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山点易洞遗址
据《成都市志.文物志》载,白鹤山点易洞遗址位于邛崃县(今邛崃市)西郊4公里白鹤山后山的西岩西侧。《华阳国志》云:“临邛名山曰四明,亦曰群羊。”即今白鹤山,林麓苍翠,江流萦纡。隋、唐迄明,有庵院达14所,后毁。今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民国修葺。晋代陈寿《益部耆旧传》称:“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司马相如从之受经。"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引《方舆览胜》:“白鹤山在邛州城西八里……司马相如从胡安先生受《易》于此。”可知胡安为西汉时期研究古代哲学的学者,又是通晓阴阳、历象的天文学家。胡安当年聚徒授易之洞,昔称点易洞,实为岩层自然形成之敞口岩窟。岩石色褐而坚硬,高宽约3米,深约2米,可容数人席坐。明万历五年(1577年)邛州州守鞫文谷在点易洞近处建点易书院。
笔者过去多次经过白鹤山弥勒佛塑像石窟旁崎岖的小道到过点易洞。近年因小路艰险,怕游人出危险,有关部门封闭了石窟与点易洞之间的小路,游人再也不能轻易由此登山目睹点易洞的真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