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河的鸟
目前已知的Zosterops属(绣眼儿鸟)大约有150种,分布在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坎贝尔岛。而日本Zosterops,很容易通过棕色的色调来区分。顾名思义,被限制在日本的岛屿上。
而简单的Zosterops似乎是一个东方物种,我们正在谈论的红胁Zosterops。它向北延伸到阿穆尔河(黑龙江),每年两次出现在北京,大量出现。同时,我发现红胁绣眼鸟在穆坪也很普遍。1869年4月24日,一群绿色的绣眼儿鸟出现在邓池沟的野梨树上,4月25日,谭卫道猎杀了其中的几只,发现是两个品种。4月26日,一只红色的拖着长尾巴的雄性太阳鸟(AEthopyga Dabryi)出现在邓池沟
红胁Zosterops指的是红胁绣眼鸟,它的学名是Zosterops erythropleurus,俗名还有白眼儿、粉眼儿、褐色胁绣眼、红胁白目眶、红胁粉眼等。
红胁绣眼鸟属于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大约12厘米。与暗绿绣眼鸟及灰腹绣眼鸟的区别在于,它的上体灰色较多,两胁栗色(有时不显露),下颚色较淡,黄色的喉斑较小,头顶无黄色。此外,它的虹膜红褐,嘴橄榄色,脚灰色,眼周具明显的白圈。
红胁绣眼鸟主要分布在东亚、中国华东、华南及印度支那,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往南至华中、华南及华东。它们是夏候鸟,在林间及林缘附近耕作区分布,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原始林及次生林,有时与暗绿绣眼鸟混群。它们主要以小虫和甜食为食,叫声是该属特有的嘁喳叫声dze-dze。
从锡金到克什米尔山谷,整个喜马拉雅西北部地区似乎都很常见。在突厥斯坦东北部,在四川西部和穆坪,在森林中间,在中等海拔的山上,也不罕见高山旋木雀。随着冬天的临近,高山旋木雀来到平原,在寒冷的季节里一直呆在那里。(天全旋木雀)
Certhia himalayana是高山旋木雀的学名。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128-151毫米,体重7-19克。它的上体黑褐色,羽端具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羽干斑,腰锈棕色,两翅和尾羽淡褐色具黑褐色横斑,眉纹棕白色。颏、喉乳白色,胸腹部烟黄色,嘴较其它旋木雀显长而下弯。虹膜褐色,嘴褐色,下颚色浅,脚近褐色。
高山旋木雀一般栖息于海拔1100-35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亦见于高山灌丛间以及冬季可见于500米左右的平原地区。它们是留鸟,部分做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和游荡。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有象甲、金花虫、锹形甲、蠼螋等。
在中国,高山旋木雀分布于陕西(秦岭)、甘肃(西南部)、四川、贵州(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天全旋木雀,也被称为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是中国人独立发现并命名的第二个鸟种。它的鉴别特征包括相对较短的喙,下体仅颏和喉部为丝白色,胸、腹、上胁为灰棕色。
这种旋木雀最初在1995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的李桂垣教授根据四川天全和大邑县发表的旋木雀天全亚种Certhia familiaris tianquanensis提升为种。在2000年,孙悦华和Jochen Martens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顶发现了这种旋木雀,并通过形态比较、鸣声分析和DNA鉴定,认定其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四川旋木雀的模式标本存放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中,其中有一只正是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雅安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其中也包括了四川旋木雀。
Spelaeornis Halsueti可能是指斑翅鹩鹛秦岭亚种。这种鸟类是中国的特有亚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其模式产地在陕西秦岭。
斑翅鹩鹛秦岭亚种体型较小,尾稍长,上体红褐而具黑白色点斑,尾及两翼具黑色细横斑。下体棕色,喉白色明显,胸通常具浅淡的白色纵纹。它们通常栖息于海拔1500-3600米的山区森林林下层。
在隆冬时节,谭卫道在秦岭(Tsinling)一个幽深而幽静的山谷里捕捉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
C'est dans une vallée profonde et solitaire du Tsinling que j'ai pris ce joli petit oiseau, en plein hiver.
捕获的时间表明该物种在该地区定居,但是
L'époque où la capture a été faite permet de supposer que l'espèce est sédentaire dans cette région, mais
这当然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六个月的研究中,我只发现了一个个体。
elle y est certainement très rare, puisqu'en six mois de recherches je n'ai pu découvrir qu'un seul individu.
Halsueti Spelæornis与Moupin的Sp. troglodytoides有着相同的步态和几乎相同的声音;
Sp. troglodytoides是斑翅鹩鹛的学名。
斑翅鹩鹛是画眉科、鹩鹛属型鸟类,体长10-11厘米。它的头顶橄榄褐色具黑色端斑和棕白色次端斑点,颊和耳羽橙棕色或褐色。背灰褐或橄榄棕褐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尾长、栗褐色具细的黑色横斑,飞羽亦为栗褐色具黑褐色横斑。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色。
斑翅鹩鹛主要栖息于茂密的山地森林中,尤以林下植物发达、多灌木和苔藓植物的阴暗、潮湿的常绿阔叶林中较常见,也栖息于竹林、松林和林缘疏林灌丛。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它们常独或成对活动,在高山、深沟、峡谷处的树丛和矮灌丛间,频繁地在树根间、地面或灌丛与草丛中跳来跳去,并发出轻而低沉的“吱、吱”叫声。
Le Spelæornis Halsueti a les mêmes allures et presque la même voix que le Sp. troglodytoïdes de Moupin ;
像他一样,他站在洞穴里,站在岩石之间,站在最难以捉摸的灌木丛中间。
comme lui, il se tient dans les cavernes, dans les interstices des pierres, ou au milieu des fourrés les plus inextricab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