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921|评论: 0

2024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5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2024年7月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作了介绍。

据悉,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自2011年起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以翔实的科学监测数据,系统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海洋热含量和海平面高度均创新高,南极海冰范围再创新低。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23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2023年为中国1901年以来最暖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值偏少5.7%
大气圈方面,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气象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最近10年(2014~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2℃。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84℃,为1901年以来的最暖年份。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重。中国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趋多趋强,极端低温事件总体减少;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

水圈方面,全球海洋变暖加速,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的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加速;2023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1993~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3.4毫米/年)。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2023年,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值偏少5.7%。另一方面,青海湖水位连续19年回升,已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水位。

青藏公路沿线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平均厚度创新高
冰冻圈方面,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处于高物质亏损状态。2023年,全球参照冰川平均物质平衡量为–1229毫米水当量,为1960年以来的最低值。

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南极海冰范围再创新低。1979~2023年,北极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4.1%。1979~2015年,南极海冰范围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以偏小为主。2023年2月和9月,南极海冰范围分别较常年值偏小38.1%和15.1%,均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最小值。

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2023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1291毫米水当量)为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1981~2023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平均每10年增厚20.2厘米,2023年平均厚度为260厘米,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生物圈方面,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2023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0.371,较2001~2020年平均值上升10.6%,是2000年以来的第三高值。

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1963~2023年,北京站的玉兰、沈阳站的刺槐、合肥站的垂柳、桂林站的枫香树和西安站的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4天、1.4天、2.3天、2.7天和3.0天,2023年西安站的色木槭展叶期始期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区域生态气候状况趋好。2005~2023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中国沿海红树林面积2023年恢复至1990年水平。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方面,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2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浓度呈上升趋势。2022年,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略高于2022年全球平均值。

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较2022年均略有降低,其中上甸子和临安站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
到本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特征?未来的趋势如何?

袁佳双表示,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气候系统多个层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长序列气候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显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延长,例如2022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干旱和2023年6月中下旬至7月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伴随气温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所增强。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发生破纪录的特大暴雨,如“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23·7”华北极端暴雨过程等。

袁佳双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到本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

降水方面,袁佳双表示,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总降水量,变率增大,降水更趋于极端化。未来30年,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在全国范围内将呈现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增加幅度将超过1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