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5月24日-25日
由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四川基地主办
2024“玩转地科,探秘峨眉”
地质研学营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峨眉山举行
开营仪式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名誉院长潘懋教授致辞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四川基地、协办单位的负责人和指导专家出席开营式
玩转地科,走进科学殿堂
地质研学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参观、学习、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营员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参观了国家级地质标本园、峨眉山地质-地貌沙盘 、参观岩溶地貌;野外实地学习,认识玄武岩、褶皱断层地质构造,聆听专家的地质科学讲座……
探秘峨眉,寻觅自然奥秘
研学感想
高一1班高艺佳——
周五晨曦之际出发,晌午时分抵达营地,然后举行开营仪式。当开营宣告之刻,这场短促却令人难忘的研学之旅遂正式拉开帷幕。在实地考察之前,侯教授为我们阐释了即将观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以及一些零散的知识。任务明确后,我们便迈步踏上征途。
在四溪沟,我们近距端详了岩石的层理架构,目睹了岩石表层水的波纹,由此推断此地在几亿年前乃是前海环境。走进溶洞,切实领略了“大自然天然空调”的魅力,亲身感受了各种钟乳石,轻抚了这需历经上亿年方能形成的景观。此外,我们还借助 5%浓度的稀盐酸与镁试剂检验岩石的成分,通过冒出的大量气泡可知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且未变成蓝色推断出并不存在镁离子。晚间,侯教授引领我们复盘了白日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得以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陈博士为我们讲解了次日将会遭遇的知识点以及行程安排。
次日,在田亚铭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成都理工大学的标本园,见到由数位老教授实地考察数据制成的沙盘。这是我首次如此明晰地目睹峨眉山的布局。它的地层、高差、考察路线,一切皆如此直观。其后,我参观了龙门硐景区的峨眉山玄武岩、褶皱断层地质构造,观察并总结规律。同时,在教授的指引下,认识了带气孔的玄武岩、含铜含金的岩层。下山途中,我们还前往了峨眉山泉的水源地,感受泉水的冰凉。在返程途中,我们顺道前往乐山,品尝了当地美食。
研学虽已落幕,但这绝非地球科学学习之旅的终结。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走进自然,亲眼目睹了那些仅呈现于屏幕之上的景观,实践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这对于长期的学习以及后续的实践无疑具有重大助力。两天一夜的旅程转瞬即逝,返程的路途上,望着窗外的景致,只觉一切犹如一场梦境。但学习仍需持续,生活仍需继续。我们将携带此次研学收获的实践精神奋力学习,好好生活,带着研学种下的地球科学学习的种子,钻研地理!
研学感想
高一3班范文艺——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玩转地科,探秘峨眉”的地理活动。首先感谢各位教授能从百忙之中来为我们讲解各种地理知识,其次感谢燕园·教创和成都·教创共同创办这次活动,更感谢成都西川汇锦都学校的各位老师的辛勤带领。
周五的晨光照耀着我们,将我们送达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随着开营仪式的结束,这次活动也正式开始。时间来到下午三点,我们已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四溪沟景区。通过啸月泉后又走了几里路的我们终于来到了二号洞——隐佛洞。清冽的山风驱散了我们满身的疲惫。进洞后,绚烂的灯光照耀着经千百万年形成的石钟乳、石蔓和石柱。滴水可以穿石,坑坑洼洼的斑驳诉说着 Ca(OH)的苦楚。到达高 980 米处的老君洞后,我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惊。幽长的小路两旁生长着婀娜多姿的钟乳石,五彩的灯光照亮了脚旁的小溪流,也将这壮观的溶洞反射出神光来。走完两公里的路却丝毫不觉疲倦,甚至意犹未尽,这大概便是老君的恩赐吧。更有趣的是白云石能迅速与镁试剂反应变蓝,方解石能在 CaCO₃ 试剂下反应产生细小泡沫。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乘着大巴车到达龙门硐,我们捡拾了些许的玄武岩,在田教授的带领及讲解中,我们更是收获颇丰。我们上山坡,下溪河,学中玩,玩中学,背斜、向斜、波纹状的岩石……一点又一点的知识嵌入我的脑海中。一天半的活动在欢愉中结束了,在记忆的星河里留下了一颗璀璨明星。
实践是知识的具体呈现形式。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是让我们身临其境学习了更广泛的知识。最后,希望能够参加更多此类实践活动!
研学感想
高一3班方诗童——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艳阳高照,风吹过,零零星星飘下几片绿叶,此地处处充满了未知与机遇,也预示着两天一夜的研学活动即将拉开序幕。进入教室,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此次主讲教授及其他参与此次研学活动的教授,田教授、侯教授和陈博士等。
下午,我们跟随指导专家一同来到峨眉山上的溶洞中,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进入溶洞,一个个石钟乳从上垂下,仿若悬挂于此。阴冷潮湿的溶洞中,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看到了与平日里不一样的峨眉山。它位于板块断裂带,在板块的挤压下发生了构造运动,那岩石中的纹路原来是由构造运动造成的。烈日炎炎,又热又累,我们大口喘气,聆听着教授平静而又清晰的讲解,不由得从内心深处由衷地钦佩这些在外进行地质研究的人。正是他们顶着骄阳,在满是蚊子蚂蚁的陆地上行走,细心钻研这些地质构造、岩石形成,才让完整的峨眉全然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此期间,我还看到了许多新奇的生物,比如:竹节虫、蜉蝣、蛐蛐以及诗歌中提及的蒹葭。在爬了诸多台阶又累又热之时,不变的是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未知奥秘探寻的热衷、对几万年几亿年前历史重现的追求。我们看到了倒挂的蝙蝠,见到了钟乳王,走过了五彩斑斓的时空隧道。
研学感想
高一4班王思桥——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坐上了前往四溪沟景区的大巴。一路上,我望着窗外的美景,峨眉山是如此宏伟壮丽。到达景区后,我被景区的全景所震惊,它竟是如此之大。我们跟随侯中健教授的步伐,开始了一下午的旅程。侯教授先为我们讲解了岩石的形成及其结构特征。他指出,这里有着明显的分层结构,且形成于2.3亿年前。
我聆听着教授的讲解,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隐佛洞。隐佛洞海拔约890米,乃第三重溶洞(其下尚有两层溶洞)。迈入溶洞,一股凉意袭来,伴随着令人惊叹的景色:整个洞穴皆由钟乳石构成,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它不过是今日下午的配角罢了,真正的主角乃是后方的老君洞。老君洞入口海拔为 980 米,长约 2 公里,门口设有许愿池,不禁让我想起方才经过的啸月泉。此处乃一片神水,有着美好的传说:仲子陵为了救母,虔诚地向月神祈求,月神为之感动,遂赐下山泉,使其母亲得以全身康复。
待我回过神来,大半同学早已进入老君洞,我赶忙跟上大部队,步入其中。我看到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钟乳石,如蛟龙潜伏、翡翠玉璧、佛手如意、无根圣树、老君遗珠等等,每一个都令人惊叹不已。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钟乳王,它是一根石柱,却比其他石柱都要大上好几倍。我还学习了石幔、石帘、石笋等地理课上未曾学到的知识。
在老君洞的出口,海拔约为 1080 米。而后,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下山之旅。在这段旅途中,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化学实验,以检验白云岩的化学成分,这个过程亦是令人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