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86|评论: 5

[散文随笔] 读《太阳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慕容春光



20年以前,很多中国的青少年都看过郁秀的校园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和《太阳鸟》。这是郁秀在高中时期,和美国留学时期,分别创作的两部作品。高中写一本书,大学留学再写一本书,这是很大的理想,特别是少年的文学理想。如果年纪再小一些,那可以是上初中的时候,也写一本。初中,高中,大学,写三本书,少年成功,对于以后的发展道路,有很大的好处。

《花季·雨季》和《太阳鸟》基本还是属于少年人的写作水平,学校作文的水平。但是这两本书非常贴近生活,对于生活有很多细致的,巧妙的感触。一般的学校作文,只是语言简单,生活简单,并不能做到贴近生活。郁秀似乎直接将学校的作文,加入了贴近生活的效果。这样的阅读,还是很舒适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作品,在自然之中,不经意之间,实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学要求,那就是无需在意文学的技巧,只要做到贴近生活。我已写过一些关于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文章。我的意思是,对于文学写作,不必玩弄很多的技巧,卖弄很多的辞藻,钻研一些复杂混乱的形式,这样反倒很费力。一个作家,你不需要很多的,过度的在意技巧,形式的东西,只要很本分,很踏实的,贴近生活,也就可以了。

如果就是以日记做例子,作家只要很贴近的,写出一些生活,甚至就是如实的记录自己的生活,那样其实是很实在的。偏向于形式的文学作品,虽然也是在叙述生活琐事,普通小事,寻常平淡之事,但是因为形式过度,所以效果上,还是如同学校作文,并不是在贴近生活,而只能形成,将那些小事提升为一种复杂的,高级而费解的形式。但是本质还是小事。小事怎么能具有一种永恒的形式?小情调怎么能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作品废话连篇,而又使读者对于形式引起很大的费解,迷茫,怀疑。为什么连一点很小的事情也不愿意说清楚,而是要长时间的怀疑一些形式,在形式中挣扎?形式文学的阅读费力,影响呼吸,仿佛将人的头按在水中憋气,将文学当成了一种专门学习潜水和游泳的地方。

郁秀在出版《太阳鸟》以后,没有很大的消息,文学创作基本也就是停止了。我找到一些以前的郁秀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报纸,找到的很少。深圳的《宝安日报》,多了几篇评论郁秀的文章。但是前几年,也就是2016年11月29日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依然还有对郁秀的推荐,原文是:

“郁秀16岁处女作《花季·雨季》于1996年由海天社首次出版,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连环画等,风靡全国,发行量逾300万册。20年过去,《花季·雨季》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今年海天社重新出版郁秀的《花季·雨季》《太阳鸟》《美国旅店》《不会游泳的鱼》《少女玫瑰》五部‘花季雨季系列’中国青春文学经典作品,寄望新的时代放飞更为精彩的青春之歌。”

应该说,郁秀在深圳的文学影响,在中国南部地区的文学影响,还是很广泛的。少年作家韩寒就曾说,他写作《三重门》,主要是受到郁秀的作品的影响——当然他说的是一种属于激励的,不好的影响。而在中国北部,在北京,从1996年开始,我很少看到书店中销售郁秀的作品。郁秀,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萌芽》杂志,这些重要的少年文学,起初主要是在中国的南部地区产生,并且也是在南部地区火速扩大影响。中国北部地区,北京的少年文学,似乎是落后于南部的。北京虽然是中国的首都,但是其实北京的作家并不是很卓著,北京的文学不是很发达。可以说,中国的南部文学,领先于北部文学。中华民国时期,上海直属江苏省,1949年以后,上海被设立为直辖市。江苏,浙江,上海,“江浙沪”,这样一个中国南部的箭头形状的地区,文学是很好的。

历史上,江浙沪有很多大文学家。不必再说唐诗宋词元曲,只说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的三位作家,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都是出身在江苏。曹雪芹写出的“金陵十二钗”,金陵就是南京的旧称。“三言二拍”的两位作家,冯梦龙是江苏人,凌濛初是浙江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又是其中的三位作家,李宝嘉,刘鹗,曾朴,都是江苏人。中国近代,当代的作家,胡适,钱钟书和杨绛夫妇,钱穆,朱自清,叶圣陶,汪曾祺,傅雷,宗白华,吴祖光,余光中,苏童,张贤亮,曹文轩,毕飞宇,苏芩,格非,都是江苏人,作家王朔出生在江苏,幼年居住在北京。鲁迅、周树人、周建人三兄弟,茅盾,郁达夫,丰子恺,梁实秋,郑振铎,徐志摩,林徽因,夏衍,朱生豪,冯雪峰,南怀瑾,王国维,艾青,戴望舒,北岛,余华,余秋雨,施蛰存,金庸,叶永烈,庆山(安妮宝贝),吴雪岚(流潋紫),南派三叔,都是浙江人。张爱玲,丁玲,严歌苓,顾城,王安忆,韩寒,蔡骏,落落,陈丹青,秦文君,陆天明,柯云路,倪匡,周国平,都是上海人。郁秀出生在福建,祖籍上海,10岁移居到深圳。江浙沪有很多优秀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中国最好的翻译外国文学的译林出版社,就是在江苏南京。

所以中国文学的发展,应该重视江浙沪和南部,而北部的文学,应该加快发展的速度。要看到很多在北京出版的重要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南部的作家创作的。郁秀的五部花季雨季系列虽然很成功,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前途广大的年轻作家,这样的作品数量还是太少了。郁秀又没有创建博客,微博,这个畅销作家应该说就是等于忽然没落了。一般的评论对于这种情况就是会说:“难免少年幼稚,才华减退,后劲不足,作品稀少。”但是即使郁秀的作品很多,影响更大,那也只是她自己的优异,不能改良,改善更多的地方的恶劣问题。如果郁秀的作品加多,财产加多,她那种对社会的好意的批评再加大一些,无非也就是相当于作家冯唐。但是冯唐也不能从根本上改良,改善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形成一种伟大的文化变革。

一个人即使改正了错误,缺点,也无法形成大范围,大集体,大群体的改善效果。这是非常无力,失望的。而名利,功名,那也只是一个阶段,要知道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那是一个很长远的问题。所以不应该过分指责一个人,也不必为成功,成名,抱有过大的期待,幻想。多少人梦想考上大学,其实并不是很伟大的事情。世界是广大的,人类是一个整体。局部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体的关系是不是有效。人类是一个共同体。虽然书籍的销量普遍很少,但是报纸,杂志的销量非常大,日本漫画的销量也是非常大,作为出版物,作为人类共同体的出版要求,这样的销量等级,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就是这么多的销量,还是不能有效的改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很多根本的,严重的问题。

那么文学,漫画,出版物,应该做什么?——当然就是应该勇敢的,对于邪恶的人类,发起战斗。要让鲁迅的战斗文学,在当代发扬光大。鲁迅说:“先生存,后发展。”我认为,可以是:“先战斗,后发展。”人类先要争取到自由,和平,然后发展,成功,才是美好的。不贪图名利,功名,财富,不急于牟取利益,即使贫穷,但是自由快乐,这是纯洁,圣洁的理想,是文学的主要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就是应该先战斗,后致富。世界的人类,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是自然界的一种不太合理的情况。美国非常发达,自由,而更多的国家,都是贫穷,落后,还有大量的邪恶人类,在犯罪,在暴力专制,在限制,禁止世界的发展。这样就是上述的情况,即使少数人成功了,但是多数人还是无法摆脱黑暗的束缚。少数人的成功,建立在多数人的失败上,那是没有意义的。成功和失败,都应该建立在自由,文明的世界,国家,社会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正当的竞争,而不是邪恶人类主导的倾轧规则。郁秀的文学是幸福的青少年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反衬出不幸福的人类的数量是多么巨大。张爱玲的文学是华丽的,但是这样的华丽流露出凄凉的国家基础,萧索的城市背景。张爱玲又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可以是:“战斗要趁早。”应该早一些战斗,晚一些发展。当然,战斗和发展,学习,事业,可以一起进行。如果美国在200年以前,没有高速发展成超级大国,而是更多的投入战斗,那么现在美国可能只是和印度一样的发达程度,但是世界人类是自由的,快乐的,以后的发展,都是通畅的。正义人类可以晚200年发展,但是应该早500年清除邪恶的人类。

但是我已说过,现在就是历史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大量的邪恶人类占据高位,垄断国家权力,财富的局面。名人,明星,虽然号召力很大,但是他们赚的钱远远少于大型的企业。但是从经济上说,大型企业,500强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是也仍然无法使国家,世界产生变革,使人类早一些全部自由,解放。

少数人的成功,富裕,奢侈,只是造成贫富分化,贫富悬殊。少数人的成功,不是很大的成功,因为不能长久。只有多数人的成功,富裕,才是个人的稳定,长久。《花季·雨季》写的是重点高中的学生,那些人的家庭财产并不突出,到了《太阳鸟》,美国留学,人物的家庭财产,就很直接的体现了出来。《花季·雨季》和《太阳鸟》都是一些优越的少年,青年,家庭富裕,生活顺风顺水,没有什么挫折,坎坷,幸福快乐,自由如意。他们纯真,善良,可爱。但是他们不能带动更多的人成功,更多的人也没有机会像他们这样的成功。所以他们的成功,也只是少数人,孤立而空虚的。

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似乎也并没有非常特殊的待遇,条件。陈天舒和一些青年到了美国大学,很容易的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当然穷人和中国学校的差学生,看到陈天舒等人这样的留学阵势,会有些瞠目结舌,大惊小怪。中国人无法在短期获得的财富,自由,在美国只是一种基本的,正常的事情。美国很穷的人,应该也是住三居室的房子,装修华丽的像旅馆。中国青少年无法入学的高级学校,在美国都显得很普通,进出自由。中国人扭捏作态,不好意思说英语,而英语是美国人日常说话的母语。中国人将美元视为珍贵的事物,而美元在美国是全国发行,流通的基本货币。这是国家的差距,国家的隔阂。在黑暗的国家,人民的幸福是一种不应该获取的罪过,在自由的国家,这样的罪过只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要求,人权标准。

出国留学只是一种旅行,外国学校并不因为接收留学,就增加很多特殊的设置。中国留学生学习的还是美国学校的教材课程,而不是特殊的培训。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则,的确改变了,但是也不是只有出国才可以改变。如果中国国内,就可以自由,富裕,那么何必再出国,去获得基本的作为人的尊严和荣誉呢?

出国为什么要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事?

《太阳鸟》描写的留学生一起租公寓生活,这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学校的学生,在孩童时期,不工作,不赚钱,天真纯洁的居住在一个房子里,的确非常浪漫。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去对方家里玩,有时家里没人,住上几天,一起做饭,看电视,玩电脑,都非常浪漫。所以“学校学生同室生活”,“少年一起出行,游玩”,这样的形式要很好的推广。

希望少年长大以后,参加工作,还是这样的天真,纯洁,不为世俗名利所困扰,还是可以嬉戏玩耍地居住在一起。

但是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是没有这样的自由,宽裕的条件的。所以出国留学的美好,正常的自由的生活,的确也是应该成为一种规则。可以这样制定:

1,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在学校中自由恋爱。
2,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同学合租房屋。
3,只有出国留学,老师和学生,可以住在对方家中。
4,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在学校中做一些经商的事,包括张贴广告。
5,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直接去校外打工。

一个餐馆打工洗盘子的事,在中国国内就是低卑丢人,在外国就是高贵光彩。很多常见的,出国,留学,移民的事,郁秀留学以前听说过的事,现在有了切身的体会,于是在《太阳鸟》中做出了朴实无华而又诚恳贴切的描述。出国人物的生活,平实而又细致,文学语言非常自然,舒展。

很多传闻,说中国人在外国偷盗公共设施,主要是偷公用电话。郁秀也说到这个问题。《太阳鸟》第一章,说中国人在外国偷路灯。2023年的一则新闻说,6名中国人在意大利的私人竹园偷竹笋,被意大利警察逮捕。而中国人在国内偷盗的公共设施,主要是井盖。中国人素质的低劣,在外国的不轨行动中大肆暴露。

青少年的作品,是一种文学早期的代表,所以很多青少年开始写作,总是喜欢一些古典白话小说的风格。在文学的早期,想象是具体的,文学形象是具体的,概括的说,也就是内容是具体的。而到了文学的中期,高级,内容开始淡化,形式开始突出。《太阳鸟》作为青少年的作品,内容的简单而具体,就体现在陈天舒这个人名上。天舒,字音就是“天书”。在文学早期,对于神仙,魔鬼,对于神话事物的想象,都是具体的。文学早期,内容上是神仙的活动,内容上有“天书”这样一种宝物,而到了文学的中期,高级,已经不再信奉神的存在,内容不再有神,不再有宝物,而只是形式,技巧要非常神奇。郁秀相当于原本要写一本神话书,名字是“太阳鸟”,故事中有一本“天书”。但是她没有写神话,而是将对于神话的向往,转化为现实题材的校园小说。《太阳鸟》中并没有出现太阳鸟,并没有天书。“太阳鸟”,“天书”,就是对于留学生活的一种象征。但是这样的神话名称,名词,还是很具体的。体现了郁秀在内容上的想象,同时也表明,她的文学继续发展下去,应该也是偏向于形式,而不是注重于内容。我大略看了一下郁秀其他的作品,并不是很偏向于形式,但是就是内容更加淡化了。还有一些作品,增加了一些诗意,故事情节增加了紧张,刺激,惊悚,但是又脱离生活,此外,从网站到媒体,郁秀没有更多的宣传,北京所有大书店都没有在明显的位置推荐郁秀的作品,所以她不能引起很大的反响。

很多文学作品,名字仿佛一种神秘的宿命,笼罩着作品,但是毫无具体的指向。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也是全书都和荆棘鸟无关。名字只是象征,如果作为具体的事物,发挥作用,对于作品有所关联,那样是不是更好,更精彩?

文学在高级阶段,内容淡化,风格淡化,而人在年纪增大以后,也是风格淡化,不再活泼。这都是因为,早期相信的很多事物,很多美好的理想,想象,都落空了,都是没有意义的。贫穷,又是没有更多的物质实现理想,所以人就是又穷又呆板,到了中年,老年,已经非常麻木。

所以文学应该有更多的,现实的作用,现实的影响,使读者读书,可以有一定的收获。在童年的想象,可以有一定的满足,这样人和文学,才可以风格强烈,发展个性,真正精彩。文学的内容,故事的重要,就在于要为想象,理想,提供很大的对应,提供具体的材料,以及可能性,合理性。人的想象是分散的,片面的,文学就是要让分散的,片面的想象,成为完备的,具体的事物。《聊斋志异》属于生活化的鬼怪故事,鬼怪和一些平民的小事,琐事,日常生活,结合的很密切,所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还不是具体的合理性。这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篇幅不长,过程不长。神魔小说,玄幻小说,郭敬明,唐家三少,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天蚕土豆,辰东,要写出合理性,写出神魔玄幻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其实,郭敬明的作品,也是形式化的问题有些突出。他企图写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但是这样的情感,很快就从内容故事的感动,转为郭敬明自己叙事的语气。他企图写出一种宏大的场面,气势,但是也是很快转为自己叙事的宏大的语气。华丽,宏大,应该同时属于内容,而不只是属于形式。华丽的事物,宏大的事物,强大的人物,这样去写,而不是要用一种很重的语气,表现内容。郁秀的《花季·雨季》和《太阳鸟》,使人感到气力充沛,因为她写的是一些家庭富裕,学习成绩优秀,生活优越的人物。文学要强大,华丽,就是要写强大的人,华丽的物。

神魔,玄幻,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容上。神魔玄幻影视剧也是这样,要和现实,生活,形成具体细致的关系。我小时候看的香港的欧阳震华主演的电视剧《天降财神》,印象很深。这部电视剧就是财神在现实中的具体,自然的生活。前世今生,投胎转世,神仙下凡,正是要和贴近现实的都市生活,融合在一起。神魔,玄幻,还可以加入警匪片,动作片,武侠片,科幻片,这样都是精彩的。神话与科幻,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

科幻小说要写的非常合理,先进的武器,机器,宇宙飞船,都显得非常真切。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具有一定的历史的合理性,以很多真实的或者传说的历史人物,作为题材,所以使人看的入迷。虽然入迷,上瘾,并不是很好的效果,但是文学作品如果真的可以使人入迷,上瘾,那就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能力。

《花季·雨季》的校园生活是有很深的洞察力,但是结构比较松散。《太阳鸟》全书相对平淡,但是结构非常严谨。可以看出,郁秀在结构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太阳鸟》具有一种《水浒传》的结构,就是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这样形成总的架构和具体的分支,成为整体。而《太阳鸟》的人物故事,又是以直接插入,插叙的方式叙述的,这样又具有《三国演义》的结构特点。可以说,郁秀还是秉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内容,结构上的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当代的延续。但是《太阳鸟》的人物故事并不是很精彩,没有传奇性。他们的优越,他们的平实,他们的看淡,应该说,还是属于中产阶级的特点,他们的家庭实际上也就是中产阶级的阶层。《太阳鸟》的第十八章,天舒的确对同学小马说了一句:“好啊,好啊,我学得带劲多了,你一下子就成了中产阶级。”

在1996年到200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并不突出,而是流行一种“小资产阶级”。到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快,权威机构统计中产阶级家庭达到3320万家,总人口1亿左右。英国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中国中产阶级人口高达7亿,占全国家庭总数的一半。瑞士信贷公司的《全球财富报告》将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间的人划定为中产,统计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约为1.09亿。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估算,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这样有些夸大的数字,似乎直接颠覆了中国8亿贫民的时代。虽然中国并没有8亿富人,但是1亿中产阶级,可以带动8亿人口发展。然而这还不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变革。

所以那个时候如果说郁秀的作品代表了中产阶级的文学的兴起,那么时至今日,何去何从?

《太阳鸟》写了很多人的故事,说明郁秀在生活中,应该也是喜欢听别人讲述自己的身世。文学的题材,故事的题材,是要收集的,要向很多人了解情况,作家应该多倾听朋友,亲人,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样写成多组故事,作品就会非常饱满。《聊斋志异》就是作者蒲松龄邀请很多过路的行人,每人讲述一个故事,这样整理写作成书,内容丰富,才华,才情,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

郁秀的作品虽然有形式化的倾向,但是其实郁秀并不受到西方文学的形式的影响。她自然书写内容,编织结构,形成少年文学,儿童文学的新形式,新形态,这样又有点像秦文君,杨红樱的特点。郁秀在文学的人物塑造上也是欠缺的。这一点是文学早期的特点,也是文学形式过度的结果。郁秀喜欢竖立一种校园学生的典范,楷模,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十佳学生,但是并不是很突出。在《太阳鸟》中,更多的写到了留学生的迷茫,辛酸的侧面。西方文学不重视人物塑造,不看重“典型人物”,除了形式问题,很大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并不是东方国家这样,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就喜欢竖立模范,榜样,典型,让一个人物具有很大的威信,使很多人崇拜。

苏联小说《夏伯阳》,就是这样的一种,现实中塑造模范人物的故事。《夏伯阳》并不是直接塑造夏伯阳这个人物,而是描写生活中,现实中,很多人在一起宣传,塑造夏伯阳的光辉形象。具体的方式,就是当大家提到,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时,他们的回答就是:“让夏伯阳解决”。

《夏伯阳》反映的苏联的现实情况,就是对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转向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苏联文化并不是重视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重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解决问题本身。不要问如何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说,让夏伯阳去解决。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竖立一个模范人物,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现实的模范人物,又成了文学中的典型人物,这是双标杆,双重肯定,于是不但现实的问题得以解决,文学的人物塑造问题,也自然得到解决。

生活中遇到困惑,工作上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让夏伯阳解决。
普希金的问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夏伯阳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问题:“怎么办?”——让夏伯阳解决。

西方国家从现实到文学,就不崇尚于这样的一种模范,典型的解决。

西方文学,似乎直接形成内容创作和形式创作的分界。适合内容的作家,大多去写流行小说。适合形式的作家,大多去写有深度的作品。

文学要通俗易懂,郁秀体现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少年人说事情,解释问题,往往是清晰的,容易理解的。因为在这个年纪,少年是以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方式,去向别人做出解释,说明。而别人,大多数人的“自己理解问题的方式”,都是简单而清晰的,可以照顾到疑问的感受,所以使人舒适。一个人,你自己是如何理解一件事,一个问题,你就如何向别人解释,让别人理解,而不要再另外说出或者写出一些复杂的形式。

《太阳鸟》第三章,有一段文字是:“天舒说她二十六岁时就会是一位博士了,这会让她很光荣,这也一直是她的心愿。杨一说:‘那你知道什么是博士吗?博士在先秦只是一般博学者的称呼。汉武帝时创办了太学,太学里的老师就是博士。’”这样的语气,,深入浅出,推己及人,先是天舒说起博士,然后杨一亲切地告诉她博士的出处,是汉武帝时创办的太学,这样就很容易使人理解博士的意思了。

郁秀有一种天书的意象,神话色彩强烈。名字郁秀,似乎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族群。这样推断,郁秀具有中国人民运动的图腾特点。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即是基督教,拜神教,拜物教的结合。郁秀崇拜神话的标志物,神物。《太阳鸟》也着重写到了王永辉这个基督教的教会的在校学生,还有美国村镇的基督徒家庭,彼得,约翰,大卫祖孙三代人。郁秀应该适合于宗教方面的发展。宗教在现实事业的发展,文学和宗教的结合,即在于人员和组织方面,可以一起工作,互相合作,担任职务。至于婚配,郁秀将《太阳鸟》的主人公陈天舒的表姐阿晴,写成和大卫结婚,也是很可以说明郁秀对于宗教的向往。

秀还是汉代皇帝刘秀的名字。郁秀作为女作家,相貌不是很漂亮,但是她是一种智慧的风度,像明星洪金宝,张洪量,屠洪刚,刘若英,刘恺威的亲戚。

贴近生活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和一些常见的生活情景,还有其他的一些作品,有一些细致的巧合。《太阳鸟》第一章,说到天舒在美国的提款机排队,违反了规矩,然后别人问她是不是日本人,原文是:“天舒笑笑,没有说话,倒像是默认,她只是不想在她的不良行为后说她是中国人。”

姜昆的相声《学外语》,和这里形成巧合。姜昆说,中国人在外国购物,也是违反规矩,然后说了一句日本话,冒充日本人,这就是“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姜昆还有一个相声《妙趣网生》,和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说的笑话相似。就是一个人打了4次电话,第1次是生气,第2次是愤怒,第3次是发疯,第4次是哭笑不得。当然,《妙趣网生》标明是“昆鹏网友”提供的素材。

这样的巧合的小趣味,我又想到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就是黄宏的《考验》,和刘德华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整蛊专家》高度相似。互联网有人爆料说,《羊城晚报》发表的《野蛮测试题》,《故事会》发表的《老曹你好》,都和《整蛊专家》高度相似。这些作品虽然有抄袭的嫌疑,但是还是属于一种模仿,借鉴。此外,这样的相似作品,也是提出一个方法,那就是如果一些演员不能合作表演,那么他们可以这样快捷的,编造几个模仿的小作品,也相当于他们和那些演员,影视剧,形成了合作。姜昆和很多相声演员不能参加《锵锵三人行》,但是说一段《锵锵三人行》的笑话,也算是演示他们参加的效果。黄宏不能和刘德华周星驰合作,但是黄宏表演一个模仿《整蛊专家》的小品,这样甚至好像黄宏穿越到了《整蛊专家》之中,形成了一定的效果。

郁秀的作品贴近生活,但还是赞颂多,批评少,仍然具有一种旧时期的“粉饰太平”的特点。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人物对话是自然的,语气非常真实。也就是说,影视剧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但是,贴近生活,而没有批判,只是一些平淡的过场,那么其实就是在回避社会矛盾,间接粉饰太平。粉饰太平主要是媒体的特点。电视台,报纸,说到中国的大事,涉及大是大非,总是一致的好,好,好。到了哪里,施政问题,都是好,好,好。贪官污吏,腐败分子是如何大肆泛滥,逍遥法外的?全国所有的公安局,派出所,每天接到的案件总数,应该不少于100万件。当然很多案件都不是大事,只是遗失物品,或者群众纠纷,大一些的案件,就是交通事故在增多。在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中,公安局的门前,通常就是全天有人进出,很多百姓坐在办案大厅,等待处理问题。监狱没有空闲,每天人满为患。这么多的事情,在电视台,报纸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报道。央视CCTV12社会与法频道,每天只播出很少的一些案件的节目。这是为什么,为了不破坏安定团结?

改革开放以前,粉饰太平严重,就是大吹大擂,报喜不报忧,大搞领导干部的个人崇拜。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没有很直接的粉饰太平和个人崇拜,但是也无非是换了一种形式。从不允许批评,改为最低数量出版杂文,从歌功颂德,改为大型的文艺晚会。现在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又成为一种理由,成为“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经济发展的金融泡沫,股市灾难,通货膨胀,面子工程,政府债务,房价过高,汇率操纵,三农问题,人均GDP的薄弱环节,还是容不得批评,不允许批评。

《太阳鸟》很随意的提到了几次文化大革命,如果这就是出国留学的一种言论自由,那么郁秀似乎并未得到很大的出版自由。

但是即使——再重复以上的叙述,郁秀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更成功,还是不能引起伟大的社会变革。

韩寒在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上,是有很大的作为的,但是无论郁秀的赞美还是韩寒的批判,中国的学校和教育制度,都没有很大的改革。

但是《太阳鸟》还是体现了一个很大的,学校的好处。其实,学校的考试分数,还是有意义的,那就是考试分数实际是作为学校本身的一种功能。学生不必为学校以外的一些事业,前途而匆忙,只要认识到,在学校考试好,分数高,那么就自然可以在学校本身取得成功。从小学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这都是一种很大的成就。只要进入名牌大学,那么就是成功,就可以很直接的从名牌大学分配到一些理想的事业。天舒去美国留学,就是直接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事,很快也就可以获得优厚的工作。

学校作为综合的学术机构,多项的学科,实际还是属于综合的科学。所以,学校不是很适合文科,文学,艺术,而是更加适合理科,科学,以及教师职业的学生。尖子生,高材生,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的人才。其实,如果学校要适合文学的发展,也不需要很严格的语文课,只要有一座很大的图书馆,书籍很多,让热爱文学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里看到很多书,这就可以了。

一个学校的建筑可以简单,甚至简陋,但是有一座很大的图书馆,那就是文学的启迪,文学的指引,希望更多的学校,成为文学和艺术的园地。校办出版社应该更多的为学生出版作品。

出国认识的人少,朋友少,所以给人一种当地很空荡的感觉,就像隐居在山谷之中,遁入“山外青山楼外楼”。其实对于出国,可以在人少的地方,专门设立一些接待外国人的场所。“外国特设服务项目”,可以有很多的住宿,娱乐,而不是“狗与华人不准入内”的特殊待遇。中国人到了外国,为了很快的适应,理想就是仍然和很多海外华人交流,在唐人街生活。《太阳鸟》写的就是一群中国留学生和家人在美国的团聚,健康快乐的故事,不会说英语的问题,也是自然在学校本身得到了解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3-3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郁秀的登报

0e48ef91-0884-48b6-97df-12dca7b0d338.jpg 2013072407_big.jpg 2015080206_brief.jpg 151116170613065804.jpg Page_b.jpg xjb20130716C11_b.jpg

发表于 2024-3-3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又注册了一个号。

发表于 2024-3-3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年以前,很多中国的青少年都看过郁秀的校园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和《太阳鸟》。这是郁秀在高中时期,和美国留学时期,分别创作的两部作品。高中写一本书,大学留学再写一本书,这是很大的理想,特别是少年的文学理想。如果年纪再小一些,那可以是上初中的时候,也写一本。初中,高中,大学,写三本书,少年成功,对于以后的发展道路,有很大的好处。

《花季·雨季》和《太阳鸟》基本还是属于少年人的写作水平,学校作文的水平。但是这两本书非常贴近生活,对于生活有很多细致的,巧妙的感触。一般的学校作文,只是语言简单,生活简单,并不能做到贴近生活。郁秀似乎直接将学校的作文,加入了贴近生活的效果。这样的阅读,还是很舒适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作品,在自然之中,不经意之间,实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学要求,那就是无需在意文学的技巧,只要做到贴近生活。我已写过一些关于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文章。我的意思是,对于文学写作,不必玩弄很多的技巧,卖弄很多的辞藻,钻研一些复杂混乱的形式,这样反倒很费力。一个作家,你不需要很多的,过度的在意技巧,形式的东西,只要很本分,很踏实的,贴近生活,也就可以了。

如果就是以日记做例子,作家只要很贴近的,写出一些生活,甚至就是如实的记录自己的生活,那样其实是很实在的。偏向于形式的文学作品,虽然也是在叙述生活琐事,普通小事,寻常平淡之事,但是因为形式过度,所以效果上,还是如同学校作文,并不是在贴近生活,而只能形成,将那些小事提升为一种复杂的,高级而费解的形式。但是本质还是小事。小事怎么能具有一种永恒的形式?小情调怎么能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作品废话连篇,而又使读者对于形式引起很大的费解,迷茫,怀疑。为什么连一点很小的事情也不愿意说清楚,而是要长时间的怀疑一些形式,在形式中挣扎?形式文学的阅读费力,影响呼吸,仿佛将人的头按在水中憋气,将文学当成了一种专门学习潜水和游泳的地方。

郁秀在出版《太阳鸟》以后,没有很大的消息,文学创作基本也就是停止了。我找到一些以前的郁秀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报纸,找到的很少。深圳的《宝安日报》,多了几篇评论郁秀的文章。但是前几年,也就是2016年11月29日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依然还有对郁秀的推荐,原文是:

“郁秀16岁处女作《花季·雨季》于1996年由海天社首次出版,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连环画等,风靡全国,发行量逾300万册。20年过去,《花季·雨季》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今年海天社重新出版郁秀的《花季·雨季》《太阳鸟》《美国旅店》《不会游泳的鱼》《少女玫瑰》五部‘花季雨季系列’中国青春文学经典作品,寄望新的时代放飞更为精彩的青春之歌。”

应该说,郁秀在深圳的文学影响,在中国南部地区的文学影响,还是很广泛的。少年作家韩寒就曾说,他写作《三重门》,主要是受到郁秀的作品的影响——当然他说的是一种属于激励的,不好的影响。而在中国北部,在北京,从1996年开始,我很少看到书店中销售郁秀的作品。郁秀,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萌芽》杂志,这些重要的少年文学,起初主要是在中国的南部地区产生,并且也是在南部地区火速扩大影响。中国北部地区,北京的少年文学,似乎是落后于南部的。北京虽然是中国的首都,但是其实北京的作家并不是很卓著,北京的文学不是很发达。可以说,中国的南部文学,领先于北部文学。中华民国时期,上海直属江苏省,1949年以后,上海被设立为直辖市。江苏,浙江,上海,“江浙沪”,这样一个中国南部的箭头形状的地区,文学是很好的。

历史上,江浙沪有很多大文学家。不必再说唐诗宋词元曲,只说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的三位作家,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都是出身在江苏。曹雪芹写出的“金陵十二钗”,金陵就是南京的旧称。“三言二拍”的两位作家,冯梦龙是江苏人,凌濛初是浙江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又是其中的三位作家,李宝嘉,刘鹗,曾朴,都是江苏人。中国近代,当代的作家,胡适,钱钟书和杨绛夫妇,钱穆,朱自清,叶圣陶,汪曾祺,傅雷,宗白华,吴祖光,余光中,苏童,张贤亮,曹文轩,毕飞宇,苏芩,格非,都是江苏人,作家王朔出生在江苏,幼年居住在北京。鲁迅、周树人、周建人三兄弟,茅盾,郁达夫,丰子恺,梁实秋,郑振铎,徐志摩,林徽因,夏衍,朱生豪,冯雪峰,南怀瑾,王国维,艾青,戴望舒,北岛,余华,余秋雨,施蛰存,金庸,叶永烈,庆山(安妮宝贝),吴雪岚(流潋紫),南派三叔,都是浙江人。张爱玲,丁玲,严歌苓,顾城,王安忆,韩寒,蔡骏,落落,陈丹青,秦文君,陆天明,柯云路,倪匡,周国平,都是上海人。郁秀出生在福建,祖籍上海,10岁移居到深圳。江浙沪有很多优秀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中国最好的翻译外国文学的译林出版社,就是在江苏南京。

所以中国文学的发展,应该重视江浙沪和南部,而北部的文学,应该加快发展的速度。要看到很多在北京出版的重要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南部的作家创作的。郁秀的五部花季雨季系列虽然很成功,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前途广大的年轻作家,这样的作品数量还是太少了。郁秀又没有创建博客,微博,这个畅销作家应该说就是等于忽然没落了。一般的评论对于这种情况就是会说:“难免少年幼稚,才华减退,后劲不足,作品稀少。”但是即使郁秀的作品很多,影响更大,那也只是她自己的优异,不能改良,改善更多的地方的恶劣问题。如果郁秀的作品加多,财产加多,她那种对社会的好意的批评再加大一些,无非也就是相当于作家冯唐。但是冯唐也不能从根本上改良,改善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形成一种伟大的文化变革。

一个人即使改正了错误,缺点,也无法形成大范围,大集体,大群体的改善效果。这是非常无力,失望的。而名利,功名,那也只是一个阶段,要知道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那是一个很长远的问题。所以不应该过分指责一个人,也不必为成功,成名,抱有过大的期待,幻想。多少人梦想考上大学,其实并不是很伟大的事情。世界是广大的,人类是一个整体。局部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体的关系是不是有效。人类是一个共同体。虽然书籍的销量普遍很少,但是报纸,杂志的销量非常大,日本漫画的销量也是非常大,作为出版物,作为人类共同体的出版要求,这样的销量等级,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就是这么多的销量,还是不能有效的改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很多根本的,严重的问题。

那么文学,漫画,出版物,应该做什么?——当然就是应该勇敢的,对于邪恶的人类,发起战斗。要让鲁迅的战斗文学,在当代发扬光大。鲁迅说:“先生存,后发展。”我认为,可以是:“先战斗,后发展。”人类先要争取到自由,和平,然后发展,成功,才是美好的。不贪图名利,功名,财富,不急于牟取利益,即使贫穷,但是自由快乐,这是纯洁,圣洁的理想,是文学的主要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就是应该先战斗,后致富。世界的人类,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是自然界的一种不太合理的情况。美国非常发达,自由,而更多的国家,都是贫穷,落后,还有大量的邪恶人类,在犯罪,在暴力专制,在限制,禁止世界的发展。这样就是上述的情况,即使少数人成功了,但是多数人还是无法摆脱黑暗的束缚。少数人的成功,建立在多数人的失败上,那是没有意义的。成功和失败,都应该建立在自由,文明的世界,国家,社会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正当的竞争,而不是邪恶人类主导的倾轧规则。郁秀的文学是幸福的青少年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反衬出不幸福的人类的数量是多么巨大。张爱玲的文学是华丽的,但是这样的华丽流露出凄凉的国家基础,萧索的城市背景。张爱玲又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可以是:“战斗要趁早。”应该早一些战斗,晚一些发展。当然,战斗和发展,学习,事业,可以一起进行。如果美国在200年以前,没有高速发展成超级大国,而是更多的投入战斗,那么现在美国可能只是和印度一样的发达程度,但是世界人类是自由的,快乐的,以后的发展,都是通畅的。正义人类可以晚200年发展,但是应该早500年清除邪恶的人类。

但是我已说过,现在就是历史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大量的邪恶人类占据高位,垄断国家权力,财富的局面。名人,明星,虽然号召力很大,但是他们赚的钱远远少于大型的企业。但是从经济上说,大型企业,500强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是也仍然无法使国家,世界产生变革,使人类早一些全部自由,解放。

少数人的成功,富裕,奢侈,只是造成贫富分化,贫富悬殊。少数人的成功,不是很大的成功,因为不能长久。只有多数人的成功,富裕,才是个人的稳定,长久。《花季·雨季》写的是重点高中的学生,那些人的家庭财产并不突出,到了《太阳鸟》,美国留学,人物的家庭财产,就很直接的体现了出来。《花季·雨季》和《太阳鸟》都是一些优越的少年,青年,家庭富裕,生活顺风顺水,没有什么挫折,坎坷,幸福快乐,自由如意。他们纯真,善良,可爱。但是他们不能带动更多的人成功,更多的人也没有机会像他们这样的成功。所以他们的成功,也只是少数人,孤立而空虚的。

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似乎也并没有非常特殊的待遇,条件。陈天舒和一些青年到了美国大学,很容易的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当然穷人和中国学校的差学生,看到陈天舒等人这样的留学阵势,会有些瞠目结舌,大惊小怪。中国人无法在短期获得的财富,自由,在美国只是一种基本的,正常的事情。美国很穷的人,应该也是住三居室的房子,装修华丽的像旅馆。中国青少年无法入学的高级学校,在美国都显得很普通,进出自由。中国人扭捏作态,不好意思说英语,而英语是美国人日常说话的母语。中国人将美元视为珍贵的事物,而美元在美国是全国发行,流通的基本货币。这是国家的差距,国家的隔阂。发达国家的智慧,在中国被当作愚蠢,那么中国的智慧,在更差的国家,也被当作愚蠢。在黑暗的国家,人民的幸福是一种不应该获取的罪过,在自由的国家,这样的罪过只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要求,人权标准。

出国留学只是一种旅行,外国学校并不因为接收留学,就增加很多特殊的设置。中国留学生学习的还是美国学校的教材课程,而不是特殊的培训。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则,的确改变了,但是也不是只有出国才可以改变。如果中国国内,就可以自由,富裕,那么何必再出国,去获得基本的作为人的尊严和荣誉呢?

出国为什么要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事?

《太阳鸟》描写的留学生一起租公寓生活,这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学校的学生,在孩童时期,不工作,不赚钱,天真纯洁的居住在一个房子里,的确非常浪漫。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去对方家里玩,有时家里没人,住上几天,一起做饭,看电视,玩电脑,都非常浪漫。所以“学校学生同室生活”,“少年一起出行,游玩”,这样的形式要很好的推广。

希望少年长大以后,参加工作,还是这样的天真,纯洁,不为世俗名利所困扰,还是可以嬉戏玩耍地居住在一起。

但是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是没有这样的自由,宽裕的条件的。所以出国留学的美好,正常的自由的生活,的确也是应该成为一种规则。可以这样制定:

1,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在学校中自由恋爱。
2,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同学合租房屋。
3,只有出国留学,老师和学生,可以住在对方家中。
4,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在学校中做一些经商的事,包括张贴广告。
5,只有出国留学,才可以直接去校外打工。

一个餐馆打工洗盘子的事,在中国国内就是低卑丢人,在外国就是高贵光彩。很多常见的,出国,留学,移民的事,郁秀留学以前听说过的事,现在有了切身的体会,于是在《太阳鸟》中做出了朴实无华而又诚恳贴切的描述。出国人物的生活,平实而又细致,文学语言非常自然,舒展。

很多传闻,说中国人在外国偷盗公共设施,主要是偷公用电话。郁秀也说到这个问题。《太阳鸟》第一章,说中国人在外国偷路灯。2023年的一则新闻说,6名中国人在意大利的私人竹园偷竹笋,被意大利警察逮捕。而中国人在国内偷盗的公共设施,主要是井盖。中国人素质的低劣,在外国的不轨行动中大肆暴露。

青少年的作品,是一种文学早期的代表,所以很多青少年开始写作,总是喜欢一些古典白话小说的风格。在文学的早期,想象是具体的,文学形象是具体的,概括的说,也就是内容是具体的。而到了文学的中期,高级,内容开始淡化,形式开始突出。《太阳鸟》作为青少年的作品,内容的简单而具体,就体现在陈天舒这个人名上。天舒,字音就是“天书”。在文学早期,对于神仙,魔鬼,对于神话事物的想象,都是具体的。文学早期,内容上是神仙的活动,内容上有“天书”这样一种宝物,而到了文学的中期,高级,已经不再信奉神的存在,内容不再有神,不再有宝物,而只是形式,技巧要非常神奇。郁秀相当于原本要写一本神话书,名字是“太阳鸟”,故事中有一本“天书”。但是她没有写神话,而是将对于神话的向往,转化为现实题材的校园小说。《太阳鸟》中并没有出现太阳鸟,并没有天书。“太阳鸟”,“天书”,就是对于留学生活的一种象征。但是这样的神话名称,名词,还是很具体的。体现了郁秀在内容上的想象,同时也表明,她的文学继续发展下去,应该也是偏向于形式,而不是注重于内容。我大略看了一下郁秀其他的作品,并不是很偏向于形式,但是就是内容更加淡化了。还有一些作品,增加了一些诗意,故事情节增加了紧张,刺激,惊悚,但是又脱离生活,此外,从网站到媒体,郁秀没有更多的宣传,北京所有大书店都没有在明显的位置推荐郁秀的作品,所以她不能引起很大的反响。

很多文学作品,名字仿佛一种神秘的宿命,笼罩着作品,但是毫无具体的指向。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也是全书都和荆棘鸟无关。名字只是象征,如果作为具体的事物,发挥作用,对于作品有所关联,那样是不是更好,更精彩?

文学在高级阶段,内容淡化,风格淡化,而人在年纪增大以后,也是风格淡化,不再活泼。这都是因为,早期相信的很多事物,很多美好的理想,想象,都落空了,都是没有意义的。贫穷,又是没有更多的物质实现理想,所以人就是又穷又呆板,到了中年,老年,已经非常麻木。

所以文学应该有更多的,现实的作用,现实的影响,使读者读书,可以有一定的收获。在童年的想象,可以有一定的满足,这样人和文学,才可以风格强烈,发展个性,真正精彩。文学的内容,故事的重要,就在于要为想象,理想,提供很大的对应,提供具体的材料,以及可能性,合理性。人的想象是分散的,片面的,文学就是要让分散的,片面的想象,成为完备的,具体的事物。《聊斋志异》属于生活化的鬼怪故事,鬼怪和一些平民的小事,琐事,日常生活,结合的很密切,所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还不是具体的合理性。这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篇幅不长,过程不长。神魔小说,玄幻小说,郭敬明,唐家三少,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天蚕土豆,辰东,要写出合理性,写出神魔玄幻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其实,郭敬明的作品,也是形式化的问题有些突出。他企图写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但是这样的情感,很快就从内容故事的感动,转为郭敬明自己叙事的语气。他企图写出一种宏大的场面,气势,但是也是很快转为自己叙事的宏大的语气。华丽,宏大,应该同时属于内容,而不只是属于形式。华丽的事物,宏大的事物,强大的人物,这样去写,而不是要用一种很重的语气,表现内容。郁秀的《花季·雨季》和《太阳鸟》,使人感到气力充沛,因为她写的是一些家庭富裕,学习成绩优秀,生活优越的人物。文学要强大,华丽,就是要写强大的人,华丽的物。

神魔,玄幻,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容上。神魔玄幻影视剧也是这样,要和现实,生活,形成具体细致的关系。我小时候看的香港的欧阳震华主演的电视剧《天降财神》,印象很深。这部电视剧就是财神在现实中的具体,自然的生活。前世今生,投胎转世,神仙下凡,正是要和贴近现实的都市生活,融合在一起。神魔,玄幻,还可以加入警匪片,动作片,武侠片,科幻片,这样都是精彩的。神话与科幻,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

科幻小说要写的非常合理,先进的武器,机器,宇宙飞船,都显得非常真切。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具有一定的历史的合理性,以很多真实的或者传说的历史人物,作为题材,所以使人看的入迷。虽然入迷,上瘾,并不是很好的效果,但是文学作品如果真的可以使人入迷,上瘾,那就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能力。

《花季·雨季》的校园生活是有很深的洞察力,但是结构比较松散。《太阳鸟》全书相对平淡,但是结构非常严谨。可以看出,郁秀在结构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太阳鸟》具有一种《水浒传》的结构,就是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这样形成总的架构和具体的分支,成为整体。而《太阳鸟》的人物故事,又是以直接插入,插叙的方式叙述的,这样又具有《三国演义》的结构特点。可以说,郁秀还是秉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内容,结构上的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当代的延续。但是《太阳鸟》的人物故事并不是很精彩,没有传奇性。他们的优越,他们的平实,他们的看淡,应该说,还是属于中产阶级的特点,他们的家庭实际上也就是中产阶级的阶层。《太阳鸟》的第十八章,天舒的确对同学小马说了一句:“好啊,好啊,我学得带劲多了,你一下子就成了中产阶级。”

在1996年到200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并不突出,而是流行一种“小资产阶级”。到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快,权威机构统计中产阶级家庭达到3320万家,总人口1亿左右。英国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中国中产阶级人口高达7亿,占全国家庭总数的一半。瑞士信贷公司的《全球财富报告》将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间的人划定为中产,统计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约为1.09亿。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估算,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这样有些夸大的数字,似乎直接颠覆了中国8亿贫民的时代。虽然中国并没有8亿富人,但是1亿中产阶级,可以带动8亿人口发展。然而这还不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变革。

所以那个时候如果说郁秀的作品代表了中产阶级的文学的兴起,那么时至今日,何去何从?

《太阳鸟》写了很多人的故事,说明郁秀在生活中,应该也是喜欢听别人讲述自己的身世。文学的题材,故事的题材,是要收集的,要向很多人了解情况,作家应该多倾听朋友,亲人,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样写成多组故事,作品就会非常饱满。《聊斋志异》就是作者蒲松龄邀请很多过路的行人,每人讲述一个故事,这样整理写作成书,内容丰富,才华,才情,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

郁秀的作品虽然有形式化的倾向,但是其实郁秀并不受到西方文学的形式的影响。她自然书写内容,编织结构,形成少年文学,儿童文学的新形式,新形态,这样又有点像秦文君,杨红樱的特点。郁秀在文学的人物塑造上也是欠缺的。这一点是文学早期的特点,也是文学形式过度的结果。郁秀喜欢竖立一种校园学生的典范,楷模,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十佳学生,但是并不是很突出。在《太阳鸟》中,更多的写到了留学生的迷茫,辛酸的侧面。西方文学不重视人物塑造,不看重“典型人物”,除了形式问题,很大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并不是东方国家这样,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就喜欢竖立模范,榜样,典型,让一个人物具有很大的威信,使很多人崇拜。

苏联小说《夏伯阳》,就是这样的一种,现实中塑造模范人物的故事。《夏伯阳》并不是直接塑造夏伯阳这个人物,而是描写生活中,现实中,很多人在一起宣传,塑造夏伯阳的光辉形象。具体的方式,就是当大家提到,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时,他们的回答就是:“让夏伯阳解决”。

《夏伯阳》反映的苏联的现实情况,就是对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转向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苏联文化并不是重视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重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解决问题本身。不要问如何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说,让夏伯阳去解决。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竖立一个模范人物,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现实的模范人物,又成了文学中的典型人物,这是双标杆,双重肯定,于是不但现实的问题得以解决,文学的人物塑造问题,也自然得到解决。

生活中遇到困惑,工作上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让夏伯阳解决。
普希金的问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夏伯阳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问题:“怎么办?”——让夏伯阳解决。

西方国家从现实到文学,就不崇尚于这样的一种模范,典型的解决。

西方文学,似乎直接形成内容创作和形式创作的分界。适合内容的作家,大多去写流行小说。适合形式的作家,大多去写有深度的作品。

文学要通俗易懂,郁秀体现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少年人说事情,解释问题,往往是清晰的,容易理解的。因为在这个年纪,少年是以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方式,去向别人做出解释,说明。而别人,大多数人的“自己理解问题的方式”,都是简单而清晰的,可以照顾到疑问的感受,所以使人舒适。一个人,你自己是如何理解一件事,一个问题,你就如何向别人解释,让别人理解,而不要再另外说出或者写出一些复杂的形式。

《太阳鸟》第三章,有一段文字是:“天舒说她二十六岁时就会是一位博士了,这会让她很光荣,这也一直是她的心愿。杨一说:‘那你知道什么是博士吗?博士在先秦只是一般博学者的称呼。汉武帝时创办了太学,太学里的老师就是博士。’”这样的语气,,深入浅出,推己及人,先是天舒说起博士,然后杨一亲切地告诉她博士的出处,是汉武帝时创办的太学,这样就很容易使人理解博士的意思了。

郁秀有一种天书的意象,神话色彩强烈。名字郁秀,似乎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族群。这样推断,郁秀具有中国人民运动的图腾特点。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即是基督教,拜神教,拜物教的结合。郁秀崇拜神话的标志物,神物。《太阳鸟》也着重写到了王永辉这个基督教的教会的在校学生,还有美国村镇的基督徒家庭,彼得,约翰,大卫祖孙三代人。郁秀应该适合于宗教方面的发展。宗教在现实事业的发展,文学和宗教的结合,即在于人员和组织方面,可以一起工作,互相合作,担任职务。至于婚配,郁秀将《太阳鸟》的主人公陈天舒的表姐阿晴,写成和大卫结婚,也是很可以说明郁秀对于宗教的向往。

秀还是汉代皇帝刘秀的名字。郁秀作为女作家,相貌不是很漂亮,但是她是一种智慧的风度,像明星洪金宝,张洪量,屠洪刚,刘若英,刘恺威的亲戚。

贴近生活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和一些常见的生活情景,还有其他的一些作品,有一些细致的巧合。《太阳鸟》第一章,说到天舒在美国的提款机排队,违反了规矩,然后别人问她是不是日本人,原文是:“天舒笑笑,没有说话,倒像是默认,她只是不想在她的不良行为后说她是中国人。”

姜昆的相声《学外语》,和这里形成巧合。姜昆说,中国人在外国购物,也是违反规矩,然后说了一句日本话,冒充日本人,这就是“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姜昆还有一个相声《妙趣网生》,和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说的笑话相似。就是一个人打了4次电话,第1次是生气,第2次是愤怒,第3次是发疯,第4次是哭笑不得。当然,《妙趣网生》标明是“昆鹏网友”提供的素材。

这样的巧合的小趣味,我又想到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就是黄宏的《考验》,和刘德华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整蛊专家》高度相似。互联网有人爆料说,《羊城晚报》发表的《野蛮测试题》,《故事会》发表的《老曹你好》,都和《整蛊专家》高度相似。这些作品虽然有抄袭的嫌疑,但是还是属于一种模仿,借鉴。此外,这样的相似作品,也是提出一个方法,那就是如果一些演员不能合作表演,那么他们可以这样快捷的,编造几个模仿的小作品,也相当于他们和那些演员,影视剧,形成了合作。姜昆和很多相声演员不能参加《锵锵三人行》,但是说一段《锵锵三人行》的笑话,也算是演示他们参加的效果。黄宏不能和刘德华周星驰合作,但是黄宏表演一个模仿《整蛊专家》的小品,这样甚至好像黄宏穿越到了《整蛊专家》之中,形成了一定的效果。

郁秀的作品贴近生活,但还是赞颂多,批评少,仍然具有一种旧时期的“粉饰太平”的特点。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人物对话是自然的,语气非常真实。也就是说,影视剧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但是,贴近生活,而没有批判,只是一些平淡的过场,那么其实就是在回避社会矛盾,间接粉饰太平。粉饰太平主要是媒体的特点。电视台,报纸,说到中国的大事,涉及大是大非,总是一致的好,好,好。到了哪里,施政问题,都是好,好,好。贪官污吏,腐败分子是如何大肆泛滥,逍遥法外的?全国所有的公安局,派出所,每天接到的案件总数,应该不少于100万件。当然很多案件都不是大事,只是遗失物品,或者群众纠纷,大一些的案件,就是交通事故在增多。在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中,公安局的门前,通常就是全天有人进出,很多百姓坐在办案大厅,等待处理问题。监狱没有空闲,每天人满为患。这么多的事情,在电视台,报纸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报道。央视CCTV12社会与法频道,每天只播出很少的一些案件的节目。这是为什么,为了不破坏安定团结?

改革开放以前,粉饰太平严重,就是大吹大擂,报喜不报忧,大搞领导干部的个人崇拜。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没有很直接的粉饰太平和个人崇拜,但是也无非是换了一种形式。从不允许批评,改为最低数量出版杂文,从歌功颂德,改为大型的文艺晚会。现在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又成为一种理由,成为“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经济发展的金融泡沫,股市灾难,通货膨胀,面子工程,政府债务,房价过高,汇率操纵,三农问题,人均GDP的薄弱环节,还是容不得批评,不允许批评。

《太阳鸟》很随意的提到了几次文化大革命,如果这就是出国留学的一种言论自由,那么郁秀似乎并未得到很大的出版自由。

但是即使——再重复以上的叙述,郁秀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更成功,还是不能引起伟大的社会变革。

韩寒在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上,是有很大的作为的,但是无论郁秀的赞美还是韩寒的批判,中国的学校和教育制度,都没有很大的改革。

但是《太阳鸟》还是体现了一个很大的,学校的好处。其实,学校的考试分数,还是有意义的,那就是考试分数实际是作为学校本身的一种功能。学生不必为学校以外的一些事业,前途而匆忙,只要认识到,在学校考试好,分数高,那么就自然可以在学校本身取得成功。从小学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这都是一种很大的成就。只要进入名牌大学,那么就是成功,就可以很直接的从名牌大学分配到一些理想的事业。天舒去美国留学,就是直接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事,很快也就可以获得优厚的工作。

学校作为综合的学术机构,多项的学科,实际还是属于综合的科学。所以,学校不是很适合文科,文学,艺术,而是更加适合理科,科学,以及教师职业的学生。尖子生,高材生,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的人才。其实,如果学校要适合文学的发展,也不需要很严格的语文课,只要有一座很大的图书馆,书籍很多,让热爱文学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里看到很多书,这就可以了。

一个学校的建筑可以简单,甚至简陋,但是有一座很大的图书馆,那就是文学的启迪,文学的指引,希望更多的学校,成为文学和艺术的园地。校办出版社应该更多的为学生出版作品。

出国认识的人少,朋友少,所以给人一种当地很空荡的感觉,就像隐居在山谷之中,遁入“山外青山楼外楼”。其实对于出国,可以在人少的地方,专门设立一些接待外国人的场所。“外国特设服务项目”,可以有很多的住宿,娱乐,而不是“狗与华人不准入内”的特殊待遇。中国人到了外国,为了很快的适应,理想就是仍然和很多海外华人交流,在唐人街生活。《太阳鸟》写的就是一群中国留学生和家人在美国的团聚,健康快乐的故事,不会说英语的问题,也是自然在学校本身得到了解决。


发表于 2024-3-3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文字乱码。

发表于 2024-4-1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