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 熊小利 内江融媒记者 徐静 报道:
连日来,在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早子姜种植基地里,鲜嫩的早子姜散发出浓郁清香,村民们正忙着挖姜、去泥、剪枝……一根根修长白嫩的早子姜摆满田垄,等待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供销两旺 早子姜最高可卖到60元一斤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何夏季上市的子姜在冬季也能喜获丰收?
“我们利用锅炉加热的种植技术种植子姜,反季节上市,从当年10月可以一直吃到次年4月。”民富村早子姜种植大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红道出其中秘诀:
通过地下埋管道,热水循环加温,将出水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50天左右,早子姜便可成熟上市,相较于普通生姜成熟时间提前了半年。
新鲜的早子姜一经上市,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收购,一筐筐清洗干净的子姜被搬运装车,运往各大销售市场,销售价格最高可卖到60元一斤。
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今年,民富村新建14个冷链库,可储存姜种1600余吨,推进早子姜反季节错峰销售。同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最大化覆盖目标客户,春节前后该村早子姜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
产业“减碳”,发展“增绿”。当前,民富村生姜种植指南也在不断“升级”,对锅炉进行“煤改电”,利用电能加热生姜地。
种植户不再像过去一样,天天守在地里随时观察锅炉,只需要通过手机APP“掌控”地热温度,更加科学地种植生姜,减少碳排放。
从燃烧有烟煤,到无烟煤,再到“煤改电”,民富村积极响应国家生产能源清洁化政策方针,通过改变锅炉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
去年2月,民富村“煤改电”早子姜陆续上市,两亩地产值达37万余元,也为村民们摸索出了一条生姜种植的致富新路,利用“煤改电”进行早子姜种植的姜农将越来越多。
“我们希望通过煤改气、煤改电,逐步实现产能调整和升级,让生姜种植方式更加低碳环保和科技化。”刘红正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深植更多村民心中……
姜生民富 “团结姜”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民富村入口处,一块黄色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碑上刻着“姜生民富”四个大字,言简意赅地记录着村民们发家致富的美好生活。
天微亮,沉睡的村庄逐渐“苏醒”。民富村15组村民叶长勇已来到姜田查看早子姜长势情况。10月初种下的姜种已破土而出。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姜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2009年,叶长勇想学着种植“锅炉姜”,但窘于没有门路、不懂技术,找到刘红询问“不知能不能行?”
“肯定行!我们帮你!”刘红夫妻俩的回答,给了叶长勇信心和鼓励。在刘红的推荐下,叶长勇坐上了前往贵州的火车,从当地拉回20吨姜种,开启了自己的种姜之路。
从购买锅炉到铺设管道,刘红夫妻俩从未缺席,耐心地向叶长勇传授种姜技巧,不仅将其领进门,还赚到了钱。
当年,靠着“锅炉姜”种植,叶长勇赚了钱。如今,叶长勇已将当初的1亩姜扩种到了5亩,每年收入已达60-70万元,一步步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民富村的生姜种植户达170余户,种植面积1200余亩,早子姜产量约7000吨,预计实现产值2亿元。
早子姜产业的发展,也让村民李春莲跟着吃上了“产业饭”。从姜田开沟、埋水管,到回填后第二次开沟、平底、铺放姜种,再到挖姜……李春莲全程参与,帮助种姜大户管理姜田,实现就近就业,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离家近、工作还稳定。”李春莲说,除每天80元工资外,逢年过节还能收到老板的红包,“心里暖乎乎的,生活巴适得很。”
据悉,民富村生姜产业的发展,已带动全村500余名劳动力参与种姜、挖姜等,劳务收入达150余万元,村民们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一芽生姜,让民富村真正实现“民富”。民富村的村民习惯将早子姜称为“团结姜”,在他们看来,只有大家团结,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从种植到销售,大家齐心协力,锅炉姜畅销全国各地。
为支持早子姜产业更好发展,新店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姜椒现代农业园区培训中心、电商主播综合孵化基地,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元、紧跟实际的培训机会,并邀请农业专家、带货直播团队到村里“办学”,更新大家的观念,使其不仅学到种姜技术,还知道怎么把姜卖得更好。
目前,当地正积极培育姜种,并不断邀请专家实地研发,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威远的第一批姜种已成功产出,虽然量不大,但也算是历史的突破,为今后早子姜产业再增1亿产值夯实科技支撑。明年,我们准备扩大推广规模。”新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金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