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69|评论: 1

[原创] 三老咋升职了——旧话要重提十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老咋升职了——旧话要重提十七

前言
   如题。原著“三老”被教材改写为“官绅的头子”。既是官的头子,其位应在邺令西门豹之上。若然,则教材须重写。
   “旧话”。笔者于2020、2022、2023学年起提出质疑。
   之前该教材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时,笔者于2018学年前连续八年对它提出质疑。
   “要重提”。自以为这差错之真实度八九不离十的,因还未订正,故此。
   “十七”。上一篇为《您可是教材呀——旧话要重提十六》。

知识性差错(1-2)
   原著,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教材,2019—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113页: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浅析
   教材疑似差错三处,本文仅指瑕一处。

   一、把原著改写为教材,须有一定之规。愚以为,可以“信、达、雅”为规:


   1.信,讲求真实性。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语意)、理。
   2.达,讲求语法性与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通顺、合理。
   3.雅,讲求文学性。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二、教材改写不当把“三老”说成“官绅的头子”。
   教材改写,不信,改换原著重要之人;不达,不合事理。
   “三老”,掌教化之官,且很可能是乡官,较县官低一级;即便是县一级,也充其量是中层,连前三名县令、县丞、县尉都比不上(县令是西门豹,“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更遑论是“官绅的头子”了。
   可见,“三老”绝不是官的头子(西门豹才是邺地的官的头子),更不是绅的头子,那么,教材把原著“三老”改为“官绅的头子”,有何凭借?
   实情为,斯时漳河边上的西门豹,他毋庸置疑的才是官的头子,他掌握所有人的生杀予夺大权。看,他“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凡投三弟子”——“复投三老河中”。若“三老”真的是“官绅的头子”,则权归“三老”。即西门豹不可对付“三老”,反倒“三老”能对付西门豹。不是吗?
   “官绅的头子”可不是乱叫的,有名就有位,有位就有权。

   综上,原著“三老”与教材“官绅的头子”不可互训互换——改写明显出错。

   笔者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无一把“三老”释作“官绅的头子”——近义也没有。
   笔者网搜的《西门豹治邺》的译文十篇以上,无一把“三老”说成“官绅的头子”的,反倒全都使用原著词语“三老”。
   愚以为,可保留“三老”一词不译,如网文般径直移到课文中,但要加注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5-2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官绅,绅士,泛指地方上的豪强地主、豪门旺族的掌舵人、名望人,魏晋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任人,基本上来自豪强大地主,似乎也讲得通。西门豹意在打击豪强,打击门阀士族。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