理、销售,非法获利1052.8万元。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巨额利润,生产销售假劣化妆品流入国内市场,相关犯罪呈现出了跨区域和产业化特点,不仅严重侵犯了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也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该案成功打掉生产、运输、销售假劣化妆品重点环节,极大的震慑了此类犯罪,进一步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案例四:四川内江“5·16”假冒注册商标系列案
2023年5月,内江市公安局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经查,2022年以来,曾某古、吴某珠、陈某明、雷某等人为首的多个犯罪团伙,通过定制假冒包材,批发廉价散装原料,租用民房设置“黑工坊”,采取非法“翻包”方式生产,注册30余个网店,向全国销售假冒我省知名品牌的伪劣鸡精产品,总涉案金额800余万元。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取非法利益,大肆批发廉价的散装原料,“小作坊”式“翻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四川知名品牌调味产品,严重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对品牌声誉造成恶劣影响。该案深挖全案,斩断罪链,依法严厉打击涉川调味品牌制售假的犯罪行为,为守护四川品牌、四川特产贡献了公安力量。
案例五:四川乐山生产、销售伪劣燃气热水器案
2023年1月,乐山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处,查获假冒某知名品牌燃气热水器2300余台,扣押火排、锁阀等配件2.4万余个。经查,2022年11月以来,嫌疑人杨某、盛某、唐某等人未经权利人许可,在不具备生产资质的情况下,租地建厂作生产窝点,从外省多地小作坊购进无产品合格证的廉价热水器配件,并非法印制说明书、3C强制认证标准等材料组装成伪劣燃气热水器,通过线上网店和线下经销商对外销售,涉案金额3350余万元。
该案仿冒单一知名品牌燃气热水器数量多、案值大,社会影响恶劣。生产销售伪劣燃气热水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侵害权利人创立的品牌信誉,还容易引发爆炸、中毒等事故。该案的成功侦破,有效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案例六:四川南充“11·02”侵犯著作权系列案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南充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陆续侦破系列侵犯著作权案,打掉制售盗版教科书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加工销售仓储窝点9处,现场查获盗版中小学教材280余万册(重300余吨、总码洋近5000万元)。经查,2016年以来,以杨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非法获取中小学教科书模板,违规印制后销售给祝某等人,祝某等人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渠道向全国多地销售盗版教材,累计金额达7000余万元。
中小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工具,国家对教科书的印刷和发行均有严格的规定。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制售盗版教科书不仅侵犯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学业发展,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该案的成功侦破,有效地斩断了一条侵害全国中小学生权益的犯罪链条,保护了教科书正常发行秩序。
案例七:四川宜宾古某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
2023年4月,宜宾市公安局翠屏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捣毁生产窝点2处,查获假药20000余粒,粉碎机、搅拌机等制假设备5套,各类包装材料2万余套,涉案金额500余万元。经查:2019年以来,古某等人为了追求暴利,在宜宾市某地设立生产窝点,以在中药粉中加入化学药和处方药的方式制成假药,通过乡镇“赶集”以10元至20元一粒的价格向农村中老年群体销售。
犯罪嫌疑人以“祖传秘方纯中药”宣传产品治疗功效,诱骗患者大量购买使用,但实际系黑窝点非法生产、销售假药,产品中添加了多种处方药和化学药,配比随意,缺乏质量控制,生产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安全保障。患者长期服用会延误病情诊断及治疗,使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性衰竭,诱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案成功侦破,有效震慑黑窝点式制售假药违法犯罪,有力的维护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留守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安全。
案例八:达州市“10·26”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2023年2月,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根据群众报案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捣毁制假、储存、销售窝点7处,现场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白酒1200瓶,扣押制假包材7.5吨、制假设备4套。经查,2022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陈某波、陈某梅等人以营利为目的,在省内某地租用民宅作制假、储存窝点,从外省购买制假包材,雇佣工人用低端瓶装白酒灌装假冒高端品牌白酒,采取寄递物流、送货上门方式向省内外10余个地区销售,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另查明,自2021年以来,侯某某、黄某某等6人在省内某县开设多家烟酒店,长期从犯罪嫌疑人陈某波、陈某梅处购进假冒知名品牌白酒进行销售,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结伙制假、售假造成权利人和消费者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十分恶劣。该案深挖细查,全链条、全环节打击了包材、生产、储存、销售等全部犯罪环节,有力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有效维护了白酒正常市场经营秩序。该案破获后,权利人公司对省内某地区市场进行了连续10个月的公证购买,均未发现有假冒白酒销售,人民群众对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
案例九:雅安“3·1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3年1月,雅安市天全县公安局在联动执法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捣毁销售窝点6处、加工厂3家、小作坊处、储存仓库2处,现场查获焦亚硫酸钠添加剂2500千克、工业硫磺2袋,二氧化硫超标竹笋27吨。经查,2021年10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高某等人为获取非法利益,从张某琴处购买二氧化硫残留量严重超标的竹笋,在某县乡镇菜市场销售。张某琴及其丈夫周某华长期在成都某农贸批发市场销售含硫量超标的竹笋,销往省内多个地区,涉案金额2300余万元。
竹笋是深受群众喜爱食品原材料,该案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添加二氧化硫的方式延长竹笋保鲜期,造成竹笋中二氧化硫严重超标,长期食用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该案的成功侦破,彻底斩断覆盖省内多地的二氧化硫超标竹笋“产、供、销”一体的犯罪链条,依法打击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案例十:四川巴中“7·12”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
2022年6月,巴中市公安局与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动执法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捣毁伪劣农药生产、储存窝点2处,查处物流寄递点5处,查获伪劣农药20余种5万余瓶、半成品12吨、原材料30余吨,支架设备20余套,各类农药标签100余种70余万份。经查,自2018年以来,吴某海、杨某盼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外省某地租赁厂房、购买设备作黑窝点,购进原材料,在网上购买各类包材,聘用工人生产多个等品种的伪劣农药,通过网上网下方式销往全国15个省市,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
不法分子为降低成本、追求药效,在生产加工农药过程中,非法添加未在标识中明示的其他成分,不仅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还可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该案的成功侦破,有力打击了生产伪劣农药的不法行为,净化了农资生产销售市场,切实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