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保路独立运动的王綍
王綍,谱名王顺寅,字敬之,于光緒二年(1876)九月十九日出生在地伏龙寨子脚下王家烂坝的王家院子。 王綍祖上世代读书人,耕读传家,也积累了不少家业田产。太祖王国现,字朝聘,国学生;曾祖王正荣,字廷尊,号富安,州府名贤,六十大寿获乙酉科拔貢候选直隶分州周龙兴撰文贺寿;祖父王天秩,字礼堂,国学生;父王心怡,字悅轩,生母金氏。 王心怡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祖传家业丰厚,是王家烂坝上的大地主,先娶妻白氏,未生育,续娶金氏,于光緒二年(1876)生王綍,王綍刚三岁次月,33岁的王心怡就去世了,葬位于周家拱桥其父王天秩墓的侧方。金氏守节不醮,依着王心怡留下的丰厚的家业,抚养王綍长大。 王綍三岁失怙,依寡母金氏为生。此时,白氏也已去世,金氏持家理业,恪守妇道,教导幼子。王綍自幼有家传读书天分,弱冠之年,考取顺庆府州文生,成为廪膳生员,成为吃皇粮拿月例银子的官家人。清政府按例追赠誥封其父王心怡奉直大夫,誥封其母金氏五品宜人,族表节孝。 期间,王綍可能在广安州教谕府中任一般职员或是教员。 锡良继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后,采纳了方旭选派留日速成师范生的建议,1903年10月,通令各府厅州县,每县集资选士1至2人,次年正月在重庆聚齐,赴日本学习速成师范,以明教授、管理之法口,以造就蒙师与管理学务人材。11月,再次通令府厅州县:“各州县慎选年长而明于事理,人品端正,可充学务首事者一人,务于年内报名,限明年正月底在重庆聚齐,另派委员领赴日本学速成科。”并特别强调:“此项学生专为管理学校事务,不重在聪颖异众之天资,而重在为守兼优之人品。” 王綍被选中官费留学日本宏文师范科。清末民初时期,长五王氏还有王卓孚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業,王顺智留学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毕業。 据《四川学报》1905年8-11期的《四川游学日本诸生调查表》统计:1904年四川人在日本留学宏文师范科学习的共185人,其中有王綍与张澜、聂开基(聂丕承)等。 王綍在日本宏文师范班学习一年后毕业回国,清政府授予王綍五品卫、候选主事,并安排于广安州教谕府中任教谕副使(教育局副局长)职。 后几经升迁,可能在四川省部任过督学一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四川保路运动时中,蒲殿俊时任四川咨议局议长、保路同志会会长;王綍时任主事、四川咨议局庶务科科长、股东代表、保路同志会代表;聂丕承时任四川咨议局文牍科科长。据199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广安县志》附录第三项表录记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七集载四川保路、独立运动人物表(广安部分),记载王綍在“保路独立之表现”时,有“争路废约,热烈异常”的评语。 王綍娶正妻郑氏,及一房侧室,生有二子,长子与次子灯武。(由于王綍支系的门谱丢失,资料有限,王綍正妻郑氏据传可能来自代市场郑翰林家族,王綍侧室姓氏不详,两子是谁生育不考,长子谱名不详,次子谱名不详,字灯武。) 据传:王綍长子娶妻熊氏,生有一子,长子在军阀杨森军中任团长,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在营山的一次战斗中,长子及其近成年的儿子,被一发炮弹击中,父子皆炸死,其妻熊氏守节不醮,熊氏去世于解放初期。王綍长子曾有意购买王心德的牌坊院子,并交了定金,最终由于其突然去世而终。 次子王灯武,娶妻彭存坤,生三子三女,但该支系传嗣不昌,至德字辈仅有一女。 王綍在辛亥革命后,情况不明,其同期同学张澜、聂丕承等,已是名出四川、响砌川东,其他很多人或是主政一方,或是各省任职,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而辛亥革命初期就已是省一级干部的王綍,起点如此之高,后期却鲜见史书资料记载,实在不解。 王綍生葬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