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东街原丁字口大约百米远的北街东侧有一条小巷,巷口挂着“大夫第“的牌子。
弯曲狭窄的巷道原来可以由北街进去,从东街出来。不知什么年代,小巷中修了不少民房,巷道就此堵塞。听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住户讲,他们的房子就是修在原巷子的道路上的。
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小巷原来并不像今天这样狭窄,里面的房屋也像模像样的,特别是居中的一座古色古香的两进四合院,明代住过在京城当官的一位“大夫”。明末战乱,大官逃难不知所踪,后人称此人留下来的宅子为“大夫第”。再后一位姓扬的将军搬了进去居住。
吴明瑶《回望北街》一文记录了这位将军的故事。故事梗概是,住在大夫第小巷中的这位将军名叫杨家祯,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分州兵变武装起义,受挫后被24军收编,曾在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学习,抗日战争中参加了鲁南会战。
据知情人士回忆,杨家祯,字浩澄,邛崃石坡人。邛州联合县立中学毕业后入伍参军,在国民革命军第24军中先后任排长、参谋、营长、副团长。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后,于1939年春出任西康省保训人员训练所训练处副处长,是年冬任西康省军管区司令部上校科长,1942年升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少将,1943年秋任24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1946年冬升至24军参谋长。
1949年12月9日,杨家祯全权代表西康省政府主席、24军军长刘文辉与邓锡侯、潘文华在通电起义的宣言上签字,当天24军在雅安宣告起义投入革命阵营,
为成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杨家祯先后任解放军雅安军管会委员、西南军政大学眉山分校副校长、川西军区高级参议、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
杨家祯受刘伯承元帅之邀任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员时,给不少军队高级干部上过课。电视剧《亮剑》中的“战神”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将军曾是杨的学生。
我们钻进杨家祯早已搬离的“大夫第”小巷考察,亲眼见识了巷中旧宅早已被居民新建的杂乱无章房屋所取代,好在个别人建房时利用了老宅子残留的部分砖墙,上面砌筑的长方形古式青砖比近代的墙砖宽大厚实,可以让人想象到当年“大夫第”曾有过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