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散文随笔] 大美新疆行的快乐与所感(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5交河南门5-5.jpg

交河故城南门内所见(3)

 楼主| 发表于 2025-3-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5交河南门5-6.jpg

再寻交河故城南门之遗迹

请继续看下贴(坎儿井)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鉴赏绿洲之源,堪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坎儿井
     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新疆坎儿井。

     随着继续参观素有“绿洲之源”美誉的吐鲁番,我们有幸在这里参观了著名的新疆水之源:坎儿井。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至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不用我介绍,大家早就明晓,而这坎儿井确实很多人,尤其是南方人知道的并不多,这这里还得介绍一番。
     坎儿井最早源于西汉,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宣帝时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我们乘车到达坎儿井附近,前文我已经说过在新疆参观任何一处景区,至少的乘车两至三个多小时,好在坎儿井离吐鲁番葡萄沟不甚远,很快就到。
     还别说这坎儿井还真的给大家介绍一番,都知道我们南方常常用井水,而井水只需系一条长绳长绳端口挂一个装水的器皿,即可从井里吸上水来。但新疆的坎儿井有点复杂,它由暗渠、竖井、出水口、阴渠、蓄水池五个部分组成,全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到2003年依然由614条,干涸1170条,直至2009年,依然有427条,干涸193条,我们参观时依然能看得见水流,坎儿井现在已经归属于新疆博物馆,我们走进博物馆,先看介绍,再走进坎儿井,这是坎儿井的一个暗渠,沿着一个旋转型阶梯,顺势而下,越往里越暗,渐渐地就能看到地下水系,这里还真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来描述,只是跟随着大家缓缓向下,再向下,看到一个像圆门似的,再向里,便看到了坎儿井暗渠,走到这里,我深深惊叹,当年这坎儿井的修筑确实不容易。

     尽管至今已经有两千多个坎儿井已经被风沙遮蔽,但这里依然还留存着四百多个,这坎儿井的水依然为新疆人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写到这里,大中型按下当年汉武帝们这是他的一个主要功绩,是他开发了广大的西北地区,让中国的版图不断壮大,可在看当今,这新疆的“疆”字,(“疆”字左边的弓,是寓意新疆的疆土犹如这弓,曲曲直直,悠长悠远,而右边的一横一横中间两个田字是寓意中国的疆土不断的被割让,至今还不能完全收回到祖国这片疆越中来)硬是把当年汉武帝打下的江山分割成一块一块,这实在是万分遗憾! 但愿我们的后代能收回属于我们的疆土!
     文字,图片:萍水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5首发继续前进2.jpg

新疆之旅,骆驼之乘(雕塑)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6进入坎儿井.jpg

进入坎儿井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6进入坎儿井0.jpg

6进入坎儿井-1.jpg

进入坎儿井(1)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6进入坎儿井1暗渠.jpg

6进入坎儿井2暗渠.jpg

走向坎儿井暗渠(2)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6进入坎儿井3暗渠.jpg

进入坎儿井暗渠(3)

6进入坎儿井暗渠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6进入坎儿井示意图.jpg

6进入坎儿井上看.jpg

6进入坎儿井最后.jpg

这里就是越向下走后看到的坎儿井和坎儿井上方所见及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6坎儿井介绍.jpg

6坎儿井介绍0.jpg

关于坎儿井的文字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6坎儿井博物馆0.jpg

6坎儿井博物馆2.jpg

坎儿井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6坎儿井乐园.jpg

坎儿井乐园(1)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6坎儿井乐园入口.jpg

坎儿井乐园(2)

6坎儿井乐园入口处.jpg

坎儿井乐园(3)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6坎儿井左葡萄塔右入口.jpg

6坎儿井首见.jpg

奇特的造型,奇特的坎儿井地区

请继续阅读下一集


 楼主| 发表于 2025-4-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行之第十一篇:奇妙的鸣沙山,神奇的月牙泉(文、图:萍水)
     (一)奇妙的鸣沙山

     离开坎儿井,我们再次登程,这回可得花一番时间,我们一早就乘车赶往敦煌,紧接着马不停蹄,就去游览奇妙的鸣沙山,听介绍说这鸣沙山会唱歌,还真吸引着我们。
     查资料得知: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
     我们所到的敦煌鸣沙山和宁夏中卫市的沙波头(前面我图片中有过沙波头),还有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新疆巴里坤明沙山号称中国四大鸣沙山。
     而鸣沙山已经形成有3000多年,至于鸣沙的记载由来已久,早在东汉《辛氏三秦记》和魏晋《西河旧事》中就有沙角山鸣沙山,(即现在的敦煌鸣沙山);沙洲,天气晴朗,即有沙鸣,闻于城内。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有即生怖惧。这些记载说明,沙漠鸣沙山由来之久,而这鸣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也就是最通俗的说法:会唱歌的沙。这又奇了:沙能唱歌?其实说白了,你也就明了了。鸣沙是一种奇特的但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这些沙堆积地带,都是在空旷而又远离城镇的地方,尤其是风力特大的地区,我们的四大鸣沙所在区域,基本都在这样的地区,由于凤的缘故,风声起“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这就是鸣沙。
     而我们参观的敦煌鸣沙山,全由细沙堆积而成,那场井确实美得无法形容,正如:绸缎一样绵延起伏,又如少女一般娴静,远看就像一座金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海浪一般曲曲折折,而在这些沙子之间,竟然还有黄、红、蓝、白等各色沙子。
     敦煌鸣沙山的沙子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且沙粒晶莹透亮,干净清爽,我用相机还拍到了这些有色的沙子,确实值得走一趟,到这敦煌鸣沙山才是最值得的一趟旅游。
     站在鸣沙山下,看着那些旅游者,从沙山的中间一段向上攀援,说攀援其实是笑话。,因为沙上根本无法攀,这里倒是根据人们脚踩出来的一个个脚印向上移动,脚踩下去这沙竟然能发出声响,实际就是沙粒摩檫产生的音响。
     我们这几位就没有向上攀爬,顺着鸣沙山四围缓步慢行,看山看沙看风光,听各种声响,倒也很是惬意!
     从鸣沙山右侧向前,就是月牙泉。再请随我观赏月牙泉。

 楼主| 发表于 2025-4-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7鸣沙山(始发7).jpg

走近鸣沙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