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61|评论: 0

广东、浙江等地已出现病例!这个急性传染病,已致全球多人死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0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全球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今年以来,已有国家死亡病例超5000。由于登革热病例不断增加,当地时间9月8日,菲律宾中部保和省进入灾难状态。

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已出现登革热病例。
已致全球多人死亡

菲律宾部分省市进入灾难状态

2024年以来,巴西登革热疑似及确诊病例上升至6500034例,死亡病例上升至5219例,另有2012例死亡病例待核查。

由于登革热病例不断增加,当地时间2024年9月8日,菲律宾中部保和省进入灾难状态。今年以来,菲律宾全国确诊登革热病例已超13万例。菲部分省市因登革热病例激增已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当地时间8月12日,据阿根廷卫生部通报,该国今年以来累计发现566820例登革热病例。通报称,今年阿根廷已有404人因登革热死亡,死者平均年龄50岁,55%为女性。

2024年洪都拉斯登革热确诊病例已超过11万例,死亡46例,另有91例死亡病例正在调查中。

当地时间9月7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卫生部发表声明称,今年以来,该国已累计发现登革热确诊病例1315例,其中死亡病例13例。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100多个国家均出现过流行,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最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已创历史新高,拉丁美洲国家成为疫情重灾区(如巴西、阿根廷、秘鲁等);而我国既往主要登革热病例输入来源地东南亚、南亚地区,也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同时,我国广东省、云南省等既往登革热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也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广东、浙江等地报告病例
广州发现本地病例

近日,广东多地发布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区域,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广州

9月6日,广州疾控发布提醒:

当前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5月以来广州市已陆续报告多例本地和输入登革热病例。广州疾控提醒您,截至9月5日,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请注意防范!
1.jpg

2.jpg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呼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做好防蚊灭蚊!

茂名

9月9日,茂名疾控发布提醒:

截至9月8日,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请注意防范!
3.jpg
4.jpg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呼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做好防蚊灭蚊!

江门

9月8日,江门疾控发布提醒:

截至9月5日14时,江门市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请市民注意防范登革热。做好防护措施,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5.png
佛山

9月6日,佛山高明疾控发布提醒:

目前已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截至9月6日14时,高明区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请市民注意防范登革热,做好防护措施,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6.jpg
东莞

截至9月5日10时,东莞已有13个镇街出现“登革热”病例。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请市民注意做好防范措施。

据浙江温州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截至2024年9月2日鹿城区已出现登革热病例,存在较高传播风险。
7.png
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全体市民发出登革热疫情风险提示:登革热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通常不会“人传人”。希望大家做好防蚊灭蚊,如有相似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避免二代病例的发生。

登革热(“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并不发病,但病毒在人的血液中存在,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登革热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疲乏、疼痛表现,很容易混淆。但流感一般会在接触患者后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多伴有咽痛、流涕、咳嗽、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登革热患者,发病前有蚊子叮咬史,好发于天气炎热时,无呼吸道症状,且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皮疹,有时会出现皮肤发红、皮下出血点表现。

目前并无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无积水就无幼虫,无幼虫就无成虫,无成虫就无登革热传播。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