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公权利任性的时代,国营的垄断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了,政府就会出台政策去争夺民间的市场。且不说高标准农田整理的对错,高标准农田是投资很大的事,无论是谁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按整理土地的程序,严格要求首先将“几十几百代人,用有机肥培肥了的,地表30~50厘米厚的,一碗土可产一碗粮的熟土层”推到一边,再把地整平、去埂、小块变大块,然后再将熟土以厚度均匀地回复到耕地表层,去石、整平、旋耕好备耕。(绝不能像这20多年搞基建,把熟土往坑里或低洼处一推埋了)。在降水较多的地区,作旱地的高标准农田整理,不是整理得越平越好,整个地块应该有5~8度的坡度,当出现强降水的时候,能自然径流排水,避免地大后渍水形成涝害。在丘陵、山区搞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定是灌水沟与排水沟分列,灌水沟在位置高处与道路并行,既可自流灌溉又可截获山洪;排水沟应建在地势较低处。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简单的小改大,地不平整平完事。无论是谁花钱把能长庄稼的地,搞成不长庄稼了或搞出来没人耕种了,都是劳而无功。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是由最少五年以上要耕种的主体,参与到决定由谁承建并参与验收签字合格后,方能取得建设款项,以避免建设与耕种分离,才能保证整理质量。中铁十四局转行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流转巨大耕地务农,显示基建已饱和。但认为自己有机械、有资本、有团队就行,认为农业的门槛最低,谁都能种庄稼,那就大错特错了。国有的工厂可以在垄断的行业干事,未必能在农业上挣钱。我们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已十多年,参与流转农耕地的国企、民企不少,直接从事农业的,有几个经营得好的?弃耕撂转的是绝大多数。当年的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农垦,专业化程度那么高,在那么优越的农业条件下,享受着无尽的国家补贴,使用的是最先进的农机,有最强的资金支持,都化整分散实行适度规模承包式经营,微盈利支撑着。包产到户后,国家只是出了松绑的政策,放手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国家没出钱没花多少精力,农业、农民、四个现代化就都发展起来了。现在绝大部分农民没有等靠要,还在那并不太好的农业条件下,苦苦地耕种着。有些人总想着集国家之力,以人的意志帮助农业,不计算成本地干,不讲投入产出,不讲效益地投入,永远是摆摊子。别忘了农民现在不种地,主要还是务农与非农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农民现在不种地,只要耕种权还在,就有可能再种地,这种挤压和剥脱农民耕种权的作法不可取,绝不能任由资本深入农业。中铁十四局是国企,其做法并不是国家的做法,根本就不是企业疏困的明智可盈利之举,国家若在全国农村推广该做法,就是明显的权宜之计。要知道在中国的农业条件整体不好,在世界已进入现代化,国内工业化、城市化、交通现代化大局中,中国农业已被边缘了,我们在国际农业界既没优势又没有产品定价权的时期,让基建企业转行搞农业,无论有多大实力,干农业都避免不了气候和市场变化的风险,始终逃不脱投资大,投资周期长,专业性要求高,效益不可控,管理复杂,回报不确定且时间长等的当下,一句话:在中国想要通过农业挣钱,没那么容易。千万别为了出风头,炒作国营企业疏困,又一窝蜂地大干快上摆摊子。
|